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有機更新規劃策略探索(附:金華市秋濱工業區案例)

中機院產業規劃網 發佈 2023-05-04T11:11:38.241558+00:00

在此背景下,本文結合存量開發區的特徵,提出規劃方向,並以金華市秋濱工業區為例,在分析研究案例現狀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有機更新的應對策略,以期為相關規劃提供參考。

  在此背景下,本文結合存量開發區的特徵,提出規劃方向,並以金華市秋濱工業區為例,在分析研究案例現狀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有機更新的應對策略,以期為相關規劃提供參考。


  一、存量開發區的規劃轉向

  伴隨著存量時代的到來與城市轉型,科學有序地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既是貫徹落實「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行動,也是現階段增強城市能級、提升城市品質、激發城市發展活力的必然選擇。對於存量地區空間尤其是產業空間,作為城區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用地比例高,投入和產出效率低,但改造成本相對較低,往往成為城市更新的熱點地區。在資源約束和產業空間轉型的雙重驅動下,工業區存量空間轉型是大勢所趨。工業區起步階段,以土地作為主要的投資要素進行招商引資,存在工業企業五花八門、功能較為單一,產業較為低端、效益低下等問題,同時產業發展衰退周期與土地協議出讓周期不契合,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周邊商住用地的租金與工業用地價格呈現剪刀差,出現圈多建少、圈而不建等閒置問題,與服務創新經濟、高端製造的發展空間訴求存在一定的落差。


  從國內外開發區轉型的實踐案例中可以看出,存量開發區的發展方向面臨著幾種可能,一是從碎片化、低端化、拼湊型的產業向高端化、產業鏈、鏈條化方向發展,成為特色產業集群基地,並融合研發、孵化、展示服務等功能;二是結合產業轉型與城市功能的完善提質,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綜合化、多元化的城市綜合片區發展,促進產城融合,承擔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等。這些轉型方向,對工業園區存量用地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金華市秋濱工業區的有機更新規劃

  2.1 秋濱區塊的規狀特徵總體概述

  金華市秋濱工業區與金華老城區隔江相望,總用地面積3.57km2.是金華開發區的1.0版本,是在開發區自負盈虧下的土地經濟道路下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將近30年的發展歷程,園區總體呈現經濟規模較小、產業較為低端、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園區空間上表現為居住與工業的混雜與擴展,配套設施缺乏、低層次等特徵。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需要對其進行有機更新與結構優化,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益與園區品質,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2.2 產業類型多、結構效率差

  秋濱工業園區內企業門類眾多,超過大小15項產業門類。其中,金屬加工、新材料、裝備製造、印刷加工、服裝鞋帽五大產業相對較多,其他產業門類相對平均。總體上產業門類太多太雜,主導產業不突出,呈插花式產業布局,屬於像義烏小商品市場配套的產業,且較為傳統,處於價值鏈的低端(表1)。


  地塊大小不一。園區有87家企業,最大用地面積(除市場外)為126畝,最少為1畝,差距懸殊。中小企業數量占區域內企業數量的70%,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缺少大項目大企業平台。整體容積率較低。工業、市場用地利用低效,工業容積率基本在1.0以下,工業用地畝均稅收小於5萬元,工業用地閒置、市場蕭條、部分爛尾。


  2.3 配套較少、園區品質低

  缺少創新服務,目前園區內部基本為低端產業用地和城中村用地,缺乏支撐產業發展的公共研發平台、公共技術平台、公共服務乎台等。


  缺乏生活配套,園區在快速擴張過程中.出現了工業用地的集聚增長,但配套方面僅依託幾個城中村形成社區式的基本生活服務,規模與檔次有待提升,15分鐘生活圈配套缺失。結合2018年《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其5分鐘生括圈服務設施較為完善,10分鐘生潔圈及15分鐘生活圈服務設施缺失;公共服務設施以社區型為主,中小學校等教育設施缺乏。


  2.4 風貌混合拼貼、公共空間不足

  總體來說園區內風貌不統一,特色不突出,城中村、工業廠房、建材市場、未利用地等各種風貌雜合,舊工業區布局較為雜亂、風貌破舊,城中村包圍在工業園區中,建築間距較小,低小散的小餐飲、小修理、小市場穿插其間。城市結構綠廊已初步形成,內部公共括動空間較為缺少。


