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專訪「年度影響力演員」,暢談他們心中時代旋律與家國情懷

環球網 發佈 2023-05-28T13:46:31.596830+00:00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周洋 張振 王曉嬌 王佳琳】編者的話:5月21日,環球時報社第三屆「時代旋律 家國情懷——環球影視文化傳播高峰論壇暨年度優選」活動成功舉辦。王景春、顏丙燕、宋佳、郭曉東、秦嵐、王陽、李沁、李一桐和侯京健獲得「年度影響力演員」稱號。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周洋 張振 王曉嬌 王佳琳】編者的話:5月21日,環球時報社第三屆「時代旋律 家國情懷——環球影視文化傳播高峰論壇暨年度優選」活動成功舉辦。王景春、顏丙燕、宋佳、郭曉東、秦嵐、王陽、李沁、李一桐和侯京健獲得「年度影響力演員」稱號。在現實題材作品回流的當下,哪些角色更有時代印記?這類題材還有哪些空間可以發掘?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這9位演員暢談他們心中的時代旋律與家國情懷。

真誠的角色在哪個時代都有魅力

環球時報:您近期參演的作品中,有沒有烙有時代印記的人物和角色?

李一桐:我覺得《狂飆》裡的孟鈺就算一個。因為經歷了20年的社會變遷,這個角色從外表到心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漸變得穩重、成熟,也變得更加柔軟,她身上的親情負擔也越來越重。

李沁:《人生之路》中的劉巧珍,她身上有種堅韌、樸實、熱烈、像太陽一樣的熱情,是非常正能量的一個角色。

王陽:《人世間》中蔡曉光這個角色,我覺得最打動人的地方在於他的真誠、溫暖。在那個年代,物資並不特別豐厚,大家生活得挺辛苦,但蔡曉光對生活一直沒有失去熱情,他一直很陽光地面對每一個人。我覺得這個特質不論是哪個時代都是非常有魅力的。

秦嵐:有關醫患關係的話題我一直很關心,因為我也是患者家屬。《關於唐醫生的一切》以醫生的角度詮釋角色,讓我覺得跟醫生更近了,特別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影視作品,讓更多觀眾了解醫護人員的不易,了解他們在和平年代沖在第一線為生命抗爭的工作狀態。

顏丙燕:比方說《山河錦繡》,它是有時間跨度的,在整個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跨了很多年。在拍這部劇之前,我對於「貧」到底有多貧、怎麼扶貧,只有個概念而已。接了這部劇後,我們做了調研,跟很多人聊,發現這是件特別難的事。我拍完那部戲之後,對基層幹部充滿敬意。

侯京健:我特別有幸拍了十幾次革命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飾演過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他當然是一個跨時代的人物。最近拍了一部現代劇,飾演一名檢察官。我覺得檢察官就是一個新時代的標誌性職業,他不僅是完成個人的檢察官事業,還下到基層——與百姓接觸、發現基層問題,通過一系列事情去完成這個時代賦予檢察官的使命。

展現國情、民情、人情,才能共情

環球時報:這個時代的影視作品有哪些特點?現實主義題材還有哪些空間可以發掘?

王景春: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我覺得(影視作品)應該多呈現我們當下的生活和工作,展現國情、民情、人情,這樣大家才能共情。現在我們整個創作慢慢回歸到現實主義,這是多好的事。我一直在幹這件事,拍了很多藝術電影。現在不僅僅是我們的觀念回到現實主義,在藝術上也有更好、更高的追求。

顏丙燕:這幾年主旋律的影視劇多了一些,我們這種第一線的生產者,特別希望主旋律影視劇能夠再生動一些,故事和人物再鮮活一些。因為觀眾已經有了固有認知,覺得主旋律劇比較刻板。當然,這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我個人覺得以前的編劇老師,以及導演、演員,大家都會扎紮實實地去體驗、去感受,這個過程中會激發很多靈感,如果只局限在自己的小空間裡編、導、演,作品很難打動觀眾。

