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北朝205:高洋篡位後,南北三國開啟混戰模式

西樓說史 發佈 2023-02-20T13:16:41.424176+00:00

東魏自高歡於武定五年正月病逝後,便陷入了持續的動盪。繼任的高歡世子高澄年輕有為,能力超群,北擊柔然,南掠江淮,西抗西魏,為東魏開疆拓土,功勳卓著。


東魏自高歡於武定五年(547年)正月病逝後,便陷入了持續的動盪。繼任的高歡世子高澄年輕有為,能力超群,北擊柔然,南掠江淮,西抗西魏,為東魏開疆拓土,功勳卓著。所有人都認為他是板上釘釘的開國皇帝,必定取代東魏政權。

然而歷史在這裡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連高澄自己都不會想到僅僅過了三年,他便突然死於自己的廚子之手,年僅29歲。

高澄死後,二弟高洋發兵誅殺亂黨,迅速平息事態,順理成章摘了桃子,成為下一位權臣。

眼看水到渠成,高洋也等不耐煩了,派人逼迫孝靜帝元善見禪位,取而代之。高洋稱帝後改國號齊,史稱北齊。北魏元家的江山只剩關西元寶炬的一隅之地,北方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巨變。

那麼在高洋大動作不斷時,關西的宇文泰會無動於衷麼?

當然不會,事實上自侯景叛亂後宇文泰就密切關注關東局勢發展,看準時機果斷出手。侯景難以抗衡東魏軍的圍剿,以河南六州之地向宇文泰投降求援。

宇文泰當即派開府李弼率軍救援侯景,東魏韓軌等人遂解圍而去。侯景上書宇文泰請求由他收復河南之地,宇文泰遂派他鎮守豫州(今河南汝南),並加封大將軍兼尚書令。另派荊州刺史王思政領兵北上占據穎州(今安徽阜陽)聲援侯景,李弼部則領命回朝。

王思政到達河南後發覺侯景有詐,便出兵奪取了侯景控制的七州十二鎮。宇文泰得知情況後,也知道侯景不靠譜,索性把給侯景的官爵轉給了王思政。

侯景雖然向宇文泰稱臣,但他心裡並不信任宇文泰。畢竟他追隨高歡和宇文泰打了這麼多年仗,他也不相信宇文泰會放過他。於是他又暗地派人向南梁稱臣,開出的價碼是十三州之地,遠比給宇文泰的多,從這也能看出侯景對西魏和南梁不同的態度。

宇文泰很快聽到了風聲,馬上召回撥給侯景的西魏軍隊,此舉使侯景堅信自己的計劃已經暴露,遂起兵渡淮投奔南梁。

侯景一跑,河南就只剩下王思政的人馬了,東魏派大將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等人領兵十餘萬圍困穎州,王思政告急!


第二年春天,宇文泰急令大將軍趙貴率軍救援,結果因東魏掘河灌城,一片澤國,救兵根本無法靠近。

王思政一直堅持到六月才因東魏軍放水沖毀城牆而被迫投降,至此東魏收復了因侯景之亂而失去的河南各州之地。

再說侯景被慕容紹宗擊敗後,逃往淮南占據壽春(今安徽壽縣),梁武帝封他為南豫州牧。不久南梁和東魏的關係緩和,蕭衍和高澄的頻繁交往令侯景坐臥不寧,遂舉兵反梁。

八月,侯景聯合梁臨賀王蕭正德舉兵南下,殺奔建康。

南梁各地紛紛起兵阻攔,司州(今河南信陽)刺史柳仲禮也起兵南下。柳仲禮走後,競陵郡(今湖北天門)太守孫暠孤立無援遂舉州投降西魏,宇文泰派大都督符貴前去接管。等到侯景攻陷建康後,柳仲禮退回司州發現孫暠投敵了,便率兵攻打他。孫暠原本就是柳仲禮屬下,如今見老上司歸來,馬上城頭變換大王旗,重新反正歸梁,這一來激怒了宇文泰。

你耍我呢是吧!

宇文泰當即派開府楊忠、行台僕射長孫儉討伐,攻克隨郡(今湖北隨州),進而圍困安陸(今湖北安陸)。

西魏大統十六年、東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柳仲禮聽說安陸被圍率軍救援,在漴頭和西魏軍遭遇,一場惡戰下來,梁軍潰敗,柳仲禮被俘,西魏的勢力越過秦嶺進入湖北地區。

也就在這一年的五月,高洋廢主自立,改國號為齊,改武定八年為天保元年,東魏結束。

宇文泰第一時間掌握了這個情報,他雖然不承認孝靜帝的大魏皇帝身份,但高洋謀朝篡位的舉動無疑為他東征提供了絕佳的藉口和機會。

兩個月後,宇文泰率軍東征。

九月,大軍離開長安,而這個時候的北方已經進入深秋時節,秋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糧草轉運困難,軍中的驢馬大量死亡(看來出師沒選對黃道吉日)。

「時連雨,自秋及冬,諸軍馬驢多死。」——《周書·文帝紀》

西魏軍好不容易才東出潼關,到達弘農(今河南靈寶)和齊軍遭遇,齊軍明顯有備而來,軍容嚴整,聲勢浩大。宇文泰本想趁對方政權更迭之際落井下石洗劫一番,如今在馬背上看到齊軍嚴陣以待,再看看自家人馬剛從秋雨里掙脫出來,疲憊不堪,士氣低落,不禁長嘆道:

看來高歡沒有死呀!

