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健康的「放大鏡」,這些小變化暗示疾病上身,別忽視!護好足,強身體、不畏老

北青網 發佈 2023-06-10T12:10:39.259057+00:00

在咱們中國人的觀念里,腳和健康分不開。有人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因為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地送往各個器官。

在咱們中國人的觀念里,腳和健康分不開。熱水泡腳高居三大養生潮流之首——保溫杯里泡枸杞,和吃紅棗味雪糕的前面。

有人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因為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地送往各個器官。

那麼,作為傳說中的「第二心臟」,腳,到底和健康有什麼關係?

1

雙腳透露的健康秘密

一旦腳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很可能是我們的身體敲響了「警鐘」!

1乾裂蛻皮

雙腳乾裂蛻皮,最常見於秋冬季,但如果您到了夏季仍然乾裂,甚至用了潤膚乳也不見好,就要當心是否是以下兩種原因了:

①真菌感染:夏季溫度高,氣候潮濕,細菌也更為活躍,腳部真菌感染的風險也更高。腳部真菌感染人群的腳裂往往伴有皮膚瘙癢、小水泡、蛻皮等,建議及時就醫,以免病變部位蔓延。

②缺乏維生素:像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E的時候,都可能會讓皮膚彈性變差,影響皮膚的再生細胞功能,而腳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本就很差,就相對更容易出現乾裂了。

2經常抽筋

腳抽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但如果經常抽筋,就要警惕了。

①缺鈣:缺鈣會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增加、興奮度提高,引起肌肉痙攣。

②血管性疾病:三高、中老年人群經常抽筋,且補鈣沒有改善時,要特別警惕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靜脈曲張等血管性疾病,它可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下肢缺血,從而引起腿酸疼痛、腳抽筋。

3腳麻

一般情況,腳麻可能是蹲久了、受壓等原因所致,在幾分鐘內會自動緩解,但若是不明原因的腳麻,或者經常出現,持續時間很長,則要當心:

①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會因神經受壓迫,引起麻木。這種麻木會從臀部沿大腿的外側放射到小腿前內側,最後到足趾,同時伴有腰痛。

②腦血管病:腦梗、痛風、一過性腦出血等,因為血管的堵塞等,使得大腦處理觸覺的部位受損,導致麻木。且不止手腳,軀幹、臉部也可能出現麻木的感覺。一旦出現,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引發更大危機。

③末梢神經炎:感染、過敏、營養不良、糖尿病等都可能引起末梢神經炎。常表現為手指、腳趾的對稱麻木,還可伴有觸覺減退的症狀,就像戴了手套、穿了襪子一樣,感覺不靈敏。

4腳涼

腳涼可能是氣虛、陽虛等體質問題,同樣也可能是疾病所致:

①貧血的人、心臟衰弱的人,因為血液循環動力不足,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從而導致手腳冰涼。另外,貧血人群腳趾甲會稍微下陷,有類似於勺子形狀的壓痕。

②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時,會導致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出現異常,致使手腳冰涼。此類人群還常伴有食慾不佳、記憶力減退、身體發胖等症狀。

③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引起四肢末梢循環動脈血供應不足,出現手腳冰涼、肢體畏寒的症狀。高血糖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引發更多的併發症。

④動脈硬化閉塞症。如果腳涼和間歇性跛行同時出現,可能是下肢動脈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動脈硬化閉塞症。

其會影響下肢的血液供應,首先出現的症狀就是腳涼,不及時救治會出現疼痛,然後發展為潰瘍,最後壞疽,面臨截肢。

5腳後跟痛

一般而言可能是足底筋膜發炎了。疼痛在早晨下床時的第一步最為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松,症狀會有所緩解,多採取保守治療改善。

2

簡單的腳部養護法,每天都能做

1熱水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寒冷,還能刺激經絡,緩解疲乏,有助於睡眠。尤其晚上7~9點泡腳更好,因為此時腎經氣血較衰弱,泡腳能更好地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滋養器官的目的。

而適當地加些「料」,則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神泡腳方

【組方】艾葉10g、生薑20g、夜交藤20g。

艾葉可以通行十二經絡、祛濕,生薑藥食同源,能辛散暖胃,夜交藤促進血液循環、祛水濕、安神、解郁。

【方法】熬四十分鐘,然後將藥汁分成兩份,早晚兌入溫水,泡腳,每次二十分鐘,水沒過腳面就可以了。泡腳水溫以30~40℃為宜,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痛風發作期患者、靜脈曲張患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等都不宜泡腳。

2腳足保健操,舒筋活絡腿不老

①搖擺

起身,把腿打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一點,站直,把重力放到前腳掌上;

抬起腳後跟,先往右邊,右腳後跟放下,左腿放鬆,把所有重力放在右腿上,腳掌吃勁兒,腳趾抓地,刺激足的六條經脈,慢慢繃起來再像波浪一樣回正換腳。

動作要慢,可以扶著椅子做。

②站立原地踮腳

站著的時候,做踮腳尖的動作,腳後跟抬起來,儘量堅持一會兒再落下,然後抬腿。

(我是大醫生官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