李一桐:現在觀眾對於劇的品質要求在不斷提高,不只是大IP,也有小而美的片子能嶄露頭角。之前我看《風吹半夏》覺得非常精彩,看到以女性為主視角的現實主義商戰題材的更多可能性,把一個新時代女性形象描述和刻畫得特別豐滿,也給了現代觀眾更多的激勵的意義。

侯京健:這幾年我對自己有一些要求。一個就是不斷跟觀眾交流,觀眾對我們拍出來的東西和我個人的表演有什麼想法,之後可能就會按照他們的要求重新改造自己。第二,在深挖劇本時也可以有新的打開方式,比如這幾年很火爆的《蒼蘭訣》《狂飆》《人世間》,除了題材明確、表演準確,整個敘事方法也很新穎,用倒敘、插敘等不同的手法給觀眾一些新鮮感。雖然有些故事觀眾耳熟能詳,但怎麼從舊的事物之中提取新的東西,這是我們要完成的一個任務。

演員不能離當下太遠

環球時報:最近犯罪懸疑題材比較火。這類作品吸引觀眾的共情點是什麼?

顏丙燕:這樣的劇通常很考驗編劇的創造。如果說一部劇從開始就已經能讓人想到後續的發展,可能就不會那麼吸引觀眾了。恰恰是因為他們在創作的時候,很多細節可能三五天,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想出的某個點子或是某種敘述方式,對於觀眾來說可能是意料之外的,觀眾就會對劇情有所期待,這樣的意料之外是有別於其他類型影視劇的。

秦嵐:我個人就很喜歡看燒腦的推理懸疑劇。現在的觀眾都很聰明,看的作品越來越豐富,所以可能「腦洞大開」是吸引觀眾的一個原因。

侯京健:我覺得因為它是一種新的打開方式,從畫面、剪輯、構思等各個環節,確實都有一些新鮮想法。它也抓住了現在觀眾的需求,我有一些同行老師也在聊,這種題材其實一直在研究觀眾所需——這個時代觀眾想看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把主題扣在人們所需上。

環球時報:選擇角色的標準是什麼?還想嘗試哪些類型?

李一桐:我不太給自己設限。頭兩年我拍虐一點的劇集時,會覺得有點緩不過來。這兩年稍微好一些,接下來還可以去嘗試。因為我不是科班出身,沒有接受過系統訓練,可能進出角色就沒有那麼快。

顏丙燕:我通常開玩笑說,我看到劇本時必須得汗毛孔要張開,自己內心真的對這個故事或人物有共情,觀眾才能跟我一起哭、一起笑。如果一個劇本連我們都不能打動的話,怎麼去打動觀眾?演了這麼多年,基本上各種職業、各種年齡段,都演得差不多了。作為一個演員,每演一部劇、一部電影,是否能把它跟別的戲剝離開,是否能把自己清空,再次把角色裝到自己的身體裡,這是比較重要的。

王景春:演當下的事很重要。我們不能離當下太遠,應該更多去表現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我們對這個時代的感悟,讓作品跟觀眾有很好的共鳴和共情。這是我們這一代文藝工作者應該做的,也是我們的責任。我永遠期待著下一個角色。

拍好戲,做好人

環球時報:如何看待演員的社會責任?

王景春:其實很早我們就談論這個問題。從上學開始,就說要踏踏實實演戲、老老實實做人;進入社會以後,當演員慢慢變成公眾人物,就要有一些要求,有行為規範,並且以一定的道德標準嚴格執行。

王陽:其實每個帶有社會屬性的人,都應該有社會責任感。相對來說,演員是一個受到更多關注的職業,每個演員的言行,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表情,都會被更多人注意到。從這一點來說,演員不論是自己作為一個載體,還是去傳導正能量,這些責任都要比普通人更大,是一個非常好可以踐行社會責任感的職業。

李沁:演員是公眾人物,也會有一些傳播的能量,自己要先把本職工作做好。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角色飾演好,用專業、純粹、匠心的精神去影響觀眾,把有溫度、有力量的角色傳遞給觀眾。

李一桐:不管是任何行業,都要先好好做人。我之前送給自己六個字:拍好戲、做好人。雖然聽起來很大,但做起來蠻難的,需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作為演員,我們是公眾人物,時刻處在大眾的視野當中,所以一言一行一定要做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