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代大戲劇家湯顯祖「一生四夢」,警醒多少夢中人?

懂點歷史趙富貴 發佈 2023-03-18T18:26:16.240023+00:00

有人說,因為湯顯祖這四部戲劇都含有夢境,所以才稱四夢。也有人稱是因為它們飽含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而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黃粱美夢,所以才稱其為一生四夢。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有人說,因為湯顯祖這四部戲劇都含有夢境,所以才稱四夢。

也有人稱是因為它們飽含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而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黃粱美夢,所以才稱其為一生四夢。

牡丹亭,聽牡丹,紫釵邯鄲南柯記,黃粱一夢之悲喜並不相通,湯顯祖真的僅僅只是在寫情愛、寫美夢嗎?

這個被稱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老究竟有何曲折驚奇的人生經歷,能讓他寫下四個世界經典文學之夢?

年少成名 艱難科舉路

湯顯祖的家鄉在臨川,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在歷史上臨川不僅出了一個湯顯祖,還曾有王安石、晏殊、晏幾道等人物,

湯顯祖出身書香世家大族,他的曾祖父湯廷用不僅潛心儒學之道、為人樂善好施,還極其重視教育。

而湯顯祖的祖父湯懋昭雖然在年輕時考取了功名,但卻在不惑之年便辭官歸隱過上了山野樵夫、農耕開荒的自由生活。

後來,因受到祖父湯懋昭的一些不想入仕之思想,湯顯祖的父親湯尚賢並未考取功名、走入官場,但是湯尚賢自幼天賦極佳,在當時也稱得上為著名的學者,所以湯顯祖的家庭有著濃烈深厚的文化底蘊。

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湯氏一族不僅對教育文化和知識素養都有著非常虔誠的追求,而且還不貪戀官場風月。

從小就在這種環境薰陶下生活的湯顯祖,不僅積累了豐厚的文學知識,同時也為他最後辭別官場、遠離廟堂埋下了種子。

湯顯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以至於他在之後回憶起幼年那段時間時,也曾感慨地說自己是「出生手有紋」。

其實,湯顯祖是在用自己手掌的紋路來映射他乃文曲星下凡,也就是他在十分隱晦地盛讚自己從小便對文章詩賦有著獨到的見解與天賦。

可是,湯顯祖並不是生活在一個能任由他肆意發揮文學才能的太平年代。

他出生於朱厚熜在位的嘉靖年間,那個時候的嘉靖帝極其信任與重用奸臣嚴嵩,縱其誅殺忠臣良將,致使當時的朝堂長期瀰漫著一股腐敗之風氣。

再加上,當時倭寇時不時侵擾,整個社會環境一度非常不太平,各處都相繼爆發了誅嚴嵩、清君側的起義,百姓民不聊生。

因此,少年時期的湯顯祖一直跟隨父母逃亡在外,或許是再也不想過這種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那時湯顯祖漸漸萌生了想要入朝為官的想法。

彼時的明朝,科舉考試還是以八股文為主,然而湯顯祖卻在父親湯尚賢教導讀書寫字的過程中覺得必考的四書五經非常枯燥無味,對其產生了排斥與厭惡的強烈意願。

於是知事明理的湯尚賢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教導兒子了,他接連請來了人品德行都十分端正的名師去教導湯顯祖。

湯顯祖的第一位老師是徐良傅,原本是一位敢於直諫、說真話的朝廷官員,但卻因為說了一番抗擊倭寇的激進言論而得罪了權臣,被罷官了。後來,徐良傅在教導湯顯祖的第四年因病去世。

在這四年時間裡,徐良傅不僅僅教了湯顯祖八股文的知識,他還帶著湯顯祖開闊了文學眼界,大大提升了湯顯祖的文學素養。與此同時,徐良傅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行也深切地影響了湯顯祖的政治和價值觀念。

後來,在「程朱理學大家」羅汝芳回家省親途中,湯顯祖的父親抓住機會就把他送去拜師學習。但是,由於羅汝芳是朝廷官員,人家省親結束便回京述職去了,自此湯顯祖便與第二位老師斷了聯繫。

羅汝芳這個人本身也是一個重情重義、恪守底線的好官,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的性情和價值觀也深深地影響了湯顯祖。

