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任由非學科類培訓再走老路

中國經濟網 發佈 2023-02-19T14:12:00.639709+00:00

日前,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了《關於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系統部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

來源:中國經濟網

新聞背景:

進入新學期,不少家長又開始考慮給孩子報班,五花八門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迅速升溫。日前,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了《關於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系統部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有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仍然存在收費亂、門檻低等問題。

套路大同小異

儘管有明文規定,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可在實際操作中,動輒上百課時、一次收費上萬元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培訓機構從教人員資質不全或證書水分較高等問題也較為普遍。

還有一些人渲染焦慮,將各種不知所謂的考級證書吹捧為擇校「敲門磚」,刺激家長們的「搶跑思維」。凡此種種,嚴重惡化著非學科類培訓的行業生態,不少家長本想報個興趣班,給孩子培養點兒愛好,卻往往花費不菲,還不知不覺入了坑。

少一些功利心

無論是吹拉彈唱、琴棋書畫,還是其他什麼「十八般武藝」,全都與「證書」「考級」掛上了鉤。本來「雙減」好不容易為孩子釋放出的自由成長空間,又瞬間被塞得滿滿當當。「反反覆覆只練那幾首考級曲目,其他一概不管」,目標如此功利,模式如此應試,孩子再濃厚的興趣也多半被消磨殆盡了。

從整體層面而言,非學科類培訓領域的繁榮,無論是對教育事業發展還是學生全面成長都是好事。參加非學科類培訓,可以讓學生「雙減」後的空餘時間得到更有效利用。但這些益處得以實現的前提,是非學科類培訓能規範發展,而不是步學科類培訓的後塵,成為新的教育「內卷」賽道。

各方應多努力

為此,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非學科類培訓的規範管理。比如,加強課時跨度、收費金額等規定的落實,對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在機構准入、從業資質上也要提高門檻;又如,在治理「考級」泛濫的問題上,要出實招,嚴控違規考級和把「考級」與入學、升學相掛鈎的違規行為。

孩子的成長自有其規律,他們美好的未來可能是千般姿態、萬種模樣,而絕不會是流水線上千篇一律的工業產品。「別人家孩子」的成長模式再好,也大概率不適合自家娃,家長們尤其需要多考慮孩子的天性,少聽忽悠。也許放下執念,放慢腳步,便會發現自己與孩子正處於成長旅途上最美的風景之中。

(以上綜合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

V視角:

@王叄:發現了問題,向誰反映?

@薏米粥:亂收費現象應該得到治理。

@草莓芝士奶蓋: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

@傑西貓也: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是法外之地。

@簡單的活著:功利性教育對學生素質發展並無實際意義。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學科類培訓的虛火漸漸退去,不能任由非學科類培訓再走老路。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必須讀懂公眾期待和政策要求,用優質的教學和口碑換取家長的信任和社會的信賴。那麼,興趣愛好與功利性學習如何權衡?落實相關規定的要求,斬斷非學科類培訓結果與大中小學招生入學之間的聯繫,或許才是關鍵之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