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的那些亂離人生,看了滿眼都是辛酸淚

祥子談歷史 發佈 2024-04-27T11:45:02.862766+00:00

還有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等,就不一一道來了。就連唐高宗看了他的《乾元殿頌》都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提到唐代詩人,人們很容易會想到詩仙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詩聖杜甫「麻鞋見天子,衣袖漏兩肘」的窘迫;詩狂賀知章「但得飲酒,何論生死」的豪邁;詩佛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

還有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等,就不一一道來了。因為,這裡主要想說說他們滿眼辛酸淚的亂離人生,簡直一個「慘」字了得。

王勃的亂離人生最倒霉

16歲時,王勃因才學就以未冠之齡,出仕為官,被授朝散郎,並成為唐朝最年少的命官。就連唐高宗看了他的《乾元殿頌》都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因此,被推為「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首。

不久,又因一篇《檄英王雞文》,本為沛王李賢和英王李哲鬥雞助興,卻引得唐高宗大怒,說他是「歪才!不進行勸誡也就罷了,反倒作檄文推波助瀾,挑撥二王關係,應當立即逐出王府。」

就這樣,王勃被逐出長安,擔任虢州參軍。期間,王勃不幸犯了藏匿和殺害官奴曹達之罪,將被處以死刑。幸遇大赦,才免於一死,但自己的仕途卻因此而終結。

不過,據新舊《唐書》記載,王勃是因恃才傲物,遭到同僚所嫉,而被設計構陷,或純屬誣陷。

同時,由於王勃之罪,連累父親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

676年春夏之交,26歲的王勃長途跋涉來到交趾看望父親,見到父親生活窮困,更是羞愧難當、自責不已。陪了父親月余,在返回途中,正遇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落水身亡。

對於王勃倒霉的一生,就連毛澤東也說:「這個人一生倒霉,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同時,還把他和賈誼、王弼、李賀、夏完淳等英才列在一起評點:「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一代英才,就這樣離開了人間,無不令人大感惋惜。

杜甫的亂離人生最淒涼

公元744年,應該是杜甫人生中最快樂的一年。

這一年,初出茅廬的杜甫,與名滿天下的李白、仗劍遊俠的高適在河南梁園相會,三個人出則同行,寢則同床,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後來,杜甫又度過了四年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並回到長安。

公元755年,應該是杜甫人生中最悽苦的一年。

這一年,杜甫44歲,被授予一個河西尉的小官,杜甫憂憤之下不肯就任,並作詩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於是,朝廷改任他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兵甲器杖倉庫的管理員),其實還是個芝麻小官。

這時的杜甫已在長安混了十年有餘,卻依舊難有作為,只能委屈自己,接受這個所學無用的職位,以為生計。這對於腹藏錦繡的杜甫來說,心中的煩悶難有人知。

可見,在古代就算你有驚世之才,也難有一展抱負的機會,更不要說普通人了。

因此,有人說亂世才會英雄輩出,亂世普通人才有機會逆襲人生……但亂世同樣也有太多的生離死別……

同年十一月,一事無成、失落悽苦的杜甫回家省親,可他剛跨入院門,就聽到家中傳來陣陣的哭泣聲。他慌忙衝進家中,居然是小兒子餓死了。

杜甫痛心之餘,回想自己在長安十年的悽苦生活以及沿途見聞,於是寫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公元756年六月,因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唐玄宗倉惶西逃。同年七月,太子李享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八月,杜甫已搬家至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聽說這事後,隻身北上,投奔靈武,卻不幸成為了叛軍的俘虜,並被押送到長安。

其實,在這批俘虜中,被俘的還有大詩人王維。

當時,由於杜甫的官職太小,沒人重視,所以也沒被囚禁。於是,杜甫找機會一路從長安逃到靈武來投奔肅宗。當肅宗看到他「麻鞋見天子,衣袖漏兩肘」的狼狽樣子,簡直就像一個叫花子。肅宗感動之下,給了杜甫一個從八品左拾遺的官。

杜甫一生,與李白相遇3次、與高適相遇1次,因未能與張九齡相遇,晚年追憶,猶覺可惜,於是寫下《八哀詩》以抒懷。

王維的亂離人生最不幸

公元736年,王維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其權極重,幾乎等於河西節度副使,二把手。

