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時戰鬥序列及主要指揮官

寫寫歷史 發佈 2023-05-28T00:37:28.374035+00:00

1942年2月,為保衛西南大後方和國際援華「生命線」——滇緬公路,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隨後,中國遠征軍發起滇緬路作戰,並取得同古保衛戰、仁安羌大捷等戰果。

1942年2月,為保衛西南大後方和國際援華「生命線」——滇緬公路,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隨後,中國遠征軍發起滇緬路作戰,並取得同古保衛戰、仁安羌大捷等戰果。

但由於英國軍隊的不戰而退、日軍援兵的陸續抵達、遠征軍自身錯誤的判斷等多重因素,首次遠征作戰還是以失利告終,各部只得全線後撤。

其中一部分抵達印度,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則選擇穿越環境兇險的野人山回國,11萬遠征軍僅有4萬得以保全。

指揮系統

司令長官:衛立煌(實際未到任),1897年生於安徽合肥,1942年2月被任命為遠征軍司令長官,但由於他與八路軍密切的關係而引來蔣介石的猜忌,遂將任命擱置。直到1943年遠征軍再次出國作戰時,衛立煌才被重新啟用,並指揮部隊發起滇西緬北大反攻。

繼任司令長官:羅卓英,1896年生於廣東大埔,1942年4月接任遠征軍司令長官,隨後制定作戰計劃,取得仁安羌大捷。

首次遠征作戰失利後,羅卓英與司令長官部和新編第38軍一起退入印度,成為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

副司令長官:杜聿明,1904年生於陝西米脂,入緬作戰時被任命為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在羅卓英未到任之時實際指揮作戰。

作戰失利後,杜聿明選擇聽從蔣介石的命令,率新編第22師、新編第96師、第200師經野人山回國。但惡劣的環境加上電台的損壞讓這部分遠征軍與外界失聯,很快陷入絕境,直到一架盟軍飛機搜索到了他們。

後經軍事委員會同意,杜聿明最終轉道印度,抵達英帕爾,但途中被迫丟棄了全部重武器裝備。

總參謀長:史迪威,1883年生於美國佛羅里達。中緬印戰區成立後,擔任參謀長,負責援華物資管理、國民黨軍隊的訓練等事宜。但他與蔣介石的關係非常差,經常爆發衝突,最終在蔣介石的反覆要求下於1944年10月被召回國。

第36師師長:李志鵬,1908年生於江西雩都。第36師為司令長官部直屬部隊,一直沿怒江東岸駐防。遠征軍首次作戰失利後,日軍先頭部隊追入滇西,威脅昆明,李志鵬率部果斷炸毀橋樑並殲滅企圖渡江的日軍部隊,後與日軍沿江對峙。

第5軍

下轄新編第22師(64團、65團、66團)、第96師(286團、287團、288團)、第200師(戰車1149團、戰車1150團、機械化步兵1152團、技術補充團)。

軍長:杜聿明(兼)

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1906年生於湖南新邵。遠征軍作戰失利後,新22師隨杜聿明先經野人山向國內撤退,後轉道印度,1942年7月抵達印度利多,全師減員4000多人。

第96師師長:余韶,1891年生於湖南平江。首次遠征失利後,第96師經野人山回國,途中與大部隊失去聯繫。在余韶的帶領下又在原始森林裡跋涉了兩個月終於回到祖國,減員超過一半。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1904年生於安徽無為。第200師由原裝甲兵團擴編而成,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師。入緬後,戴師長率部在同古與日軍第55師團血戰12天,殲敵4000餘人,取得遠征軍的首勝。

撤退回國途中,第200師遭遇日軍阻擊,激戰中,戴安瀾腹部中彈。由於原始森林中缺醫少藥,於1942年5月26日傷重不治,壯烈犧牲。彌留之際,戴師長還在詢問何時能踏進國門。

第6軍

下轄第49師(145團、146團、147團)、第93師(277團、278團、279團)、暫編第55師(1團、2團、3團)。

軍長:甘麗初,1901年生於廣西容縣。入緬後與史迪威矛盾重重,只服從重慶方面的命令。第6軍在薩爾溫江沿岸作戰失利後,向思茅一帶撤退回國,全軍僅剩6000餘人。

第49師師長:彭璧生,1907年生於湖南藍山。第49師曾在緬甸和榜、南曲依等地與日軍爆發過戰鬥,隨後奉命撤退,於5月中旬退回雲南。

第93師師長:呂國銓,1903年生於廣西容縣。入緬後在車裡、南嶠、勐海一帶堅守,打退日軍攻擊,5月底退回國內。

暫編第55師師長:陳勉吾,1895年生於廣東豐順。暫編第55師入緬後在壘固一帶堅守,英軍撤退後面臨三面受敵的局面,陳勉吾果斷突圍,隨後沿景洪附近的國境線布防。

第66軍

下轄新編第28師(82團、83團、84團)、新編第29師(85團、86團、878團)、新編第38師(112團、113團、114團)。

軍長:張軫,1894年生於河南羅山。第66軍由原第2補訓處改編而成,麾下的新編第38師戰鬥力雖強,卻基本上由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直接指揮。另外兩個師都是由軍事委員會別動隊改編,戰鬥力很差,所以部隊一直被充當預備隊機動使用。

緬北重鎮臘戌失守後,日軍第56師團對第66軍發起猛烈進攻,張軫指揮部隊邊打邊撤,但依然損失慘重。除新編第38師退入印度外,其餘兩個師幾乎全軍覆沒。退回國內時,張軫身邊僅有一個通信營、一個特務班、一個無線電班和少數隨員,他也在不久後被撤職查辦。

新編第28師師長:劉伯龍,1899年生於貴州龍里。該師原為軍事委員會別動隊1支隊,遭到日軍進攻後一觸即潰,僥倖退回國內的殘兵被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收容。

新編第29師師長:馬維驥,1904年生於四川新都。該師原為軍事委員會別動隊2支隊,同樣被日軍擊潰,殘部也被宋希濂收容。馬維驥被撤職查辦,部隊番號也被撤銷。

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1900年生於安徽廬江。新編第38師由原稅警總團一部改編而成,戰鬥力數一數二。入緬後,孫立人指揮部隊取得仁安羌大捷,救出了被圍困多日的英緬軍第1師、第7裝甲旅約7000人,名震世界。

突圍回國前,孫立人堅決反對杜聿明經野人山回國的決策,選擇西撤,最終於5月27日抵達印度,依然軍容嚴整,銳氣不減,並很快開始接受美式訓練和裝備。但此舉也引發了他和杜聿明的矛盾和蔣介石對他的提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