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靈感丨這些建築,為什麼這麼誇張?

unidesignlab 發佈 2023-05-05T14:17:16.304020+00:00

以下文章來源於建道築格 ArchiDogs ,作者Lingfei K建築的形式總是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從古希臘羅馬神廟到哥德式教堂從傳統木構建築到復古主義設計再到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激烈碰撞建築師們總在追尋著形式的創新。

以下文章來源於建道築格 ArchiDogs ,作者Lingfei K




建築的形式總是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

從古希臘羅馬神廟到哥德式教堂

從傳統木構建築到復古主義設計

再到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激烈碰撞

建築師們總在追尋著形式的創新。


雅典衛城 ©Spirosparas

香山飯店 ©朱亦民


今天我們一起盤點10個造型吸睛的建築

共同感受誇張的建築形式背後

所蘊含的功能或時代意義


Habitat 67 ©Studio Graetz


作者|Lingfei K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和立場


L』Arbre Blanc 白色巨樹

法國蒙彼利埃


The White Tree是由藤本壯介和法國年輕一代的建築師Manal Rachdi Oxo Architects 和 Nicolas Laisné Associés 合作完成的一座公寓大樓,容納有113個居住單元、餐廳、藝術畫廊、辦公室、全景酒吧和公共區域等多功能空間。從項目的概念階段開始,建築師們就深受蒙彼利埃戶外就餐的生活方式的啟發,讓無數巨大的陽台從這幢17層的公寓樓延伸出來,與河邊綠化帶相連,在盡力遮擋周圍建築物視線的同時,賦予建築獨特的外觀 —— 一棵參天大樹。


©Iwan Baan


該項目戰略性地選擇了市中心與瑪麗安港和奧德賽姆新開發區之間的場地,介於「舊」和新蒙彼利埃之間。從某種意義上說,將公寓樓與陽台結合起來是一種非常普遍和傳統的技術,但通過對比氣候和地域,就會誕生一種新的、當代的建築形式,並且加強區域身份的歸屬感。


©RSI-Studio

©Cyrille Weiner


儘管名為「白樹」,但這絕不是一座象牙塔。作為城市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節拍,這座建築註定為蒙彼利埃的每個靈魂而建。從一樓的餐廳和藝術畫廊到作為景觀點的頂層酒吧,這座大廈向所有城市居民和遊客開放,使其成為城市的地標和遊客的興趣點而更具吸引力。


©Cyrille Weiner


舒展的陽台就像為了吸收溫暖滋潤的陽光而展開的樹葉,未來的居民將在此找到一個多功能的,內外流動的空間。同時就像一棵樹,這座塔以當地可用的自然資源為食,大大減少了需要消耗的能量,從而減少排放以控制對環境的影響。


©Cyrille Weiner

Hyatt Regency San Francisco

美國舊金山


這家擁有 802 間客房的酒店位於屢獲殊榮的Embarcadero中心,毗鄰 Justin Herman 廣場。誇張的楔形設計是為了通過大體量形體的後退,打開面向海灣的廣場,營造出一個宏偉的公共聚會的場所。

©1989 Michael Portman

©Terri Meyer Boake


建築師約翰·波特曼(John Portman),曾經用自己的建築設計,復興了二戰後美國衰敗的城市,改變了世界上很多城市的「天際線」,甚至重新定義了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城市景觀。其中,現在已經習以為常的觀光電梯,商場或酒店巨大通透的中庭設計,最早就來自約翰·波特曼。1967年建成的亞特蘭大凱悅酒店,以創新的垂直中庭改變了之後所有的酒店設計模式,形成了「酒店中庭類型學」。

亞特蘭大凱悅酒店的中庭空間 ©Michael Portman


而在舊金山凱悅酒店,17 層高的中庭為人們聚集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空間,其中包括超過 67,000 平方英尺(6,225 平方米)的獨立會議空間和展覽區,以及各項便利設施,如健身中心、餐廳、休息室、圖書館,以及前往景觀長廊、商店和人行道咖啡館的便利通道。

