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媽媽再也不擔心我的深海恐懼症

海峽新幹線 發佈 2023-06-05T20:20:57.292365+00:00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太空又多了三位出差的同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但很多人不知道,儘管一個是太空一個在地球本球,但人類探索海洋的難度一點不亞於太空探索。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太空又多了三位出差的同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但很多人不知道,儘管一個是太空一個在地球本球,但人類探索海洋的難度一點不亞於太空探索。

常被大家掛在嘴邊的「深海恐懼症」,並不只是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黑暗、高壓、腐蝕性,這些危險都確實存在於深海之中。


光線

水深150米,陽光只能透進來1%;到1000米,陽光完全被海水K.O。一些生物進化出自帶的光源,更多的則是「反正看不見,就隨便長長了」。


壓力

在海洋中,每下降100米,就會加10個大氣壓。想像一下到水下6000米的地方,就等於差不多有2000頭非洲大象同時給你踩背……


腐蝕

海水具有高腐蝕性,因此在進行海洋尤其深海探索時,需要使用高度防腐的材料,要不都成一次性的了,費時又費錢。


那麼探索深海能不能參考探索外星的模式,用無人設備或者遠距離探測呢?

答案是:能,但不多。


因為探索太空的傳播載體電磁波在水中會劇烈衰減,衰減小的聲波又慢又容易被干擾。所以,載人深潛的路,再難也得走。

中國的載人深潛歷程,先後開了「三個號」。


蛟龍號

2002年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立項。

經過近10年刻苦攻關,2012年「蛟龍號」成功下潛到7062米,在當時是國際同類型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深度。在這之前,中國的深潛記錄只有幾百米。但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一些關鍵設備仍需進口。


深海勇士號

2009年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立項。為的就是解決關鍵設備的國產化、自主化,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被業界形象地稱為「跨越」前的「深蹲」準備。

2017年,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橫空出世,國產化率達90%以上。


奮鬥者號

2016年,萬米級「奮鬥者」號立項,一百多家院校、科研單位,一千多名科研人員參與,用了不到5年時間,國產化率超過了96.5%。

2020年6月,「奮鬥者」號在福建馬尾造船廠登上母船「探索二號」,同年11月10日成功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水下10909米,這也是全球深潛器首次實現同時將3個人帶到海洋最深處。


從幾百米,到「海有多深,就能潛多深」,中國人用20年時間,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有了這麼先進的載人潛水器,我們應該怎麼用?科學家們在大洋深處都有哪些神奇的發現?

6月8日《海洋公開課》,一起來揭曉答案~

6月8日,世界海洋日

首檔海洋文化類知識交互節目

《海洋公開課》

東南衛視&海峽衛視20:25



節目具名:信和新材料



編輯 | 翁翔

主編 | 衛貝妮

監製 | 王麗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