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湖北荊州:千年古城何以「楚楚動人」

談楚論荊州 發佈 2023-05-30T00:04:51.198973+00:00

◇文物普查數據顯示,荊州市有不可移動文物4081處,在曾被譽為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20餘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603件套。

來源:2023-05-27 瞭望 2023年第22期

◇文物普查數據顯示,荊州市有不可移動文物4081處,在曾被譽為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20餘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603件套

◇2022年,荊州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50個,同比增幅100.4%;簽約總金額5523.34億元,同比增幅81%,獲評首批中國投資熱點城市。荊州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產值雙雙突破3000億元,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鵬翔 熊琦

小朋友在荊州博物館參觀(2023 年 5 月 20 日攝)肖藝九攝 / 本刊

浩蕩荊江九百里,巍峨楚天三千年。荊州,這座因水而興、因史聞名的城市,也是荊楚文化的根脈所在。不久前在湖北荊州舉辦的首屆楚文化節上,一場反映楚國800年恢宏歷史的視聽盛宴,讓聚光燈再度照亮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兩千多年前,以湖北荊州為中心,楚文化勃發興盛,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入新時代,荊州堅定扛牢楚文化傳承發展大旗,自覺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篳路藍縷」之勢大抓產業發展、大興招商引資,千年古城煥發勃勃生機。

精心呵護,讓千年歷史輝煌再現

古城牆逶迤挺拔,護城河蜿蜒秀麗,這是外地人對荊州的第一印象。剛結束的「五一」假期,5.5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登上荊州古城的賓陽樓,將古城美景盡收眼底。

荊江兩岸、平疇沃野,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楚文化,上演了聞名中外的三國故事,也見證了近現代中國的榮辱復興。諸葛亮之謀、武聖人之殤、八旗之駐屯、革命之硝煙……都在荊州演繹出一個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古城牆依舊聳立,見證著荊州大地新的改革發展。

80歲的荊州市民蔣順鑒,曾經幾乎每天都會騎著自行車,繞著城牆騎上一段。這座周長11.28公里、「東西長、南北短」的城牆,承載著蔣順鑒溫暖又樸實的記憶。

在他的印象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古城內,迴蕩著小商販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吆喝聲,夜晚總能聽到熟悉的打更聲,城牆上長著翠綠色的青苔,古城的一切都顯得那麼清秀……這些印記,也成了老一輩荊州人抹不掉的鄉愁。

隨著城市建設加快,人口不斷增長,一些市民開始在城牆內外建房子、搭棚子,古城的安逸祥和被打破,功能過度集中、人口快速增長、道路擁擠堵塞、規劃不合理等問題日漸暴露,「南國完璧」不堪重荷。

2017年1月5日,《荊州古城保護條例》歷經多次修改後向社會公布。古城牆、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護城河等河湖水系與古城自然生態,乃至每一塊珍稀植被、每一棵古樹名木,都被列入保護範圍。

「古城始終是荊州一筆不可復刻的寶貴財富。」荊州區委書記、荊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萬玲玲說,近年來,荊州古城保護疏散工作穩步推進,荊州中學、西門中學、荊州區委等學校、機關、醫院遷到城外,與此同時,古城內老舊小區改造、拆違控違工作也正加速開展。

漫漫歷史長河,沉澱下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蹟、傳統多元的歷史街區、活態傳承的非遺文化。一處處承載著燦爛文化的遺存,見證了古城昔日的輝煌,更吸引著今人期盼的目光。

文物普查數據顯示,荊州市有不可移動文物4081處,在曾被譽為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達20餘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603件套。

1992年,考古學家在荊州城以北4公里,發掘出距今約5萬年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這是全國第一處證明原始人類在平原地區活動的遺址,填補了我國舊石器時代平原居址的空白。近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更多的遺址和瑰寶在荊州重見天日。

「如果能讓這些簡牘『開口說話』,可能又有重大歷史發現。」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的文物修復室里,中心主任方北松正帶領著團隊成員,對今年剛出土的一批簡牘進行保護清理。

先將簡牘泡在蒸餾水中,用軟毛筆輕輕清洗,再把清洗乾淨的簡牘放到信息採集台上量尺寸、記錄、編號和綁線,接著開始脫色、脫水、包裝……經歷20多個步驟之後,原本近乎朽腐的竹條木片漸漸恢復了本貌,上面的字跡也「變魔術」般地清晰再現。

「歷經幾代荊州文物修復工作者接續努力,荊州文保中心已讓18萬枚竹木簡牘、1萬件木漆器、1100餘件紡織品『延年益壽』,修復完成的簡牘占全國出土飽水簡牘總量的80%,木漆器占全國飽水木漆器保護修復總量的70%。」方北松說,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目前正為國內27個省區市、130餘家文博單位提供文物保護技術支撐,已成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物保護機構。