  三、規劃策略

  3.1 提升品質、優化結構

  3.1.1立足區域協同、強化創新驅動

  規劃立足開發區區域創新策源地、G60科創走廊西大門的定位,,驅動傳統工業向創新區轉型。秋濱工業園區作為第一代工業園區,面臨著空間提質升級的訴求,規劃在區域層面協同聯動周邊功能板塊,向西連接中央創新片區,對接湖海塘核心片區,與規劃的企業創新中心、總部中心、實驗塞、研究院、孵化平台等功能對接,進行錯位補充;向南帶動秋濱工業園南片區的轉型升級,重點圍繞產業轉型與提升,構建「產學研創孵投」大平合、大聯盟、大集成,形成浙中的智能製造基地。


  3.1.2穩定工業用地比例,產業優化升級

  以產城融合型園區為目標.加強工業用地保障,保留工業底色,以留2優2、退2進2.5為主要策略,實現「騰籠換鳥」,集約利用土地。立足現有金華汽車製造、醫藪、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基礎,結合國家和浙江省產業發展趨勢,提出發展「應急防護+智能裝備為裝備」產業,打造省級應急防護智能製造產業平台(圖1)


  3.1.3 合理構建生活圈,提升生活品質

  秋濱區塊目前配套缺失、層次低.基本上是圍繞企業職工湘城中村村民日常生括需求的小超市、小餐飲及一些籃球場、社區文化廣場等設施,與產城融合導向發展不相符。規劃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需要優化設施布局和進行提升品質。


  存量開發區的生活圈構建,應在綜合考量產業發展與創新需要的創新公共服務、研發等基礎上置一定的居住、公共括動和公共服務等城市生活服務功能.實現生產與生活的協同發展規劃。按照步行15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結合開發區主要幹路等,劃定1個15分鐘生括圈,同時結合城中村的優化布局,劃定3個5分鐘生活圈。15分鐘裡活圈按照需求配套中學、大型互動場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及商業綜合體等公共和商業設施。S分鐘生活圈配配套基本日常生活需求設施,包括社區商業、養老服務、文化體育設施,基於社區安全層面考慮,同時融人健康、韌等理念,布局一些旨常與應急使用的公共空間和開放空間。


  3.2 分區分類、差異更新

  秋濱區塊工業園現狀的工業企業規模、質量效益、廠區環境差異大,規劃基於對園區的空間質量評價與綜合效益評估,結合現實的操作可行性,提出了分區分類的更新改造鏌式。


  (1)企業自改自建。

  對於基本符合城市設計方案要求的企業存量建築,經園區認對後予以保留,並應按要求進行建築外立面、園區環境景觀提升。或在不改變用途的憬況下,積極鼓勵企業按照城市設計的方案進行二次開發。規劃A和C區塊,由於企業規模相對較大,企業通過引導轉型,符合新的產業發展趨勢與定位,規劃予以企業自改或自建以更新改善。


  ⑵政府統一規劃.代建或自建。

  對於一些低小散企業用地,產業空間碎片化不利於產業做大做強,但企業又無力自主開發,或因規劃調整轉變土地用途的地塊,由政府依法統一收購後統一開發。規劃的區塊B,現狀基本上是小企業,同時也是第一代工業的集聚區,環境差、質量效益低、企業規模小,規劃通過政府統一規劃建役,並由運營商來統一運營,提升園區的效益與公共設施的品質(圖2)。

  3.3 複合立體、橫縱結合

  由於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周期與工業用地的出讓周斯並不同步,工業土地出讓後的剛性著控缺乏彈性和適應性,因此在堅持土地用途管制規則下,補充增加混合用地供給模式是一種趨勢。同時複合化的用地,能夠提供城市空間高質量、多樣化的空間要素與設施,滿足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推動存量用地從粗放式的土地利用向集約化、精細化轉變。


  秋濱區塊規劃以交通功能複合、集約化土地利用為導向,在不同產業輯團內逋過増加多功能複合崖用地及產業輔助功能集聚地,布置產業配_功能和生括功能,在片區的南北向軸線上布局一系列有著不詞功能的空間,在橫向上加人商業、商務、總部等功能,在縱向上部分形成立體開發,在工業上樓的基礎上.增加產業共享、產品裝配流線、地下物流集成三種交互層,為中小企業提供協同生產空間,滿足高層廠房和甲級寫字樓現重設計標準,未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可轉化為研發空間,提高產業效率,提升城市形象(圖3)。

  總結

  本文從城市發展階段趨勢背景切人,總結存量開發區的特徵及困境,對標新理念、新需求,從區域協同、結構優化、創新發展、品質提升、差異化更新、複合立體化等方面提出規劃對策,為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同時,存量更新面臨複雜的多元權屬主體與相關利益博弈,與增量擴張藍圖式規劃有較大的不同,需要在政策標準制定、更新開發模式、運營管理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作者:戴世續,洪雙勇,周駿,周燕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