於是,王維利用官僚條件,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有山有湖,有林有溪,其間散布著若干館舍,用以接待親朋好友,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安史之亂爆發後,王維不幸成了叛軍的俘虜。所不同的是,當時的王維因位高權重,被囚禁起來,而杜甫因為官微權輕,並未被囚,這才有了脫身的機會。只不過,當時的王維與杜甫,可能並沒有相遇。

王維被囚禁後,還被迫擔任了叛軍的給事中官職。後來,戰亂平息,王維再次成了朝廷的囚徒,並被關進了監獄。按照法律規定,投效叛軍當斬。又因他在被俘時曾作《凝碧池》以抒發亡國之痛和對朝廷的思念之情,加之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以削籍的代價,為弟贖罪,王維這才得到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看來,王維這一生的官運還是挺不錯的。

李白的亂離人生最幸運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在廬山避居,正當他糾結於退隱還是濟世時,得到永王李璘的邀請,後成為永王叛軍的書記官。

當時,李白對永王說,當今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形勢非常類似於當初東晉的永嘉南渡,正是割據江南的大好時機。所以,力勸永王直取會稽,並為此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如: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均有慫恿永王割據稱帝的意圖。

於是,永王開始在江南地區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卻不聽從朝廷詔令,出兵迎敵。

肅宗李亨聞報後大怒,自己剛剛登基,就有人想挑戰自己的權威,這怎麼行。於是,命令淮南節度使高適領兵征討永王。

很快,永王的叛亂就被平定,李白也隨之被關入當陽監獄。

12年前,李白、高適和杜甫還在河南梁園賦詩飲酒;12年後,李白卻成了高適的階下之囚。此時,二人再次相見,不知會作何感想。反正,高適沒有救李白。

之後,李白在夫人宗氏的啼泣求援下,宣城郡太守、江南西道採訪使宋若思,才把李白從監牢中救出來,並讓他成為自己的幕府參謀。

孟浩然的亂離人生最意外

公元740年,王昌齡北歸途中,遊歷到襄陽時,前去拜訪孟浩然。二人相見非常高興,於是孟浩然請王昌齡吃了一頓海鮮大餐。

當時,孟浩然正患疽病,原本快要痊癒。誰知,孟浩然因吃海鮮居然引發癰疽復發,並就此暴病而亡,實在是不幸。

王昌齡、高適的亂離人生最悲慘

757年,正當高適跟永王李璘作戰之時,數百里外的河南睢陽則上演著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血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巡守睢陽之戰,而高適的家就在睢陽。

於是,高適給距離睢陽較近的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寫了一封書信,請求對方迅速出兵支睢陽。根據《舊唐書》記載,這篇文字也是高適的代表之一。結果,賀蘭進明根本沒把他的書信當回事。

其實,在此之前,張巡也曾派手下南霽雲向賀蘭進明求援,而賀蘭進明只顧自己飲酒作樂,充耳不聞,甚至還打算把南霽雲留下為自己所用。

南霽雲悲憤之下,砍掉自己的手指,當眾明誓,若能破賊,必殺賀蘭進明。(韓愈的《張中丞後傳》)。

直到高適征討永王李璘事了,肅宗才命張鎬為河南節度使,統領其他四鎮節度使馳援睢陽,其中就有淮南節度使高適。

當時,張鎬命令距離睢陽最近的濠州太守閭丘曉率先出兵救援,以為四鎮節度使爭取支援的時間。

可是,閭丘曉卻徘徊不前,直到第三天才出發。但是,當他達到睢陽時,睢陽已成一片死城,城內數萬百姓僅剩下寥寥四百眾。甚至,就連高適的家鄉也被夷為平地,自己的家人或被餓死,或被屠殺,無一倖存。

然而,就在閭丘曉出發前,59歲的王昌齡懷著仕途屢屢受挫的失落心情來到濠州,並見到了閭丘曉。至於,王昌齡為何會到濠州,就不得而知了。據個人推測,可能是回家途經,也可能是想到張鎬軍中效力。

結果,不知閭丘曉發什麼瘋,居然殺死了王昌齡。反正,王昌齡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殺了,至今也無人知道原由。

後來,張鎬杖殺了閭丘曉,也算是為王昌齡報了殺身之仇。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但他卻是死的最慘的一個。

其實,縱觀唐代的那些著名詩人,除了賀知章、張九齡、高適等廖廖幾人仕途較順外,其他的如: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陳子昂、王之渙、岑參、韓愈等著名大詩人的人生,幾乎都充滿了坎坷與荊棘。所以,相比他們,作為平凡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報怨命運的不公,還有什麼理由來感嘆自己懷才不遇……

圖片來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