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抗戰野史在某音瘋傳,引發海量點讚,去偽存真何其難!(上)

度度狼gg 發佈 2023-11-22T21:30:37.114962+00:00

大約兩三年前,頭條上很有些「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的所謂歷史創作者,尤其是關於抗日戰爭的虛假段子,更是為了點流量抄來抄去,惹得不少真正的歷史愛好者大加鞭撻,慢慢地也就銷聲匿跡了,畢竟段子是禁不住史實推敲的,本來對此很是欣慰,不曾想到,人家其實只是轉移了陣地而已!

大約兩三年前,頭條上很有些「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的所謂歷史創作者,尤其是關於抗日戰爭的虛假段子,更是為了點流量抄來抄去,惹得不少真正的歷史愛好者大加鞭撻,慢慢地也就銷聲匿跡了,畢竟段子是禁不住史實推敲的,本來對此很是欣慰,不曾想到,人家其實只是轉移了陣地而已!

最近經常刷抖音才發現,遭到聲討和「追殺」的那批人,原來都轉戰短視頻平台了,而且相同內容的段子,一天能刷到好些個,產量大有井噴之勢。

有時候實在看不過眼,忍不住批評幾句,好傢夥這就被大數據發現了,以為咱也偏好這口,於是更多的推薦席捲而來,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這些野史視頻的點讚量相當之高。

說明一個殘酷的事實,即大量的讀者已經被誤導了,以為那就是真實的抗日戰爭史,長此以往,必然出現「劣幣驅逐良幣」之現象,未來哪怕是絕對真實歷史寫照的作品,讀者們也因為先入為主而拒絕採信了。

全面抗戰的八年,是極其困難和慘烈的,不了解真實的抗戰史,就不理解先輩們抗擊日寇的艱苦卓絕,而任由野史在短視頻平台泛濫,將與抗日神劇的危害如出一轍,為禍深遠。

此間特別整理了十個流傳甚廣的「野史」段子,儘量還原歷史的真相,駁斥野史的明顯錯誤,更希望具備一定歷史知識和軍事常識的讀者,加以補充和廣為擴散,將那些不負責任的野史段子,驅離我們的視線!

一、「六萬桂軍在淞滬會戰中全部犧牲」

1936年9月,也就是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一年,蔣桂實現和解,桂軍被整編為兩個軍另一個獨立師,總計只有不到4萬人馬。抗日軍興,李宗仁確實宣稱要「動員新兵10萬」,但是新兵整訓和建制擴充,那是需要時間的。

戰爭爆發不到一個月後,緊急開赴華東戰場的是廖磊第21集團軍,建制內只有第7軍和第48軍,共轄六個師十二個旅24個團的番號,以軍事常識推算,總兵力差不多真有6萬人。

問題是第7軍的大部分,其中包括第170師、172師的七個團,奉命直接開赴了江蘇連雲港,以防止日軍在當地登陸,因此桂軍直接投入淞滬戰場的,只有十七個步兵團的野戰力量。

當時桂軍的一個步兵團,滿編兵力在1500到2000人之間,不妨採用上限,全部按每團2000人計算,則第21集團軍到達上海的總兵力,也不過4萬人左右,這還包括了各旅、各師、各軍的直屬隊,其中有許多機關和後勤人員是不能上戰場的。

桂軍在淞滬戰場的主力自然是第48軍,從1937年10月21日到23日,在三天的大反擊和轉攻為守的時間段里,第48軍有據可查的傷亡是8126人,加上第7軍一部的戰損,至多在15000人左右。

總共參戰才4萬人,那怎麼冒出來的6萬人全體犧牲?你可以說桂軍傷亡慘重,在淞滬打得比較堅決(主要還是白崇禧對現代戰爭缺乏認識,對日軍火力強度缺乏了解),卻不可以瞪著眼睛編纂歷史:動不動就宣稱六個師全部打光,你同意白崇禧也不答應啊!

南京保衛戰之前,校長曾商調第21集團軍參加守城作戰,白崇禧剛剛哭完自己的損失,腦袋晃得跟撥浪鼓一般,如果第21集團軍六個師在上海已經全部打光了,哪還能有「商調」一事?事實上,撤往皖北整補的桂軍,至少保存了一半的戰力,否則怎麼可能投入接下來的徐州會戰?