(意思是說高洋排兵布陣有他爹的風格,高歡雖死,齊軍尚強)

說完下令放棄東征,在弘農以北的黃河上架設浮橋,全軍渡河從蒲坂(今山西永濟)返回關中。


這樣以來,黃河南岸自洛陽以東,黃河北岸自平陽(今山西臨汾)以東的土地全部歸北齊所有。

「於是河南自洛陽,河北自平陽以東遂入於齊矣。」——《周書·文帝紀》

要想戰勝北齊,必須打造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宇文泰認為這是當務之急,因此他於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正式推出了「府兵制」,這是一種全新的軍事組織制度。

府兵制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和平時耕田種地,農閒時訓練,戰時從軍參戰,自備武器和馬匹,朝廷只需要提供糧餉。府兵制不但節省了國家的軍費開支,也保障了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府兵制興起於西魏,發展於北周,鼎盛於隋唐,到唐天寶八載廢除,歷時二百餘年。

宇文泰統治關中初期,軍隊的構成非常複雜,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賀拔岳的人馬;二:侯莫陳悅部將李弼歸降帶來的人馬;三,追隨孝武帝入關的北魏宿衛禁旅;四,西魏在關中招募的地方豪強統屬的部曲家兵。

可以看出宇文泰的軍隊成分很複雜,這個很不利於軍隊的統一指揮,尤其是新招募的部曲家兵更難調動。這樣的軍隊是很難指望戰鬥力有多強,反觀高歡的軍隊基本上都是六鎮鮮卑,相對比較純粹,這種情況下,宇文泰就不得不考慮推出一套全新的軍事制度。

這就是「府兵制」誕生的背景。


大統十六年(550年),「府兵制」正式出爐,這個制度的組織系統由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軍和百府等組成。

所謂八大柱國分別是:

使持節、太師、柱國大將軍、大冢宰、都督中外諸軍事、安定郡開國公宇文泰(其第五女襄陽長公主下嫁北周神武公竇毅,其女為李淵太穆皇后)。

使持節、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宗師、大司徒、廣陵王元欣(北魏獻文帝之孫,廣陵王元羽之子)。西魏恭帝即位,進大丞相。

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隴右行台、少師、隴西郡開國公李虎(李淵祖父),周代魏追封唐國公(唐國號由來於此)。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公李弼(李密曾祖父),周代魏進封趙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獨孤信(其三女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周代魏進封衛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趙貴,周代魏進封楚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于謹,周代魏進封燕國公。

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侯莫陳崇,周代魏進封梁國公。

這八個人是西魏的最高決策層,也是「府兵制」的核心。不過實際掌握兵權的只有六大柱國,宇文泰是最高統帥,指揮全局,不直接帶兵,元欣是西魏宗室,只是掛個名,屬於榮譽性質,沒有實際權力。

餘下的六大柱國每人統率兩個大將軍,合計十二大將軍,其中西魏宗室占三人,宇文家族占兩人,其餘的基本出自武川集團。

十二大將軍又分二十四軍(又稱二十四開府),軍的指揮官稱作開府,二十四開府下設四十八個儀同。一個儀同在那時領兵一千人,一個開府領兵二千人,一個大將軍領兵四千人,一個柱國大將軍領兵八千人,六柱國合起來有眾四萬八千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西魏初期的府兵大約為五萬人。

二十四開府由西魏的二十四位大將擔任,各領一軍,分別是:

淮安王元育、廣平王元贊、齊王元廓、章武郡公宇文導(宇文泰侄兒)、許國公宇文貴、陽平郡公李遠、鄭國公達奚武、安平郡公侯莫陳順、隨國公楊忠(楊堅之父)、武陽郡公豆盧寧、博陵郡公賀蘭祥(宇文泰外甥)、武威郡公王雄、鄖國公韋孝寬、宿國公辛威、東平郡公梁椿、褒中郡公韓果、長廣郡公劉亮(侯莫陳亮)、雁門郡公田弘、樂川郡公赫連達、永城郡公常善、樂陵郡公怡峰、長樂郡公若干惠、河北郡公王德、懷寧郡公蔡佑,共計24人。

除了八大柱國和十二大將軍(二十四開府)外,關隴集團中還有一批沒有入選的名將,例如梁覽、梁御、梁昕、王思政、梁台、宇文深、王羆、宇文憲(宇文泰第五子)、尉遲迥(宇文泰外甥)、梁士彥、長孫晟(唐長孫皇后之父)、賀若弼、韓擒虎、李靖、侯君集等。這麼豐富的人才聚集到一起,也難怪北周后來滅了北齊,確實有這個資本和底氣。

關隴集團的形成為後來北周滅北齊,隋唐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龐大的軍事集團誕生於北魏末年,經過西魏、北周、隋、唐幾代人的拼搏,到唐初終於成為一個巨無霸貴族集團,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西魏大統十七年、北齊天保二年(551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寶炬駕崩,皇太子元欽即位,史稱廢帝。

宇文泰以冢宰總百揆。

此時,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魏齊梁三方的動態:

西魏方面:廢帝元欽新立,宇文泰大權在握,東線和北齊對峙,南線頻頻出擊南梁。

北齊方面:高洋篡位自立,西線嚴密防備宇文泰,北線出兵驅逐草原上的柔然等民族。南線也是不斷出兵江淮。

總之西魏、北齊都在趁火打劫,此時不撈更待何時。

南梁方面就悽慘多了,大災星侯景於東魏武定七年(549年)三月攻陷建康。名義上仍尊梁武帝為主,實際上將其軟禁於台城,不給食物最終活活餓死。侯景大權在握,擁立梁武帝太子簫綱為傀儡皇帝(簡文帝),沒過多久,乾脆又將其廢掉,自己當了皇帝,國號漢。一個羯族酋長建立了一個漢國,真是夠不倫不類的。

侯景之亂使得南朝元氣大傷,原本富庶、承平四十多年的江南哀鴻遍野,南梁各路軍政大員各懷鬼胎,借侯景之亂謀取私利,南梁一派末世氣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