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後悔逼你努力了!原來,真正的學霸和學神是這樣煉成的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發佈 2023-11-22T05:22:31.650489+00:00

這段時間期末考,後台收到不少父母留言,大多在反映孩子的學習問題:「平時作業寫到十一二點,周末也沒放鬆,可就是學不會,跟個呆瓜一樣。」

作者:主創團·哎呀媽

這段時間期末考,後台收到不少父母留言,大多在反映孩子的學習問題:

「平時作業寫到十一二點,周末也沒放鬆,可就是學不會,跟個呆瓜一樣。」

「問他懂沒懂,都說懂,一考試就全不會了。」

「沒少投資,帶他學這學那,結果沒見他有多突出啊。」

在父母看來,孩子不是不學習,而是學的效果差。

明明沒少花心思在孩子身上,可感覺和別人比起來,差不止一大截。

最糟糕的,還不是孩子學「廢」了,而是整個狀態直線下降,開始擺爛、躺平、厭學……

想想現在的教育,多的是父母看不透的困境。

真希望孩子好,一定要認清這些現實,別再做無用功,白費力氣了。

假努力式的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

越高年級的孩子,越容易抱怨時間不夠用,作業怎麼寫都寫不完。

有時候寫到快12點,感覺還是有一些英語單詞沒背,書沒看,知識點沒複習。

就連周末,都會藉口說「作業沒寫完」拒絕外出,儼然一副「我超級忙」的樣子。

然而課業和時間總量都一樣,這些竭盡全力學習的孩子,學習效果依舊很不理想。

之前帶班的時候,遇到一個女孩。

每次上課總是坐第一排,老師說什麼她都記得特別認真,整個本子寫滿了,還有五顏六色的螢光筆痕跡。

下課老師在現場答疑,她也湊到前面去聽。

問她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問,她半天說不出話來,愣愣地回了一句「我再消化消化」。

原本想著,像她這麼認真、努力的孩子,考試一定沒問題。

可結果出來,她很多科目都不及格,大部分答錯的題都是因為理解不到位。

後來專門找她聊,才發現果然是方法出了問題。

表面上看,她絕對是勤奮的,但力使錯了位置。

比如做題的時候,不懂就翻答案,看完就以為自己懂了;學習沒什麼規劃,想到啥就學啥,很難有量的積累……

現實中,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

看到他們整天埋頭苦學,不像會偷懶的樣子,父母一般也就勸他們「再努力」點,想方設法給他們打打雞血,言語刺激一下。

至於孩子狀態上不來的原因,父母很少過問,也不知道怎麼引導和理清。

就這樣,孩子越學越不會,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嚴重打擊了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

「假努力」的勤奮,不是懶,卻比懶還可怕。

因為父母被孩子「用功」的一面欺騙了,很難找到能幫助孩子改變的契機。

過分拼天賦,90%的失敗率

想起之前一則很魔幻的新聞。

重慶有位爸爸,想著上高三的兒子數學比較薄弱,想都沒想就花21萬報個補課班。

結果摸底考試成績出來,兒子只考了59分,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和自己預期的100多分相去甚遠。

很多人笑這位爸爸傻,白花了那麼多錢啥都沒得到。

但在爸爸看來,只要能提高兒子的成績,再貴也願意投資,畢竟分數決定孩子未來的出路。

當父母的或多或少有種危機感,很怕自己給得不夠多,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所以只要有能力的,孩子需要的都會儘可能滿足,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潛能。

前幾年有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父母對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的支出欲望較強。

其中31.6%的父母表示「給孩子報輔導班,不管花多少錢都願意」,26.6%則「願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於孩子的課外輔導」,34.5%認為孩子在課外輔導上的支出上限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

一位西安爸爸在採訪中坦言:

「一個暑假一兩萬元其實是常規支出。

如果參加國外遊學,那基本上就是兩萬元起跳。雖然自己不過是普通家庭,會感覺吃力,但沒辦法。

就算不是指望孩子成名成家,就是希望孩子見見世面,找到自己的特長所在。」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盲目地用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孩子,傾盡一切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印鈔機。

最後的結果,可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條件、能力產生錯覺,嚴重破壞他的認知和自驅力。

見過太多的孩子,因為早早被父母逼著學這學那,剛開始確實「出類拔萃」。

但一段時間後,基本看不到他們活躍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傷仲永」的故事。

教育,不是軍備競賽,更不是拼命把水桶灌滿,逼孩子竭盡全力發揮所學。

一個早早就精疲力盡的孩子,永遠走不到最後,不可能看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勝利曙光。

所有的優秀,離不開孩子的自律

這段時間高考陸續放榜,不少人再次將目光對準考高分的學神們。

成都七中的張藍月,高考分數公布的當天,上網一看712分,查完就睡了,被網友稱為「淡定姐」。

這樣的平靜,源於她一如既往的底氣。

從小到大,她勤奮刻苦,信念堅定,不僅在學習上花時間和精力,就連平日的生活,都保持高度的自律。

不管是學習計劃的制定,還是日常的複習,她都十分嚴謹,認真對待。

家庭教育上,父母對她很信任、民主,幾乎不會過多去干涉或參與她的學習,完全由她做主。

所以她基本不用父母太操心,平時也不過度沉迷手機等娛樂活動。

另一位,江西南昌的楊一鳴,憑藉726的高分成為當地高考史上第二個理綜滿分獲得者,還刷新了歷史最高總分。

別人好奇他是怎麼學的,答案很簡單:

他從小自律過人,幾乎泡在圖書館裡長大。中考、高三模擬考,每一次都名列前茅。

還有前不久被保送到北大的安徽學霸丁卓立。

雖然上高一時物理學習不是特別好,但父母總會陪伴他、引導他,哪怕再晚也會等他。

這樣的家庭氛圍讓他感到溫暖、舒服,更讓他能心無旁騖地鑽研物理問題。

為了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丁卓立每天晚上11點半睡覺,早上6點半起來,學習時全神貫注,放鬆時會看小說、跑步、彈琴,轉換學習節奏。

因為足夠的沉穩、堅定,他的物理進步得飛快,不僅拿下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金牌,還順利獲得保送北大的名額。

相信看了這些例子,不難發現:真正的學神都超級自律。

他們絕不是單純地悶聲學習,也不是靠父母逼著走,而是自己可以安排好時間,認準方向為之努力。

想要養出高度自律的孩子,說到底就是喚醒孩子內在的驅動力。

發現他熱愛的方向,給他足夠的獨立空間,必要時陪伴他一起解決問題,給他正確的建議和指導。

更重要是,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樣,不懶散,嚴格要求自己。

一個把自律放在重要位置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有自我驅動力的孩子。

當他做事情有方向、目標,並為之持之以恆,日後他長大走進社會,肯定有大出息。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一句提醒廣大父母的話:

「記住你管教的目的應該是,培養一個能夠有自製的人,而不是需要一個別人來管制的人。」

也許在教育這條路上,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想要卯足勁給孩子最好的,推他平步青雲。

但孩子的未來,始終是他自己掌控。

我們能陪他走前半程,後面的路,只能他獨自走。

既然如此,那就趁他還在身邊時,豐富他的羽翼,為他蓄力,讓他擁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探尋後面的一程又一程。

這才是父母的本分,更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共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