©1989 Michael Portman

Les Espaces D'abraxas

法國巴黎


這組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位於Noisy-le-Grand的購物中心停車場和 Boulevard du Mont-d'Est 之間,由加泰隆尼亞建築師 Ricardo Bofill 於七十年代末設計,並逐漸為世界各地的電影製作人所熟知。它們以巨大的規模形成了一個城中城,繼而成為了許多科幻電影的取景地,包括《飢餓遊戲》三部曲。

©Ricardo Bofill


作為 Marne-la Vallée 新城的標誌性建築,Les Espaces d'Abraxas 以具有紀念性和象徵性的建築設計,構築了新舊交匯的節點,完美地發揮了它作為城市紀念碑的作用。巨大的鑲嵌著玻璃窗的山牆、懸垂的飛檐和狹窄的開口,讓它看起來像是一座令人生畏的赭色混凝土山。但在這個巨大的空間中,建築師提供的不僅僅是一排排低層建築,更是一個完整的莊嚴壯觀的經典後現代建築作品。它融入了古典的圓柱、凱旋門、圓形劇場的樣式,而非單純的模仿。巨大柱形的豎井代表著隱藏的樓梯間,而所使用的材料則是更具時代性的預製混凝土和鏡面玻璃。

©Ricardo Bofill

©Ricardo Bofill


毫不奇怪,這些野獸派神廟與電影製作人或多或少的極權主義反烏托邦形象非常吻合。30 多年前,特里·吉列姆 (Terry Gilliam) 讓他無法歸類的巴西英雄住在了那裡,而讓-皮埃爾·莫基 (Jean-Pierre Mocky) 在這裡拍攝了《殺死裁判》中興奮過度的支持者追捕埃迪·米切爾的超現實主義鏡頭。

©Ricardo Bofill


然而,建築群的實際居民並沒能分享這種喜悅。通風的通道就像一個荒涼的迷宮,居民們抱怨在這個沒有商店或街道的封閉空間中感到孤獨。儘管 Ricardo Bofill 一直致力於社會融合和城市更新,但他在 2014 年的一次採訪中承認他在這裡的使命最終失敗。

©Ricardo Bofill

©Ricardo Bofill

Goose Creek Tower

阿拉斯加

©Alaska.org


Phillip Weidner是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一名律師,多年來一直在塔爾基特納的山區建造他的鵝溪塔。最初這只是一個 40×40 英尺的小木屋,隨著不斷地堆疊,它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非凡的建築奇蹟。

©Alaska.org


這位古怪的自稱為「沮喪的建築師」的麻省理工學院校友,將這座私人住宅建造成了一系列堆疊的房屋,隨著它們向天空延伸而逐漸變小,這些看似搖搖欲墜,隨意放置的獨立房屋,儼然成為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結構壯舉。建築師計劃將它搭建到185英尺的高度,這樣在房屋的頂部,可以觀察到300英里內的荒野全景。

©Alaska.org

Comfort Town

烏克蘭基輔

©Andrey Avdeenko


Comfort Town 是烏克蘭第一個基於街區開發原則設計的住宅綜合體,其靈感來自樂高積木。該項目耗時 11 年,才終於將烏克蘭繁華城市中心的這片看起來很糟糕的地區開發成了美麗的住宅區。該項目擁有一個 14,763 平方英尺的零售區,其中設有一個大型健身俱樂部和一個 3.7 英畝的戶外運動設施。住宅區內囊括了一所設有幼兒園、小學和А+ 高中的現代教育學院。公寓樓的較低樓層還設有咖啡館、商店和辦公室,並在戶外庭院中設有22 個兒童遊樂場。

©den-belitsky/Getty Images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建築師們在該項目中獲得了絕對的主動權。為了與城市的極簡主義風格保持一致,建築師們選擇了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設計平坦的外牆,從而排除了陽台和裝飾元素;不同角度和高度的雙坡屋頂在街區內描繪出有趣的形狀;可移動的窗戶系統避免了單調的立面排列;大膽的用色則填充了街區的活力。