「狼評」:桂軍在淞滬戰場犧牲甚重,這是事實,也證明在鬼子的優勢火力之下,光靠勇敢是不能取勝的,而且桂軍也遠沒到「全軍覆滅」的程度,能夠在台兒莊戰役期間,成功阻擊北上的日寇第13師團,足以證明第7軍並未傷筋動骨,則野史不攻自破。

二、「22萬黃埔畢業生抗日戰場陣亡90%」

嚴格來說,只有廣州本校的前七期畢業生,才可以真正稱為「黃埔生」(約13000餘人),自遷址到南京以後,專業稱謂已是「中央軍校畢業生」,考慮到辦學的傳承因素,姑且將在大陸期間畢業的23期學員,均視為黃埔生也罷。

抗戰期間搬到成都以後,軍校平均每期招生數量更是很不穩定,高峰時比如第十六期(1938年)有4500餘人、低谷時比如第十九期(1942年)僅有902人,因此這23期廣州本校、南京本校、成都本校的畢業生,總計數量為41386人

那麼傳說中22萬黃埔畢業生的數字,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其中包括在「寧漢對立」期間,武漢分校的畢業生32000餘人,因此抗戰爆發前總數不足8萬人,同時還計入了抗戰期間,各戰區開辦的中央軍校各分校的畢業生數量:

第一分校(陝西漢中)畢業學員20471人

第二分校(湖南武岡)畢業學員23487人

第三分校(江西瑞金)畢業學員13391人

第四分校(貴州獨山)畢業學員25212人

第五分校(雲南昆明)畢業學員8837人

第六分校(廣西南寧)畢業學員15452人

第七分校(甘肅天水)畢業學員37317人

第八分校(湖北均縣)畢業學員6872人

第九分校(新疆迪化)畢業學員僅950人

也就是說,上述本校、分校畢業生全部攏在一起,才勉強湊足了22萬之數,而按照野史「陣亡90%」的說法,這些畢業生至少在抗日戰場傷犧牲了19萬餘人,稍有軍事常識,便知這一數字是非常雷人的!

根據1947年公布的報告,抗戰期間中國軍人作戰傷亡為322萬餘人,其中死亡為132萬餘人,官兵傷亡比例約為1:29左右,那麼很容易計算出來,軍官的傷亡總數為10.7萬人,其中死亡4.4萬人左右。

即便是這44000多死亡的軍官,也不可能全部是黃埔生,還包括著東北軍、西北軍、滇軍、川軍、桂軍、粵軍、晉綏軍等等大批雜牌軍的軍官,一邊是宣揚川軍桂軍如何英勇抗日,一邊又說死的軍官都是黃埔生,何其自相矛盾!

1944年6月間,在黃埔建校二十周年紀念大會上,軍政部長何應欽曾經宣布:"自第一期至第十八期,以及附屬各班隊,先後畢業同學達二十五萬四千六百零九人,各戰役陣亡,經呈報有案者,一萬零四百六十二人,而負傷者不計其數",這個數字才基本靠譜!

「狼評」:整場抗日戰爭,軍官死亡(未必都是陣亡)的總數量不過4.4萬人,何來黃埔生戰死19萬之說?那戰鬥力也太菜了,1萬餘已經不少了,如果按網上流傳的野史說法,解放戰爭乾脆不用打了,因為中央軍的軍官團早就覆滅殆盡了。

三、「孫立人下令槍斃1200名日軍俘虜」

稱呼孫立人一句「抗日名將」並不為過,因為名氣確實夠了,並且在抖音上有愈演愈烈之勢,孫立人的大學、留學和戎裝照片滿天飛。值得注意的是,不可過分拔高這位將軍,畢竟直到1944年8月之前,孫立人僅僅是一名步兵師長,而這個級別的名將不要太多。

全面抗戰爆發時,孫立人是稅警總團(頂著88師獨立旅的番號參加淞滬會戰)的一名團長,1941年12月晉升新編第38師師長,至晉升新編第一軍軍長時,距離抗戰勝利只剩一年時間了,而整個「駐印軍」在緬北反攻作戰中,殲寇總數為48500人!

