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發這種皮膚病,專家提醒:有所好轉時也不能擅自停藥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4-29T13:44:19.038293+00:00

春秋季節花粉較多,易引發蕁麻疹。近日諾華製藥舉辦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眾科普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徐金華教授介紹: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發病率較高,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會得蕁麻疹。

春秋季節花粉較多,易引發蕁麻疹。近日諾華製藥舉辦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眾科普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徐金華教授介紹: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發病率較高,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會得蕁麻疹。與急性蕁麻疹相比,慢性蕁麻疹具有病因不明、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等特點,患者不可以「癢了吃藥、好了停藥」。

蕁麻疹主要臨床表現為在皮膚上突然出現風團,時間不定,並伴有瘙癢。這種風團起來快、消退也快,一般在24小時內能自行消退,如果超過24小時風團仍未消退,需要考慮是否為蕁麻疹性血管炎。專家解釋,除了皮膚上有風團出現,還有20%-30%的患者會出現血管性水腫,這種病變累及皮膚深層(包括皮下組織),可能在眼瞼、口周、咽喉部等部位出現水腫。如果水腫累及喉頭或心臟,會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

根據發病持續時間,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病程在6周以內,稱為急性蕁麻疹,病程超過6周,稱之為慢性蕁麻疹。

徐金華說,目前研究表明,慢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為「肥大細胞活化、釋放炎症介質、引起複雜炎症反應」,當β細胞受到激活後釋放炎症介質,引起皮膚血管的擴張,血管內容物滲透到皮下組織,引起風團或者水腫。

為何會誘發慢性蕁麻疹?專家解釋,發病誘因有很多。首先與過敏源有關,其次與自身免疫有關,此外還有50%至60%的患者找不到病因。談及青少年發病,往往還會跟病毒感染有關。臨床上,各個地區發病率差異不大,中年女性人群相對來說發病率偏高,不具有遺傳傾向。

如今,慢性蕁麻疹治療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提到用藥規範時,徐金華特別提醒,很多患者存在一個治療誤區——按需治療,也即當發現自己的皮膚開始發癢、出現風團時,選擇吃藥治療;發現風團褪去、不再瘙癢時,就停藥,形成「癢了吃藥、好了停藥」的循環。這種斷斷續續的治療方法並不科學,非但會導致病情控制不佳,也易產生對特定藥物的耐藥性。

專家解釋,對於服用較長時間、使用較大劑量的抗組胺藥物、仍然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我國首個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生物製劑——奧馬珠單抗,今年1月,該藥納入醫保目錄名單,並於3月1日開始執行。當日,徐金華教授為CSU患者開出了醫保處方。

欄目主編:顧泳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劉惠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