©Oleh_Slobodeniuk/Getty Images


由城市街區的概念而生,該區域被分為了允許機動車通行的街道和步行可達的庭院。相鄰的不同層數的建築物(從2層到16層不等)構成了每條街道風景如畫的圖景。還有一個經過修復的公園,裡面有多年生樹木、雕塑和噴泉。因此,昔日的工業區變成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整個地區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Andrey Avdeenko

©Andrey Avdeenko

Naulilus House

墨西哥


這座曲線優美的房子由建築師 Javier Senosian 設計,旨在滿足渴望逃離大都市混亂的年輕家庭的想像力。建築師以當地典型的軟體動物——鸚鵡螺殼為設計原型,幾乎完全採用生態可持續材料建造了這座「離經叛道「的異形住宅。

©Courtesy Arquitectura Organica/Javier Senosian


不只是外觀,內部光滑的表面,婉轉的牆體,以及螺旋樓梯等要素,都讓這個年輕的家庭仿佛住在了一個巨大而迷幻的軟體動物殼內,而不是一個無聊的實用方形住宅中!建築師聲稱這樣的設計是抗震且免維護的。雖然無法實現對空間的最佳利用,而且存儲空間明顯不足,但人們很難不羨慕擁有這樣一個仿佛只存在於劉易斯·卡羅爾小說中的仙境裡的房屋。

©Courtesy Arquitectura Organica/Javier Senosian


此外,排列在天花板和牆壁的彩虹色玻璃窗,為室內增添了一抹夢幻而藝術的色彩。房屋內部設置有一條美麗的草地小徑,可作為各種空間的嚮導。兩個特殊的通風管道,使得房屋在所有季節都能夠保持完美通風,溫度始終宜人且恆定。這個夢想中的家是技術與尊重自然相結合的非凡證明。


©Courtesy Arquitectura Organica/Javier Senosian

Galleria百貨公司大樓

韓國首爾


由OMA/克里斯·范杜恩(Chris van Duijn)設計的Galleria百貨公司大樓位於水原光教湖公園和城市高層住宅樓之間,是「自然與城市環境的交匯點」。這座建築以其雕刻紋理的馬賽克石材立面喚起了居民對於鄰近公園的自然風光的記憶,在高層住宅的包圍中,賦予了這片區域自然的氣息,使之成為光教居民公共生活的焦點

©Hong Sung Jun / OMA

©Hong Sung Jun / OMA


設計師在建築中設置了一條從石塊中挖掘出來的公共路線,將遊客由步道引導到屋頂花園,沿途融入各式零售商業和文化活動體驗空間,為傳統百貨公司類型引入創新元素。公眾路線由像經過雕琢的寶石般的多棱玻璃體覆蓋,與堅固的不透光石材形成強烈對比,將零售與文化、城市與自然相互融合,並為身處其中的訪客提供光教城市風光的全新觀景點。

©Hong Sung Jun / OMA

©Hong Sung Jun / OMA

©OMA

©OMA

Opus奧普斯大廈

杜拜


杜拜奧普斯大廈位於哈利法塔區,毗鄰杜拜市中心和杜拜運河上的商業灣,內有面積為84,300平方米(90.74萬平方英尺)的ME杜拜酒店。該項目由扎哈·哈迪德於2007年設計,以「消融的冰塊「為靈感,探索了實體和空間、不透明和透明、內部和外部之間的平衡。

©Laurian Ghinitoiu


該項目由兩個獨立的塔樓和一個離地71米的不對稱的三層天橋,構成一個被「侵蝕「的立方體。「雕刻」出的中央空隙提供了從建築物中心到外部的視野。這自由流動的空隙與周圍立方體精確的正交幾何形狀形成鮮明對比,在動靜的碰撞間彰顯科技感與時代感。

©Laurian Ghinitoiu


酒店內部延續了扎哈流動的建築語言,包括大廳里的「Petalinas」和「Ottomans」沙發套組等家具設計。建築傳感器則根據入住率自動調整通風和照明,以節約能源。酒店還計劃在所有區域完全不使用塑料,並配備了回收廢棄有機物的堆肥機以實現對可持續發展方式的遵循。