有名師輔導的湯顯祖在參加科舉時,於院試和鄉試中驚艷四座、一舉奪魁,但是在最為關鍵的會試中,他卻直到第四次參加考試時才得以榜上有名,拿到了仕途的入場券。

為何天賦異稟,才思敏捷的湯顯祖會連考四次才得以有機會做了官?這就要提到當時複雜多變的政治背景了。

在湯顯祖考會試之前,明朝的主宰者從嘉靖帝朱厚熜換成了隆慶帝朱載坖。六年後,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當上了新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明神宗。

值得一提的是,明神宗萬曆年間,張居正奪得了首輔大臣的位置,逐漸掌控了朝政,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權臣。

而且,當時科舉雖然名義上是學子入官場的敲門磚,其實是各個王公貴族給自家孩子鋪路的跳板,並沒有人們想得那麼公平,也因此文學才幹並不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再加上,湯顯祖對八股文並不是很欣賞,他更喜歡唐宋八大家灑脫自由的風格,這種偏好也在無形之中顯現在他的文章裡面。

且不論內幕如何,就單純以當時的視角來看,這種偏離正軌的文章根本就是驢唇不對馬嘴,所以湯顯祖的入仕之路很不順。

首次落榜之後,湯顯祖沒有灰心,繼續挑燈夜讀。而第二次落榜之後,他選擇了進入國子監學習。

在第二次趕赴春試的時候,他認識了姜奇方,他很同情湯顯祖的遭遇,便邀請湯顯祖來自己的家鄉遊玩,而這個姜奇方和張居正的弟弟張居謙是同鄉。

在姜奇方的引薦下,張居謙結識了湯顯祖,他很欣賞湯顯祖的才情,於是便在湯顯祖第三次參加會試的時候,承諾要把他引薦給張居正。

但是湯顯祖不願意攀龍附鳳,就沒去搭張居正這座大山,於是這一年的他再次名落孫山。

直到張居正去世以後,湯顯祖才再次參加科舉,但由於新的內閣首輔是張居正的同黨張思維,在這一次的會試當中,他也並沒有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當然也有一部分他個人文章風格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原因。

但是這一次,湯顯祖也終於以不怎麼理想的成績位列進士榜單,一隻腳踏入了朝堂的大門。

中年志滿 仕途很坎坷

然而,當時的科舉制度不是說你中了進士就可以當官的,還要像我們現在進入500強企業工作那般需要實習,過了實習期湯顯祖才可以正式入職。

但是,湯顯祖經過張居正一事,深知官場的不良之風氣,而他不願意受人擺布驅使,於是就自請到南京任禮部太常寺博士。

當時的南京只是一個不甚重要之地,一般是在朝中不受重用或者得罪了權臣的人才被調來那裡。

而且湯顯祖挑的這個官職主管禮樂祭祀,本就沒什麼事可做,再加上南京離都城那麼遠,就算有事也趕不及去操辦。換句話說,湯顯祖的官就是個徹徹底底的閒職。

而也正是因為這份閒職,湯顯祖才有了足夠的時間挖掘自己戲曲上的天分,寫出了第一夢《紫釵記》。

《紫釵記》中的第一個情節叫拾釵,按照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女一號霍小玉在街上遊玩、走過梅花樹下時,頭上的一支紫釵被梅枝刮掉地上,後來就被男一號李益撿到了。

當李益見到釵的主人霍小玉時,他便被其膚如凝脂、腰如細柳的外貌深深吸引,無法自拔地愛上了她。

後來,李益就托媒婆上霍家提親,霍小玉和李益就此確定了彼此心意,以釵定情。

但是,李益正值青春年華,要去考取功名,便離開了暫時小玉。沒想到,考取功名後,李益被有權勢的盧太尉瞧上了,想要招其為婿。

其間,對愛情堅貞如一的李益誓死不從,於是盧太尉就將其困於家中,用盡手段離間小玉和李益之間的感情。

就在李益和小玉將要無緣今生之時,一個愛好打抱不平的俠士黃衫客出現,把李益從太尉府的牢籠中解救了出來。

李益和小玉最終得以團圓美滿,而這個黃衫客就是曾在霍小玉夢中出現的那個俠義之士。

而湯顯祖早逝髮妻吳玉瑛和湯顯祖的感情經歷和《紫釵記》男女主人公有異曲同工之妙,湯顯祖曾經也為了吳玉瑛兩拒高門顯貴的青睞,這裡湯顯祖或許就是以李益對霍小玉忠貞不渝的愛情來暗喻他對妻子吳玉瑛的濃厚情誼。