「2012年我就到荊州從事紀南城考古發掘研究等工作,十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紀南城工作站負責人聞磊說,自己不僅親歷了荊州近年來的考古發現進展,更見證了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到文旅產業發展優勢的加速轉化。

近年來,荊州市先後投資150億元,建設以中國楚文化展示區、國家大遺址保護示範區為主要載體的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這也是我國當前唯一以保護、展示、利用、傳承楚文化為主要特色的城市功能區。

如今,屈原路、天問閣、橘頌街,楚文化元素在荊州隨處可見;《屈原》《楚樂》每天在荊州方特主題樂園精彩上演,古樂八音在荊州和鳴鏘鏘;荊州博物館內各種楚文化的文創產品、沉浸式體驗設施越來越多……穿越千年的楚文化繼續在這片沃土生根發芽,結出了豐碩果實。

以文塑旅,構築文化創新發展高地

荊州恒隆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MSG 總裝車間自動化生產線 潘路攝 / 本刊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從孕育了屈原詩篇的楚國故都,到彌散著戰火硝煙的三國名城,悠久的歷史賦予了這座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蘊,但長期以來,由於文旅產業基礎薄弱,缺乏有吸引力的拳頭產品,外地遊客來到荊州後,往往只見城牆便無「景」可看,只能匆匆「過境」。

如何讓沉睡千年的歷史「活起來」「火起來」?荊州從引入「文旅龍頭」開始破局。2019年9月,歷時6年建設,一期投資超30億元的荊州方特東方神畫主題樂園開園。

「通過深度挖掘楚文化,將雷射多媒體、立體特效、微縮實景、真人秀等表現手法與歷史文化故事精妙融合,定製了《楚樂》《屈原》等多個故事性與感染力交融的項目,一經推出就成為爆款。」荊州方特總經理佟興說,作為湖北首個大型高科技傳統文化主題樂園,東方神畫開園3年多來,已接待省內外遊客600多萬人次。

「周末和節假日,經常一房難求,很多都是周邊城市的親子客群。」荊州市一家度假酒店的負責人說,在東方神畫的帶動下,荊州城區及縣市的核心景點也被串聯起來,引領全域旅遊市場整體提檔升級。

「憶昔楚王宮,玉樓妝粉紅。纖腰弄明月,長袖舞春風。」唐代詩人劉希夷筆下的楚國王宮,宮殿華麗,令人無限遐想。

「北有兵馬俑,南有車馬陣」。走進位於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楚王車馬陣出土文物陳列館:嵌在亞克力柱里的古玉模型,可AI換裝體驗楚國貴族服飾的互動大屏,楚人冶煉青銅器的場景還原……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加持下,楚國盛景再現荊楚大地,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真正活了起來,變得「可看、可聽、可感」。

走在紀南故地、長湖之畔,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荊楚神韻的亭台水榭、大氣磅礴的車馬陣雕塑……步入荊州園博園,17個以「楚韻」為主題的地市州展園,11個以「楚耘」為主題的縣市區展園,17個以「楚藝」為主題的園林作品展園,正向遊客展示著新時代荊楚園林的水鄉特色和文化特質。

過去,在這個毗鄰長湖的半島上,目光所及,是連片的村莊魚塘。2018年初,隨著陣陣機器轟鳴,這裡拉開了一場關於新區建設、城市發展、生態修復的大會戰。2019年9月,湖北省第二屆(荊州)園林博覽會盛大開幕,荊州園博園開園迎賓。如今,這個因為盛會而誕生的公園,不僅實現了「百姓園博」的成功轉型,更因其將楚文化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獨特景觀,成為外地遊客赴荊旅遊的網紅打卡地。

逛完園博園,向南沿著鳳凰大橋跨越長湖,便來到了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的楚文化數字產業園。從2022年9月試運營,不到一年時間,這裡便匯聚了來自北京、浙江、廣東等省市多家頭部直播平台、數字遊戲類企業、MCN機構和數位技術服務公司等入駐,形成了數字內容生產、文創開發、商品交易等特色產業鏈。

「楚文化資料庫,將荊楚文化入『網』上『雲』;神工動畫、楚漫動畫等新媒體公司,讓楚地風物躍然紙上,讓楚文化走進課堂;數字直播街區,讓大美荊州火爆出圈。」楚文化數字產業園負責人代志武說,數字與文化結合,讓荊風楚韻掀起新浪潮、成為新時尚。預計2023年底,產業園企業入駐總數達100家。

「從『引過來』到『留下來』,從『過境游』變為『過夜遊』,荊州的旅遊格局發生了全新變化。」湖北文旅荊州集團董事長李友平說,隨著城市人氣的持續攀升,荊州趁勢推進文旅產業強鏈、補鏈,打造具有荊楚特色的文旅品牌。隨著荊街、洋碼頭文創園等重大文旅項目逐步落地,城區旅遊配套設施逐漸完善,散落各處的歷史文化資源逐漸「串珠成鏈」,開始呈現規模效應。

