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重視機器學習 不做學習機器

新民晚報 發佈 2023-06-11T01:30:00.404501+00:00

圖源:東方IC方翔/文「人類的探索精神源遠流長,無論是古代航海家的遠航探險,還是現代科學家的實驗研究,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好奇心……因此,我們應當珍視和培養好奇心,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個人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圖源:東方IC

方翔/文

「人類的探索精神源遠流長,無論是古代航海家的遠航探險,還是現代科學家的實驗研究,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好奇心……因此,我們應當珍視和培養好奇心,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個人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昨天上午,高考語文考試剛一結束,由AI(人工智慧)「秒寫」的這篇作文,就在朋友圈刷了屏。在一些語文教師看來,AI寫的高考作文雖然審題准、扣題緊、內容豐富,但是文章中的很多細節都是泛泛而談,缺乏個性。

AI時代,高考的意義是什麼?這可能會成為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社會各方關注的話題。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機器學習,AI可以自動發現數據中的模式和規律,讓「秒寫」高考作文成為可能。越來越多的工作可能會被機器所取代,這也意味著未來的職業市場將發生巨大變化。就在昨天,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上海AI實驗室)研發的「書生·浦語」大語言模型發布,其不僅在知識掌握、閱讀理解、數學推理、多語翻譯等多個測試任務上表現優秀,而且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因而在綜合性考試中表現突出。但AI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現,特別是從中看不到思考過程的還原。

我們要重視機器學習,但不能做學習機器。機器裡面只有晶片,沒有溫度,面對的是一個接一個的任務,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學習;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引導他們自我發展,滿足個性發展需要,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競爭。

經合組織(OECD)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於2016年發起「人工智慧和未來技能」項目,並在2021年作了跟蹤測試。結果表明,AI已經超過人類在讀寫和算術方面的平均水平。OECD相關研究者表示,教育不再是把知識「餵」給學生,而是幫助他們發展可靠的掌控能力和相應技能,教育的成功在於建立好奇心,打開思路、同理心,敞開心扉、勇氣,調動我們的認知、社會和情感資源去採取行動。

「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教育只關注升學率,國家會沒有核心競爭力。」在2021年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的這番話曾在網上刷屏。高考不僅僅是一場考試,更是一種人生經歷,這是AI永遠不能理解的。通過高考,人們學習到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有效地學習、如何處理壓力等重要的生活技能,而這正是需要通過教育傳遞給學生的。

未來,我們都將生活在AI之中,AI也會讓我們都能在適合的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把AI相關的素養滲透在各學科的教育體系中,從而讓學生成為未來學習的創造者:具備強烈的好奇心,善於提問為什麼;擁有強大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夠抽離出複雜問題背後的原理;具備出色的動手能力與審美能力。通過自主學習能力、主動合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未來職業能力的訓練,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