吳玉瑛也如霍小玉那般對湯顯祖不離不棄,但是現實中兩人陰陽相隔再難見,於是《紫釵記》裡就多了一位黃衫客俠士拯救兩人愛情的設定。

現今社會,人們因太容易得到和失去而被枷鎖束縛,極度缺乏像李益、霍小玉身上這種執著的氣節,也缺少了如黃衫客那般無所畏懼與瀟灑的價值觀。

後來,在第一次觀政考核時,由於考核官的文學主張和政治原則與湯顯祖截然不同,沒得到什麼好評價的湯顯祖就被調任詹事府主簿。

到了萬曆十六年,全國性的饑荒徹底爆發,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在這個節骨眼上,湯顯祖於萬曆十七年經好友舉薦,升任禮部主事。

這段時間,百姓正處於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災年,可是朝廷非但不作為,反而腐敗至極,有官員貪污賑災糧款,這些深深刺痛了湯顯祖。

於是湯顯祖就上書萬曆皇帝,他在奏書中不僅狠狠批判了官場腐敗,還把萬曆皇帝貶的一文不值,最後皇帝發怒,湯顯祖被貶到可以用「蠻荒」二字來形容的廣東徐聞。

對於湯顯祖來說貶官並不是什麼壞事,而是一個可以遊玩的好機會,他一路上看遍了祖國南方的大好風光。也是在徐聞這個地方,《牡丹亭》的大框架誕生了。

而後,湯顯祖又被調往了他極為欣賞的哲學家龔原之故鄉浙江遂昌,這個時期的湯顯祖萌生了想要施展政治抱負的想法。

而如今我們在四夢當中所看到的那一幅人和政清的景象,就是湯顯祖理想中在他治理下的未來遂昌。

在遂昌期間,湯顯祖不僅新建學堂、祠堂,竭盡全力去提升當地的教育和政治水平,還以感化為主、效仿李世民和囚犯簽訂君子協定、放他們回去過年,因此湯顯祖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看透一切 歸於平凡

再後來,又到了考察年,耿直不會處事的湯顯祖自然而然又被排擠。

再加上回京後的湯顯祖看著朝廷亂象深感失望,他覺得自己也是時候學學祖父湯懋昭歸隱鄉野了,於是往上遞了辭官歸隱田園的奏摺,在獲批後快馬加鞭趕回了闊別已久的家鄉臨川。

回家路上,受過湯顯祖恩惠的百姓們都自發在他的必經之路上守著,只為了和他當面告別。

由於湯顯祖家的宅子在隆慶六年時因一場意外火災而燒毀了,於是到了家鄉臨川後,他買下了一塊廢宅基地,建了一座新居。

這座新居分為玉茗堂和金柅堂兩部分,前者主要用來平時生活、會客和寫作,還搭了個小舞台在裡面,後者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後花園。

在這裡,湯顯祖寄情詞曲,完成了《臨川四夢》的餘下三夢。

其中《牡丹亭》尤為突出,它不僅表達了一種文學藝術的極盡之美感、實現了「以情反理」,強而有力地反駁了「宋明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慾」的荒誕之言。

湯顯祖透過《牡丹亭》的小情小愛,深切地告訴我們人慾是滅不掉,天理應該存在於人慾之中,而不是棄一擇一。

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從《牡丹亭》裡窺見湯顯祖本人的愛情觀,進而令世人透過《牡丹亭》的去感知並釋放自己追求自由天性的願望。

而《南柯記》這部作品則是將湯顯祖不願同黑暗官場中那些俗人同流合污而辭官回鄉歸隱的這樣一種人生履歷,碾碎融入了《南柯記》。

通過南柯一夢讓世人明白人生稍縱即逝,那些人們窮盡一生執著追求的名利富貴也不過是過眼雲煙,進而告誡後世人不要過度虛妄、要活得有意義。

《邯鄲記》中的盧生形象和湯顯祖本人很相似,湯顯祖通過盧生之夢來映襯他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人生富貴與貧寒只不過是如同那還沒熟透的黃粱米飯那般一場空罷了。

可謂是浮雲蒼狗爛柯泥,大夢一場三千載,悲喜穿腸莫掛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