戰役時間段是從1943年10月到1945年1月,期間的戰績是由老的新一軍(新22師、新38師)、新一軍(新38師、新30師)、新六軍(新22師、第14師、第50師),以及駐印軍總指揮部的直屬部隊(戰車、炮兵、工兵等)共同取得的。

如今網絡紛傳,孫立人曾在緬甸殲日軍3萬人,以駐印軍不低於六個師的兵力和戰力,總計殲敵不足5萬人,難道孫立人麾下就占去60%?這明顯是在貶低其他部隊的抗日功績,鄭洞國怎麼看?廖耀湘怎麼看?就算史迪威那老頭也不干吶。

至於孫立人「下令槍斃1200名到過中國的日軍俘虜」,更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日本兵極為頑固,生俘頗為不易,因此軍事委員會要求,各戰區抓獲的日俘一律要押送重慶,集中收押以作宣傳,任何部隊都無權處置,尤其是數量成規模的俘虜,更沒有被擅殺的記錄。

況且在整個緬北反攻作戰中,「駐印軍」總計抓獲日軍俘虜395人,就算全部交給孫立人拉出去斃了,也湊不出來1200之數!侵華日軍經常毫無人性的殘殺俘虜,如果我們也這麼幹,又跟鬼子有何區別?

「狼評」:孫立人先後率領的新38師和新一軍,確實是抗日勁旅,在第一次遠征和緬北反攻中,也消滅了不少鬼子,但是不能過分誇大戰果,尤其是「殺俘」一節更要慎用,那可是國際公法嚴格禁止的,美國軍校畢業的孫立人,絕不會幹出那樣的傻事。

四、「胡璉率第11師展開二戰中最大規模的白刃戰」

說的當然就是石牌保衛戰了,先說清楚,這場仗很重要,但絕沒有到生死攸關甚至影響到抗戰結果的地步,其一是石牌保衛戰期間,第六戰區之前受到重創的其他部隊,大部分已奉命在「三斗坪」集結待命。

完成集結的部隊不低於七個師,那麼「三斗坪」在哪裡呢?在石牌的西邊!換句話說,就算第11師最終棄守石牌要塞,日軍也不可能一口氣衝進三峽,而是還要大戰「三斗坪」才可以,事實上,日軍當時已是強駑之末了。

其二是即便石牌失守,然後三斗坪也戰敗,重慶也是安全的,用日酋岡村寧茨的話說:「以在華日軍戰力,若想溯江西上攻取重慶,無異於痴人說夢」,鬼子們都沒想過的事,短視頻作者們給包辦了。

為什麼呢?看看當年重慶地區的立體地圖,當知三峽兩岸僅有崎嶇小路可通行,而且是非常非常狹窄的山路,根本無法實施大規模行軍,在那樣的小路上,一個班帶上一挺機槍,就能擋住鬼子一個聯隊!

而三峽地區長達193公里,日本人猴年馬月才能突過去?所以整個抗戰期間,日軍確曾有過從陝西、湘西和貴州入川的企圖,卻從來沒有經三峽取重慶的計劃,因為根本辦不到!

石牌要塞的重要性,是既能阻止日本陸軍繼續西犯,還能利用要塞的炮火,封鎖長江水面,以阻扼日本海軍溯江而上。戰略位置固然重要,但是並沒有重要到危及重慶的地步,若失,只是中國軍隊在宜昌以西的態勢更為不利罷了。

1943年的鄂西會戰,在日寇第11軍的作戰計劃中,更從來沒有進軍三峽的打算,而是要「殲擊六戰區的野戰主力,同時打通自宜昌至武漢的水上運輸線」,在連續擊破中方江防軍、第10和第29集團軍後,日軍的戰役目標已經基本達成。

具體到石牌保衛戰,胡璉第11師萬餘人彈藥充足且居高臨下,對陣日軍三個聯隊1萬餘人(分屬第3和第39師團),在絕大多數戰鬥時間裡,大部隊完全沒有必要跳出工事,去跟日軍拼刺刀,那也不是中國軍隊的強項!

石牌周圍山勢險峻,且第11師是以團、營為單位分守各陣地,哪裡有那麼大的平坦戰場,供「雙方數萬人進行白刃戰」?又怎麼可能是全師集體拼刺刀?這根本是違背軍事常識的說法,都說胡璉用兵狡詐,這樣的打法豈非極度愚蠢?

