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進口格局生變?中俄「新陸路糧食走廊」開始糧食運輸

新農鳴 發佈 2023-06-08T09:20:52.119081+00:00

近期,新華財經發布了一條有關糧食進口的消息:5月31日,271噸俄羅斯大豆還在俄外貝加爾斯克碼頭裝運,但6月2日,這批大豆就已經抵達我國滿洲裏海關,承擔這條糧食運輸路線的是「新陸路糧食走廊」。

近期,新華財經發布了一條有關糧食進口的消息:5月31日,271噸俄羅斯大豆還在俄外貝加爾斯克碼頭裝運,但6月2日,這批大豆就已經抵達我國滿洲裏海關,承擔這條糧食運輸路線的是「新陸路糧食走廊」。

其實,「新陸路糧食走廊」早在2012年就被我國提出,旨在通過發展沿線基礎設施,將俄羅斯遠東地區與我國北部的內蒙古連接起來,以增加我國對俄羅斯的糧食進口。

但由於各種軟、硬體原因,在近些年的我國糧食進口格局中,該走廊並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但俄烏危機為該走廊的加速推進提供了契機。

2022年6月,我國誠通國際投資公司與俄羅斯新陸糧走廊集團公司簽署了共同開展該項目的協議,重點是以中俄之間的糧食貿易將通過本幣結算進行交易。

2022年9月,中俄邊境附近的後貝加爾斯克糧食鐵路樞紐轉運設施啟用,這徹底解決了兩國之間的軌距差異問題。此前,由於中俄兩國軌距不同,從俄羅斯出口的糧食運往我國,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該樞紐在啟用後,將運輸時間縮短至2-3周,且年運輸產能高達800萬噸,在增強俄羅斯農產品在我國競爭力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中俄貿易。

當下,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我國遭遇糧食戰的風險在加大,而「新陸路糧食走廊」的打通,對我國保障糧食安全而言,意義重大。

首先,該糧食走廊有助於我國糧食進口多元化戰略。在國內糧食生產受氣候擾動以及與美國等主要糧食供應國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這一戰略變得至關重要。

受資源稟賦限制和人口眾多等因素影響,「立足國內、適度進口」是我國所必須面對的農業現狀。這也意味著未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必須依賴全球糧食市場來滿足國內的需求。

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均是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並有可能進一步增加糧食生產和出口。隨著我國允許俄羅斯小麥、大豆等農產品進口不受限制,該走廊將促進俄羅斯以及中亞國家廉價的小麥、大豆以及包括化肥在內的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的進口。

其次,「新陸路糧食走廊」可以吸引更多的國內農業投資到俄羅斯肥沃的遠東地區。儘管此前已經做了不少努力,例如農業合作園區、自由貿易區等,但農業運輸基礎設施匱乏導致我國在俄羅斯的農業投資變得困難。

然而,隨著該走廊將運輸時間大大縮短,將會吸引更多的農業企業在俄羅斯投資,特別是遠東地區,具有極大的地理和資源優勢。

第三,該走廊可以幫助我國避免可能影響國內外糧食供應和價格的潛在瓶頸。我們都知道,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運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馬六甲海峽的安全航行。一旦該通道被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控制,勢必會影響我國的航運安全,而當下國際局勢變數較大,該航道隨時有被阻斷的風險。

總之,目前我國主要進口的農產品貿易如玉米、大豆、小麥等,進口來源國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這給保障國內糧食安全帶來潛在的威脅。而通過利用「新陸路糧食走廊」可以進一步實現糧食供應路線的多樣化,可以確保更安全的糧食供應鏈。

當然,新的糧食走廊在面臨若干挑戰的同時,也具有潛在的全球影響。在過去五年中,儘管我國從俄羅斯的糧食進口翻了一番,但和我國糧食進口總量相比,數量依然微不足道。

2022年,我國從俄羅斯進口大豆僅占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的0.7%左右。同樣,儘管今年1-4月份,我國進口了598萬噸小麥,但俄羅斯小麥進口量僅為3萬噸左右。

我國和俄羅斯在農業合作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分歧。俄羅斯的戰略大多是通過政府主導的大公司來打開中國的市場。

相比之下,我國則是鼓勵中小企業自己走出去。我國小型農業綜合企業和農民在遠東地區日益增多,一直是俄羅斯所警惕的。

其它障礙也阻礙了中俄農業夥伴關係的推進,包括關稅政策、保護性市場戰略、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和緩慢的清關系統。為了克服這些障礙,確保雙方進出口流程的有效性,兩國仍需共同努力,共同制定這些領域的標準。

毫無疑問,中俄農產品貿易潛力巨大。我國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農產品和化肥等,就能減少從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進口,從當下國際關係來講,對我國更為有利。

此外,新的糧食走廊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俄羅斯小麥和其他農產品進入中國,還可以以我國做為中轉,進入其他亞洲市場。

糧食走廊為我國提供了加強農業貿易、保障糧食安全和進一步多樣化供應途徑的機會,同時也減輕了與全球貿易瓶頸相關的風險。

展望未來,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對中國和其他亞洲市場的糧食和化肥出口預計將擴大,這可能會挑戰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長期主導地位,特別是在地區大豆、小麥和大麥市場,同時也會加強中國在全球和地區糧食貿易與安全中的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