共建思政共同體 引領人才培養 | 中國青年報報導學校第二課堂工作

安徽理工大學 發佈 2023-02-08T14:56:56.270344+00:00

近日,中國青年報以《一份大學四年的特殊成績單》為題,報導安徽理工大學第二課堂工作。蔣欣雨手上有一份「經營4年」的特殊成績單——總學時913分,遠遠超過240分的畢業最低限制,綜合名次排在全校同年級學生第18名。

近日,中國青年報以《一份大學四年的特殊成績單》為題,報導安徽理工大學第二課堂工作。

蔣欣雨手上有一份「經營4年」的特殊成績單——總學時913分,遠遠超過240分的畢業最低限制,綜合名次排在全校同年級學生第18名。作為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2018級畢業生,這是她大學期間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收穫。

參加一次志願服務、組織一次社團活動、聆聽一場學術講座、參與一次「挑戰杯」大賽……大學四年,蔣欣雨參加的所有第二課堂活動都被記錄在系統中。她參與的項目和活動大多需要協調、統籌、協作,這些經歷提升了她的溝通技能和組織能力,綜合素質過硬的她成功保研。

這份「第二課堂成績單」為用人單位選人、用人提供參照,成為學生打開求職密碼的「金鑰匙」。據了解,該校打造的「第二課堂」包括思想政治引領、實踐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擔當、創新創業孵化、綜合素質拓展和菁英鍛鍊養成6大板塊,實現活動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規範化,讓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全過程。

「第二課堂是開拓視野的望遠鏡,也是一本增長見識的百寶書」

安徽理工大學團委書記程秀霞介紹,學校根據學生成長素質發展需要,及時修訂關於第二課堂制度辦法,同時校級層面成立「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領導小組,各學院相應成立實施工作小組,校團委牽頭成立第二課堂學時認定監督委員會和第二課堂運行管理委員會,建立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和第三方評價機制,讓全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運行更為規範、更加有效和更具針對性。

理想信念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開關」。近兩年,學校校園理論巡講、青春思政課、安理工青年講壇、安理青年說等理論學習活動覆蓋893個團支部,覆蓋率100%。

「第二課堂是開拓視野的望遠鏡,也是一本增長見識的百寶書。」人工智慧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2019級的魯韋妍記得,四年裡,她參與了《青春思政課》《安理青年說》《英模·大師思政課堂》等數10場覆蓋思想引領、科技創新、時代發展等主題的講座課程,還參加了青馬工程培訓。每次講座開始前,同學們都會搶著報名,有時候因為手速慢了,未能趕上現場聽講座的機會而遺憾不已。

理論學習貫穿「第二課堂」始末,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也是重要一環。該校每年依託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平台,在學校所在淮南市等地共建立活動基地。

土木建築學院的「傾築」服務團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開展美麗鄉村規劃、古建築保護、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愛心支教等項目。去年暑假,現任團長李勝娜帶領團隊成員為中小學生累計開展線上、線下輔導共5150學時。「能夠用不一樣的支教形式,點亮中小學生們的內心世界,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這是我除了專業學習外,在第二課堂得到的收穫。」李勝娜說。

和她一樣,在第二課堂受益的同學還有很多。家住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宋恩周是北京冬奧會志願者。他家離服務點較遠,需要坐1個多小時的公交車。2月份張家口市氣溫在零下15攝氏度左右,宋恩周頂著嚴寒堅持了半個多月,每天9時準時到達服務點站崗執勤。

通過「第二課堂」鍛鍊,志願服務、奉獻意識深深根植於學生內心。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已有16位學子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捐贈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圍繞「青春遠航」特色主線共建「思政共同體」

該校同時將「挑戰杯」等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放在第二課堂突出位置。「安徽理工大學校黨委書記郭永存、機械工程學院教師鄧海順和王爽的指導下,我們團隊取得省賽一等獎的好成績。」2020級碩士研究生趙東洋說,本科、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多偏理論性,很多時候不知道學的東西怎麼用。參加「挑戰杯」,將所學內容具體用於解決某一類問題時,能看見創新的價值。

機械工程學院機設專業的侯凱迪也深有感觸。大一時,他利用課餘時間去航模與科技踐行協會學習各類工具和軟體的使用,和同學嘗試將機械設計齒輪傳動、帶傳動及機構設計原理等運用到實物上。大二時,他在協會擔任隊長,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比賽,為協會培養有創新意識的新生。憑藉著參加學科競賽的積累,綜合成績名列前茅的他保研上海大學。「第二課堂平台教會我利用課餘時間走出宿舍,認識到了團隊合作和實踐的重要性」。

2021年第九屆「挑戰杯」安徽理工大學校賽數據顯示,直接參與學生5000餘人,占在校生總數16.5%;指導老師人數有308人,占在職專任教師總數比例23.7%。2021年,學校在省賽中斬獲一等獎八項、二等獎兩項。

除了實踐育人,文化育人也是「第二課堂」重要板塊之一。化學與工程學院團委書記楊志華發現,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相對偏少,歷史學出身的他有意識地在日常的管理與社會實踐中融入淮南的地域文化。他結識了對國學感興趣的2014級製藥工程專業的學生塗郡,兩個人經常探討國學,萌生成立校級社團的想法。2014年,在校團委的指導下,大學生歷史文化協會成立。

楊志華給協會成員舉辦系列歷史文化講座10餘場,他6次帶學生前往淮河流域4市1縣調研地域文化積累資料,並組織開展淮南地域文化宣傳月活動,用互動體驗式的「文化遊園」方式吸引學生參加。

「淮南的地域文化中,紅色文化、家風文化有很突出的地位,這些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不謀而合。我們將淮南地域文化中反映愛國、孝道、善良、向上的文化傳統稱為『善文化』。」楊志華認為,志願服務活動是輔導員、老師進行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徑。

學校重點突出「第二課堂成績單」的結果應用和價值發掘,將之納入學生綜合測評和評獎評優。「通過調研發現,低年級超過1/3的學生憑藉第二課堂實現了綜合素質評價的優化,更有約10%的學生因此獲得獎學金評定資格,這彰顯了『第二課堂』的增值評價效益。」程秀霞說,讓高等教育回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本身,以發展的眼光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更好地調動其奮鬥的主觀能動性。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趙思齊平時負責維護學校「第二課堂」系統,幫同學們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他感慨,當自己設身處地考慮活動能帶來哪些收穫時,自己由「活動管理員」角色轉變為「參與者」,他學會了如何提前預估、把控未知問題、合適處理問題,對責任感有了更多理解。

安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郭永存介紹,學校聚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圍繞「青春遠航」特色主線,打造「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深度融合、「兩張成績單」相得益彰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新模式,讓育人成果清晰可見。

撰稿:校團委 朱梁

核稿:程秀霞

編輯:宣傳部 夏雅鳳

審稿:董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