日軍在鄂西會戰結束後,宣布傷亡僅為1500餘人,對岸在80年代承認斃傷日軍數量為3500人,這其中僅增援而來的第74軍就斃傷日軍1000餘人,在石牌附近作戰的還有第5師、第18師,以及之前第10、第29集團軍的作戰,這些部隊難道都沒有殺敵記錄?

「狼評」:石牌保衛戰確實勝利了,日軍懾於中國軍隊的增援部隊已抵近戰場,在仰攻三天後匆忙撤退,期間小規模的陣前肉搏也許會發生,但如果是上萬人之間的白刃戰,第11師還不得捅死3000個鬼子?然而日軍戰死的數量,完全不支撐這個結論,妥妥的野史!

五、「滇軍第60軍為台兒莊大捷立下大功」

台兒莊戰役,其實是「徐州會戰」的第一階段,或者說是上半場,即北路日軍兩個師團的大部,企圖於1938年3月中旬會師台兒莊,進而聯手南攻徐州。

在遭到中國軍隊的節節抗擊後,日軍第10師團的瀨谷支隊,雖然攻到了台兒莊城下,卻始終不能全部占領之。這伙鬼子隨後遭到了中國軍隊的反包圍。

1938年4月7日凌晨1時,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日軍在台兒莊扔下數千具屍體後,最終狼狽而逃,中國軍隊在追擊中亦有斬獲,是為「台兒莊大捷」

戰役期間,第五戰區先後投入了西北軍、東北軍、川軍、桂軍和中央軍的若干部隊,在總攻階段,李宗仁主要動用了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西北軍)、湯恩伯的第20軍團,那麼這時候滇軍第60軍在哪呢?

他們從遙遠的雲南出發,一路風塵,期間並沒有趕上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此時剛剛經武漢到達湖北孝感,正在進行短時間休息和整訓。

1938年4月19日,盧漢率第60軍奉命乘火車開赴河南,注意時間點,此時「台兒莊戰役」已經完全結束,而徐州會戰的「下半場」剛剛開場:日軍糾集七個師團的兵力,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既要報台兒莊的一箭之仇,還要全殲五戰區的主力。

就在運兵途中,第60軍突然接到緊急命令,軍列由平漢鐵路轉道隴海鐵路開赴徐州,滇軍於4月20日晚8點抵達徐州,部隊尚未下車就接到戰區命令,務於4月21日晚趕到台兒莊車站,於是滇軍將士下車後,馬不停蹄奔赴前線。

因此滇軍參加的實際是徐州會戰第二階段,跟「台兒莊大捷」沒有任何關係,雖然他們前進的方向也是台兒莊,但那是為了掩護五戰區主力撤退!面對20餘萬日軍的包抄,李宗仁再不撤退的話,第五戰區數十萬大軍危矣。

1938年4月22日,當第60軍風塵僕僕趕到預定區域時,原負責防守陣地的第20軍團湯恩伯部、東北軍第51軍于學忠部已提前後撤,戰線出現了長達15公里的缺口,第60軍於是與乘虛而入的日軍機械化部隊遭遇,登時陷入苦戰。

至4月25日,為掩護後方大部隊西撤,第五戰區限令第60軍須在下午2時前,向占領台兒莊之敵發起反攻,滇軍奮勇衝殺,但在日軍的優勢火力下傷亡慘重,攻擊部隊被迫後撤,日軍旋發起尾追作戰,27日攻至海拔300米的禹王山。

盧漢深知禹王山制高點的重要性,提前部署了三個團構築陣地,因此第60軍在禹王山死戰不退,整整堅持了兩周之久,直到5月中旬才接到撤退的命令,第60軍的12個步兵團,戰後僅能編成5個團。

滇軍5月20日奉命從徐州戰場撤退時,周圍已無任何友軍,等於是孤軍突圍,第60軍歷經艱險隱蔽穿插,於6月1日到達平漢鐵路沿線,然後輾轉奔赴武漢,不久參加武漢會戰。

「狼評」:歷史事實是,滇軍參加了徐州會戰第二階段的作戰,並且為掩護五戰區主力西撤付出了重大犧牲,作戰區域也確實是台兒莊附近,然而卻與第一階段的「台兒莊大捷」沒有任何關係,不可以張冠李戴!

(未完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