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輕易幫助一個,落難的朋友 | 心理學解析:情緒感染

第一心理 發佈 2023-05-27T23:35:43.617895+00:00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挑戰和困難是難以避免的事情,這些經歷或許來源於個人挑戰。或許來源於社會的動盪和變化,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要鼓起勇氣積極的應對他們。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挑戰和困難是難以避免的事情,這些經歷或許來源於個人挑戰。

或許來源於社會的動盪和變化,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要鼓起勇氣積極的應對他們。

假如我們看到了身邊的人正處於低谷或是困境中,作為善良和關心他人的人。

我們會理所當然的想幫助對方,讓他們儘快走出困境。

但心理學家卻表示,永遠不要輕易幫助一個落難的朋友,因為他未必會感謝你,反而有可能將你視作仇人。

正所謂升米恩,斗米仇,有些人不相信這個道理,接下來就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一下這種情況背後的兩點原因。

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是一個心理學術語,它在20世紀早期被威廉麥獨孤所提出。

這個概念指的是人類在社交互動中自然而然的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從而導致自己的情緒出現變化和調整。

這種情感傳染的現象,可能會出現在兩個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中,也可能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傳播。

後來哈特菲爾德對情緒感染的解讀進一步深入,他認為情緒感染不僅僅是簡單的體驗和感受他人的情緒,它更代表了一種複雜的社交過程。

其中涉及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和調節,除了他人的主觀感受。

評價行為方式和性格等因素之外,還包括著環境,社交,角色情感和文化等等。

在朋友遇到困難時,人們往往會抱著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嘗試伸出援手。

但有的時候我們提供的幫助並不是對方想要或是需要的,此時此刻情況就變得有些尷尬。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滿足身邊人的需求,縱使你的心是好的。

可對方未必領情,他反而會因為你提出幫助,卻又無法給予充足的援助而倍感絕望。

當你提出幫助對方時,對方就會對你產生過多的期待,假如在後續的行動中。

你並沒有達到他的逾期,他就會覺得你這個人並不值得依靠,很不靠譜,從而表現出失望的情緒,甚至是對你出言不遜。

人的情緒會感染到周圍的人,我們會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情緒來理解對方的內心狀態。

當我們處於情緒高漲的時候,我們也會傾向於影響周圍的人。

讓他們分享我們的喜悅和快樂,但如果周圍的朋友不斷的向你釋放負面能量。

我們便會受到負面情緒的感染,進一步的陷入到情緒低谷當中。

假如你想幫助周圍的人,務必要考慮清楚自己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千萬不要憑著一腔熱血被衝動行事,因為後果你難以預估。

自信和自尊是影響人際信任的關鍵因素,它可以提高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從而使我們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和互動。

有些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更傾向於靠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他們不願意讓別人伸出援手。

這種性格的人通常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假如你貿然身手,他們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或價值,從而影響到自信和自尊。

在某些人看來,接受別人的幫助是一種弱勢的體現,這給人留下不夠堅強,不夠自立的形象。

正因如此,假如對方並沒有明確的讓你伸出援手,你千萬不要貿然行動,否則便會打亂對方的生活。

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不知恩圖報甚至是恩將仇報的人,這會讓我們感覺失望和沮喪,從而加深對別人的不信任感。

比如好心人為環衛工人發放愛心饅頭,堅持了幾十天之後僅僅停止一天便被對方怒罵。

正是因為我們的善良行為可能會被他人濫用或是產生過度依賴的現象,所以我們應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自己被過度消耗。

比如提供幫助的過程中與受助者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對方過度依賴,其次,我們需要評估受助者的真實需求和情況,為其提供適度的幫助,不要過多的伸出援手。

最後,為避免受助者過度無依賴,我們需要幫助其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促進其成長,增加他的自主能力。

總而言之,在幫助他人之前我們一定要理性冷靜,即便是伸出了援手也要注意尺度和方式,不要過度的自我消耗。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