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荊州市共接待遊客413.9萬人次,同比增長46.71%;實現旅遊收入24.96億元,同比增長76.70%。

「悠久的歷史賦予了荊州獨特的文化氣質,也是這座濱江古城寶貴的發展資源。」荊州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荊州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進一步擦亮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薈萃地、紅色文化富集地、長江文化展示地品牌,建強全域旅遊發展體系,推動歷史文化「金名片」向經濟發展「金鑰匙」轉變。

「一鳴驚人」,千年古城蓄勢騰飛

「在南國完璧刻下感動,陪著千百年的青松,是心跳敲響了編鐘,火鳳凰讓江水涌動……」4月8日當晚,在首屆楚文化的開幕式表演中,一首由荊州籍詞作家王平久創作的歌曲《楚楚動人》傾情上演,傾訴了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也撥動了現場觀眾的心弦。

古城牆腳下,一隻昂首高歌的楚鳳振翅欲飛。在絢麗的水上舞台上,通過現代聲光電技術,穿越古老與現代、連接歷史和未來,向觀眾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幅夢幻瑰麗的荊楚文化畫卷。

「夜空為幕,古城為景,從沒想過,家鄉美得這麼不可方物。」常年在北京生活的網際網路工作者馬越在朋友圈寫道。這場籌備了一年之久的盛會,不僅讓楚文化大放異彩,更讓荊州人倍感自豪。

從3月到4月,首屆楚文化節設計了楚史展覽、楚藝大觀、楚戲匯演、楚肆趕集、楚地尋游等5大板塊,及楚王車馬陣出土文物展、荊楚非遺秀等子活動,展現楚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時代魅力。文化節期間舉辦的楚文化傳承發展論壇,海內外上百名楚文化專家學者齊聚荊州,共同研討楚文化的淵源與流變,形成「楚國八百年、鼎盛在荊州」「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等學界共識,助力荊州打造楚文化權威闡釋地、場景再現地、活動聚集地、文旅目的地。

文化搭台,經貿唱戲。4月9日,在荊州市楚商盛會暨重大招商項目簽約儀式上,64個重點項目簽約,合同投資額達到1297.3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多個前沿領域。

「楚人崇鳳,從古至今,荊楚大地都延續著一鳴驚人、一飛沖天、一諾千金的氣質與精神。」濱化集團總裁任元濱說,荊州區位交通好、產業基礎實、戰略機遇多,近年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是堅定了企業投資興業的信心。

近年來,荊州堅持以工業優先為導向,一批重大項目順利落地、拔節生長。美的「空冰洗」、億鈞耀能、玖龍紙業等3個百億級工業項目建成投產,華魯恆升、仙鶴紙業、雲圖新材料等15個百億級工業項目加快建設,攪熱荊江兩岸。

楚地自古重商,如今招商引資的累累碩果,得益於近年來荊州抓「一號工程」的高度、盡銳出戰的力度、營商環境的亮度。2021年深秋,荊州開啟歷年來規模最大的駐外招商活動——一次派出超千名招商幹部,建立284支駐外招商隊伍,常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駐點招商。

有的幹部想方設法拓展朋友圈,為拜訪企業穿針引線、牽線搭橋;有的幹部堅持產業鏈技術結構圖、應用領域圖、產業布局圖、發展路線圖、招商目標圖「五圖作業」,逐步排查挖掘有效信息;有的幹部針對不同企業、項目特點,周全考慮各項優惠政策、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算好「投資帳」……

「只有通過自己的『辛苦指數』,才能換來企業家的『信任指數』,贏得荊州的『發展指數』。」有招商幹部總結道。

一系列數據,逐漸勾勒出荊州蓄勢騰飛的圖景:

——2022年,荊州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50個,同比增幅100.4%;簽約總金額5523.34億元,同比增幅81%。荊州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產值雙雙突破3000億元,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今年以來,疊加春運出行高峰、航線增開等多重利好,荊州民航客流持續增加,荊州沙市機場一季度完成航班2045架次,旅客吞吐量18.14萬人次,同比增長24.39%,達到開航以來最好水平。

——今年一季度,荊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3.56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排全省第4位。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14個,同比增幅49.5%,初步形成了每季都有百億項目簽約、開工、投產的良性循環。

……

從日漸繁忙的空港,到川流不息的航道;從遊人如織的文旅景點,到機器轟鳴的產業園區;如今的古城,澎湃著發展活力。

「九百里荊江,流光溢彩;三千年楚郢,鍾靈毓秀。」荊州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伴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荊州中部之中、天元之地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正處於政策加持窗口期、綜合優勢重塑期、蓄積勢能迸發期,千年古城煥發出新活力,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