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之光:螺鈿漆器的神秘魅力

好手信 發佈 2023-11-23T07:26:47.032827+00:00

中國傳統漆器之一螺鈿漆器是中國傳統漆器中的一種,起源於北宋時期。它使用經過研磨和裁切的貝殼薄片作為嵌入式紋飾的材料。所謂薄螺鈿,是通過精心選用夜光螺等優質貝殼,將其剝離、裁切成纖細的點、線、片,然後逐一嵌貼於漆器底部,有時還添加金、銀條、片和屑等材料。


中國傳統漆器之一


螺鈿漆器是中國傳統漆器中的一種,起源於北宋時期。它使用經過研磨和裁切的貝殼薄片作為嵌入式紋飾的材料。所謂薄螺鈿,是通過精心選用夜光螺等優質貝殼,將其剝離、裁切成纖細的點、線、片,然後逐一嵌貼於漆器底部,有時還添加金、銀條、片和屑等材料。最後,再經過髹飾和推光處理,形成五顏六色、燦爛奪目、精美絕倫的作品。該藝術品的代表性實物是1955年在河南洛陽唐墓中發現的人物花鳥紋鏡。

螺鈿是一種使用貝殼作為材料,將其裁切成薄片後鑲嵌於漆器表面的技藝。由於裁切的貝殼厚度不同,因此分為厚螺鈿和薄螺鈿兩種。厚螺鈿因其殼片較厚,被稱為「硬螺鈿」;薄螺鈿又稱「軟螺鈿」,其薄如紙,是經過加工處理,剝離成色彩光澤的貝殼薄片,並按照所設計的圖案,裁切成不同的形狀粘貼到漆器上。西周時期漆器已經具備非常成熟的螺鈿鑲嵌工藝。


螺鈿漆器的奢華歷史


早在北宋宣和年間,待詔畫家蘇漢臣在他的作品《秋庭嬰戲圖》中就描繪了薄螺鈿漆木家具坐墩,這幅畫的原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外,周密在《癸辛雜識·別集下》中也記載了賈似道家中的薄螺鈿漆器屏風,上面鑲嵌了精細的人物故事畫面。在元代大都(如今的北京)遺址中發現了廣寒宮圖的薄螺鈿黑漆盤殘片,其樓閣、樹木等景物細緻,並且運用了分裁殼色,隨彩而施的技法,發揮了不同貝殼、不同顏色的特點。

等到了明代時期,薄螺鈿漆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加金箔、銀箔、金屑、銀屑等成為常見的技法,使薄螺鈿漆器更加璀璨絢麗。江蘇揚州的江千里是明代最著名的螺鈿漆器匠師,他的代表作品雲龍海水紋長方盒藏於。

時間來到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江蘇揚州漆器能手盧映之及其孫盧葵生擅長多種髹飾技法,而厚螺鈿技法尤為所長。他們的作品中,嵌入的細片經過雕琢,高出漆面,具有浮雕效果。

約在清朝晚期時,薄螺鈿技法瀕臨失傳。直到20世紀,先後在江蘇揚州、山西、安徽、上海等地得到恢復,並被稱為點螺。


傳入韓國的螺鈿漆器


螺鈿漆器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17世紀傳入韓國。經過韓國高級工匠的技術改良後,產品更加高雅華麗,成為親朋好友、同事和客戶之間禮尚往來的佳品。

由於螺鈿是一種天然物質,具有麗質天成的外觀,並且具有非常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也是最常見的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廣泛用於漆器、家具、樂器、屏風、盒子、盤碟、木雕等相關工藝品上。

螺鈿又稱為鈿嵌、坎螺、陷蚌、螺填或螺甸,是一種將貝殼薄片製成人物、鳥獸、花卉等形象鑲嵌在雕刻或髹漆器物上的裝飾技巧。具體方法是:用蚌殼磨成薄片,按照圖案和花紋鋸成各種形狀,然後拼貼到漆器上面,再塗一層灰色底漆,最後表面塗上一層光面漆,經過磨光處理使其光滑如鏡。最後在螺鈿上刻畫花紋。一般來說,螺鈿都是鑲嵌在烏黑的退光漆背景上,這樣與白色晶瑩的螺鈿相得益彰,黑白分明,既優雅精緻又樸素清新。


朝鮮族螺鈿首飾盒


在延邊有一種首飾盒,源於螺鈿漆器,那就是朝鮮族螺鈿首飾盒。朝鮮族螺鈿首飾盒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品,其製作工藝源於朝鮮半島的文化歷史。這種首飾盒通常由木材和螺鈿製成,表面覆蓋著漆器。螺鈿雕刻技法精湛,將小巧玲瓏的貝殼薄片嵌入漆器中,形成各種鮮艷多彩的圖案和花紋,同時也體現了朝鮮族民間藝術的特色。

朝鮮族螺鈿首飾盒造型小巧玲瓏,集實用性與美觀性於一身。它被廣泛用於保存首飾、錢幣等物品,同時也可以作為高檔禮品或收藏品。在朝鮮族傳統文化中,螺鈿被視為象徵吉祥和富貴的裝飾品,因此這種首飾盒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總之,朝鮮族螺鈿首飾盒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傳承意義的精美藝術品,它不僅體現了傳統工藝的精湛技巧,還展示了朝鮮族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你來到延邊,那麼螺鈿首飾盒將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手信選擇。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網際網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請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