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美食·江蘇丨江湖河鮮豐饒,運河送來淮揚菜與大閘蟹

新京報 發佈 2023-05-25T10:54:49.248889+00:00

悠長運河,澤潤蘇城。大運河江蘇段連接著宿遷、淮安、揚州、常州、無錫、蘇州等地,至今依然在繁忙地運作著。運河連接起了江南水鄉的眾多海河湖泊,使各個城市的水脈與文脈交融,也見證了江南各城的繁榮景象。

悠長運河,澤潤蘇城。大運河江蘇段連接著宿遷、淮安、揚州、常州、無錫、蘇州等地,至今依然在繁忙地運作著。運河連接起了江南水鄉的眾多海河湖泊,使各個城市的水脈與文脈交融,也見證了江南各城的繁榮景象。

大運河江蘇段流淌著的不僅是運河水,更是綿延不絕的南北文化的融合,這種融合在飲食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因漕運繁榮,蘇州地區的人們自古就吸收了南北方不同的烹飪方式,形成獨具一格的淮揚菜。此外,鮮美的大閘蟹也通過運河送往北方。

運河「送來」淮揚菜

「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稱讚的就是淮揚菜,這也是江蘇美食的代表。

淮揚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發源於揚州、淮安,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正宗的淮揚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鮮為主料,以獨特的烹飪技藝為支撐,製作精細,以本味本色為上乘,追求「和、精、清、新」。

大運河的開通讓揚州和淮安成為交通要道,推動了當地經濟繁盛,也促使淮揚菜誕生並逐漸發揚光大。早在春秋末期時,吳王夫差為北上爭霸中原,利用揚州一帶河湖眾多,水網密布的特點,開挖運河,開鑿揚州邗溝,使得揚州處於長江與運河交流的水上要衝。這也影響了揚州的方方面面,包括美食。後期隨著大運河的持續開鑿,揚州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吸收了南北方不同的食材製作方式,集百家之長,融會貫通,形成獨有的淮揚菜。而鹽運在揚州的空前繁榮也讓淮揚菜進一步名揚天下,清康熙年間《揚州府志》稱:「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揚州為最。」

淮揚菜極其講究刀工,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菜品講究形態精緻,烹飪方式善用火候,講究火功,擅長燉、燜、煨等多種方式。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乾絲、軟兜長魚、松鼠鱖魚、梁溪脆鱔等都是著名菜餚。

蟹粉獅子頭。 圖/IC photo

獅子頭尤其受到眾多美食愛好者的讚嘆。其實,獅子頭在隋代就已列為揚州四大名菜之一,當時稱葵花大斬肉,由豬肉、馬蹄、雞蛋等材料製作而成,口感鮮嫩鮮香。

軟兜長魚也是淮揚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軟兜長魚的原材料是鱔魚,是當地特有的食材。據《山海經》記載:「湖灌之水,其中多鱔。」在原材料的選取上,軟兜長魚選擇了最具鮮味的活黃鱔製作,軟爛嫩滑,新鮮無比。

肥美大閘蟹端上桌

「秋風起,蟹腳癢」,江蘇地處江南,水系眾多,河湖阡陌縱橫,盛產各類河鮮。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大閘蟹了,每年秋天就到了江蘇人民吃大閘蟹的時候。

有說法認為,食用大閘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典籍中,最早的吃蟹記載來自《周禮》。按書中所記,周天子所吃的「青州之蟹胥」據說是一種螃蟹醬。隨著大運河的通航,大閘蟹逐漸被運送到北方各地,美味的蟹也被眾多文人稱讚。唐代詩人李白曾贊到「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宋人蘇頌曾寫出「右持卮酒左持螯,慷慨酣歌憶藉糟」;明代吳江人王叔承曾詩云「持螯豈慕尚方珍,長對杜康呼郭索」。

大閘蟹。 圖/IC photo

如今,江蘇省大閘蟹養殖規模達到近400萬畝,養殖戶達20多萬戶,養殖產量高達25萬噸,運河沿線宿遷、蘇州等城市境內有著洪澤湖、陽澄湖等湖區,生態優越,河蟹資源豐富,大閘蟹膏黃體肥,味道鮮美。

蘇州陽澄湖的大閘蟹知名度最高,因河湖環境的不同,體大膘肥,金爪黃毛,吃起來肉質細膩,鮮美度更勝一籌。淮安、宿遷境內的洪澤湖大閘蟹則是個體碩大、殼青肚白,肉質細嫩鮮美。江蘇其他地區如固城湖、高郵湖等地大閘蟹也馳名中外。

大閘蟹最佳成熟時期是秋季,因此每年秋天都會有眾多食客專程去產地品嘗大閘蟹。如今大閘蟹隨著運輸的發達已走向全國,各地人們均可享受到這一美味。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吳興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