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購車季來襲,武漢GDP能否搶先杭州衝過2萬億?

搜狐城市 發佈 2023-03-15T15:34:14.337615+00:00

「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啟動近十天了,在綜合補貼巨大優惠刺激下,「到武漢搶車」成為網絡熱搜,江城汽車市場迎來一波小陽春。對於今年志在衝刺2萬億經濟總量的武漢來說,這個由地方政府和本地大型車企主導、普通消費者買單的「狂歡購車節」,如同一場提振消費的及時雨。

「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啟動近十天了,在綜合補貼巨大優惠刺激下,「到武漢搶車」成為網絡熱搜,江城汽車市場迎來一波小陽春。

對於今年志在衝刺2萬億經濟總量的武漢來說,這個由地方政府和本地大型車企主導、普通消費者買單的「狂歡購車節」,如同一場提振消費的及時雨。

當然,這場「政府財政補貼、車企讓利促銷」活動也像一隻稜鏡,折射出武漢強勢回歸的雄心、產業轉型的艱難、經濟結構的失衡。

國企重鎮武漢,正走在關鍵分叉路口。

-1-

雄心:「武漢必須要跨過兩萬億」

2022年,武漢以18866億元的經濟總量反超杭州,時隔3年後重回全國八強;GDP實際增速4.0%,位居十大城市之首。

從三駕馬車來看,去年武漢的固定資產投資、社消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增速分別為10.8%、2.1%、5.3%。杭州的這3個數字則分別為6%、5.8%、2.7%。武漢反超杭州,投資立下首功、外貿添磚加瓦、消費拖了後腿。

新年伊始,武漢提出「GDP增長6.5%以上」,如果目標達成,武漢今年即可進入「2萬億俱樂部」。「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當地官方媒體近期多次自我鼓勁,「武漢必須也一定要跨過兩萬億」。

信心爆棚憑什麼?那自然是投資和消費。2023年,投資依舊不能停,消費則要更發力。武漢2023重大項目清單,共包括1154個10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達4.5萬億元,年度投資4600億元以上。

在政府工作報告裡,武漢將「提振促進消費」放在「擴大有效投資」之前,刺激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自然是題中之義。武漢上個月專門發文提出,搶抓全省促汽車消費專項政策延期機遇,支持經開區、江夏區聯合車企開展購車補貼活動。

毫無疑問,在「湖北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活動中,「獲利」最多的顯然是武漢——對於深陷困境的武漢車企來說,「救命稻草」來了。

-2-

困境:陣痛連連的武漢汽車產業

近幾年,武漢汽車產業略顯落寞,汽車產量已經連續5年下滑。2021年,武漢汽車產量僅為139.35萬輛,較巔峰時期的2017年減少了約50萬輛。數據顯示,2022年武漢新能源汽車產量銷量均未進入全國前八。

傳統汽車業務疲軟,新能源汽車缺乏競爭力,是武漢汽車產業當前最主要特徵。簡單依靠東風系轉型、嚴重依賴合資企業、缺少本土龍頭企業,讓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錯過第一波風口。

與武漢汽車產業落寂相對應,越來越多城市看準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海、重慶、西安、廣州、合肥、常州、深圳等城市都開始衝擊「新能源汽車之都」。

東有上海特斯拉,西有西安比亞迪,在造車新勢力跑馬圈地之下,武漢車企日子難熬。以東風集團為例,3月8日該公司在港交所公告稱,2023年1-2月累計汽車銷量2.6萬輛,同比下降48.48%——本次「史上最強購車優惠」主力車型都是來自東風集團,也就不足為奇。

對於車企來說,庫存就是生命線。國補退坡後,地方政府開啟大宗補貼,利好轄區內車企去庫存。首批下訂的車主這兩天陸續收到新車,車輛出廠日期大多是2021年——這意味著,搶到優惠補貼的車主,搶到的大部分是庫存車。當然,即便是庫存車也很「香」了。

空前優惠的購車補貼政策,展現了當地對穩定、促進汽車消費的決心。不過,補貼只有一個月,狂歡過後人群會散去,武漢要如何助力汽車產業可持續性前進呢?這背後也折射出武漢2萬億GDP目標之下的發展隱憂。

-3-

失衡:武漢民營經濟占比僅四成

汽車產業的轉型困境是武漢經濟結構失衡的一個縮影。武大經管學院教授羅知撰文稱,武漢是一座國企、重工業、內貿占比高的城市,民營經濟既沒有江浙的草根特性,也沒有珠三角的開放特性。

在偏保守的地方文化和缺乏政府大力推動的雙重因素下,接近於自發模式的民營經濟不僅規模不大、缺少知名品牌、產品競爭力度不足,而且在活力和創造力上與發達地區也存在較大差異。在新興產業領域,這些劣勢表現得尤為明顯。

以武漢杭州在疫情之前2019年的數據來看,杭州民營經濟增加值與占比分別約為9378億元和61%;武漢民營經濟增加值GDP占比僅為43%。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杭州以41家高居全國第一,武漢10家,位居全國第15名。

羅知認為,國企比重越高,政府越有可能形成路徑依賴——只要能穩住國企,就可以保住經濟增長基本盤。因此,政策和優惠會偏向國企,使得民營經濟事實上處於市場邊緣。從年初消費刺激政策看,湖北為本地央企去庫存、武漢也將精力放在市屬國企上,推動商貿流通領域復商復市。

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補貼國企刺激消費,最終顯然需要通過增加稅收來「填坑」,這會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企業稅負。因此,武漢的高固定資本投資、高政府投資比重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僅會造成產能過剩,強化重工業路徑,而且會通過信貸、物價、稅負等途徑,影響民營經濟發展、居民消費提振。

2022年武漢、杭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8萬元、7.7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6936億元、7294億元——2023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武漢大概率還會輸給杭州。如果經濟結構不調整,即便武漢贏得了2萬億衝刺賽的勝利,最終依舊「行不穩難致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