©Laurian Ghinitoiu


The Forest Spiral

德國達姆施塔特


這是達姆施塔特建築協會委託建築師Hundertwasser在達姆施塔特的 Bürgerpark 地區設計一個擁有 105 個住宅單元、一個停車場、一個售貨亭以及一個咖啡館和一個酒吧的綜合住宅樓。設計師將這座建築想像為一片在場地上螺旋上升的森林,從西南角開始不斷攀升,最終於一座41米高的十二層塔樓結尾。


©Adrian Balles


沿著建築物的 U 形傾斜屋頂,種植了山毛櫸、楓樹和椴樹。作為現代植被屋頂的先驅,Hundertwasser 說:「城市的草和植被應該生長在所有水平空間——也就是說,雨雪落到的地方,道路上和屋頂上,植被都應該生長。」

©Peter Mosdzen/Hundertwasser Archive


Hundertwasser將場地內觀察到的,經過數百萬年沉積的地殼岩層反映在建築立面上,用瓷磚和多色灰泥設計了層次豐富的立面效果,搭配1,000 多個形狀獨特的窗戶,顛覆了常規的網格組織體系。公寓屋頂和庭院內點綴有鍍金的洋蔥圓頂,以及彩色陶瓷柱。作為該建築師自然主義風格的典型代表,該建築幾乎完全拒絕矩形和直線,而採用平滑的弧線轉折。這使得整個建築看起來仿佛在「跳舞」。

©Peter Mosdzen/Hundertwasser Archive


Cubic Houses

荷蘭鹿特丹

©Dirk Verwoerd


Cubic Houses位於鹿特丹歷史最悠久的Oude Haven區域,是一個吸引了眾多遊客的建築實驗項目。二戰後,建築師Piet Blom被要求在此開發具有特色的建築區域,以恢復遭到破壞的城市環境。以挑戰傳統而聞名的Blom不希望該項目像傳統的典型住宅一樣——他努力地消除這樣一種態度,即「一座建築必須被認作是一座房子,它才有資格成為住宅」。


屋頂平面圖 ©Piet Blom


建築師構想了一種在樹上生活的方式;每個高架的立方體代表一棵樹,它們拼接組合後構成一片森林。Blom意識到,在狹窄的樹幹上抬高可居住的體塊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下方的公共空間,同時在室內創造理想的景觀,這一概念的靈感來自勒柯布西耶的設想。整個開發項目包含了 270 套住宅、1000 平方米的餐飲和商店以及可容納300 輛汽車的停車場。


©Dirk Verwoerd


該區域內的人行天橋被設置為零售空間,其靈感來自佛羅倫斯的舊橋 (Ponte Vecchio)。立方體房屋均由一個六角形塔架支撐,並由混凝土柱子和磚牆支撐與連接,為居民提供了長廊層的存儲空間。每個立方體的總建築面積為106平方米,分為三層。最底層是起居空間,廚房,廁所和書房。中間層包含兩間臥室和一間浴室。最上層是一個三角錐形的小空間,通常用作兒童臥室或陽光休息室。


©Dirk Verwoerd


自1984年竣工以來,Cubic Houses經歷了一系列的更新和功能置換。由於行人流量低,原本設計的零售空間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而後被重新利用作為小型辦公室的工作室空間,有效地創造了一個生活工作社區。Cubic Houses作為創新的非傳統項目,很好地捕捉到了鹿特丹的時尚和都市精髓,為未來的荷蘭設計師共同打造創新和實驗項目的國際聲譽鋪平了道路。

©Dirk Verwoerd


在當代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建築的形式呈現出更為多變的態勢。對於房屋造型的定義,也越來越不被局限於統一的形體。然而在設計建築造型的同時,建築師們的目的不能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其中所蘊含的功能意義或時代意義,都需要進一步地慎重考慮。


發文編輯|XZn

專欄/審核|Mel

審核編輯 | Miranda

版權©建道築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繫hz@archidogs.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