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入京僅42天,卻幹了四件壞事,件件都將他推向失敗的深淵

讀書悟道 發佈 2023-12-06T19:56:19.856742+00:00

李自成從三月十九入京師,至四月二十九結束,短短42天便結束了自己的「京城之旅」,走上了敗亡的道路,都怪他在京城幹了四件壞事,件件都將他推向失敗的深淵。

李自成從三月十九入京師,至四月二十九結束,短短42天便結束了自己的「京城之旅」,走上了敗亡的道路,都怪他在京城幹了四件壞事,件件都將他推向失敗的深淵。

錢財不是萬能的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此時崇禎已在煤山吊死,明朝正式宣布亡了。


初入城的農民軍沒有像以往那樣縱兵搶掠,在進京之前,牛金星和李岩都向李自成進言,入城欲定天下,必須約束士兵,不能燒殺劫掠。


李自成也同意了,還親自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


入城後還特地發布了告示,明令敢有擄掠民財者,凌遲處死。曾有兩個膽大妄為的士兵洗劫了一家綢緞鋪,李自成下令將他們「立剮於棋盤街。」


李自成此舉極大的穩定了民心,「民間大喜,安堵如故」。


但好景不長,時隔五天事情就向另一個極端發展了,「流寇」的嘴臉再難以洗脫。


李自成的發展壯大,與他打出的「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有很大關係。明末那些活在暴政與饑荒下的民眾,在這個口號當中看到了生存的希望,那就是加入到闖王的隊伍中去。


這個口號背後所推行的是仁政,李岩曾向李自成提出:取天下以人心為本,請勿殺人,收天下心。


那麼李自成為何突然變臉了呢?一直以來,農民軍所執著的是攻城略地,過五關斬六將,對於如何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以及如何鞏固現有的政權,他們基本沒有過多操過心,或者說有考慮,但並未實施。


如此就引發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那就是要支撐一支龐大的農民軍隊伍,其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占領新地盤,以便通過掠奪獲取生活資源。也就是說,他們過著一種蝗蟲式的生活。


但當他們到達終極目的地京師後,這種生活方式與立國的要求發生了衝突,而他們的後勤補給又無法跟上,但幾十萬大軍要吃飯,迫在眉睫的危機如何解決,這給李自成出了一道難題。


最後,他不得不同意劉宗敏的建議,那就是對明朝官員進行「追贓」。

李自成入城四天後,明朝四千餘人進宮朝見,牛金星在其中選了92人,打算錄入新系統,而其餘的幾千人則分別被送入劉宗敏和李過的官邸中關押起來。


就在同一天,李自成發布了一道殺機肆意的詔書,在詔書中,他說崇禎是個好皇帝,但明朝的臣子們不是良臣,他們不是拉幫結派,就是貪污受賄,沒有對國家盡忠,於是,李自成像宋江一樣,準備「替天行道,劫富濟貧」。


既然官員們的財富是不義之財,那怎麼吃進去的就怎麼吐出來吧,大順政權出手了,規定:內閣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五萬、三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一萬,部屬以下各以千計。


很快這道令就到了那些被羈押為人質的官員耳朵里,如果識相就乖乖認捐,但凡抵抗的都上夾棍伺候。


拷掠百官的事由劉宗敏全權負責,鐵匠出身的他,暴力傾向明顯,讓那些曾經養尊處優的明朝高官遭了不少罪,或死或傷,其狀慘烈。


隨著追贓工作的推進,其範圍也逐漸擴大到京師富戶,再到後來直接對老百姓也產生了威脅。


不過經此折騰,大順軍也是有得有失。軍費問題的確解決了,據有學者統計,李自成、劉宗敏通過拷掠明朝官員和京師富戶,所得收入高達七千萬兩。


但與此同時,一個最為不利的結果也產生了,那就是民心盡失。李自成在入城時積累起來的民間好感,也在這項行動後基本又敗光了。


期間李自成也收到過一些勸諫,比如宋獻策、李岩,但劉宗敏對李自成的命令充耳不聞,最終憑一己之力點燃了大順軍敗亡的第一把火。

難以抗拒的酒色生活


大順軍進入北京雖僅有短短的42天,但幾乎走完了一個王朝興衰起落的所有流程。


入城後的李自成,除了加緊由劉宗敏「追贓」,皇宮裡錦衣玉食的酒色生活也沒落下。


儘管《明史》記載,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精糲,與其共甘苦,但這可能是征戰中李自成的形象,進京後,即便他不腐敗,也難保部下不拉他下水。


入京後的李自成和他的高級將領們首先瓜分的就是後宮宮女,李自成、劉宗敏等高級將領們各自挑選了幾十位姿色絕佳的宮女,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也一樣得到了不少宮女。


對於一般軍官,他們也將明朝的皇親國戚或勛臣們的女眷納入懷中。崇禎在死前殺了自己的女兒,讓自己的嬪妃們自盡,他自己也選擇吊死,這恐怕是他給自己最後的一點尊嚴。


據史料記載,李自成「日置酒宮中,召牛金星、宋獻策、宋企郊、劉宗敏、李過等歡飲。牛、宋執禮恭,聞呼則避席而答,余賊雜坐,觥傾酒,手攫食。宗敏時呼大哥,闖賊無如之何。」


從上述描述場面,也透露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農民軍雖然推翻了明王朝,但李自成很顯然還沒有做好當一個開國之君的準備,他的思想意識還停留在大碗飲酒大口吃肉的江湖好漢層面。


李自成尚如此,他的部下更可想而知了,牛金星入京後就做起了開國宰相的美夢,但內核與李自成無異,既沒有深謀遠慮的思想,也沒有實質性的發展策略。


直到吳三桂拒絕投降,李自成不得不親征時,他仍沉浸在所謂的盛世中自娛自樂,「具內閣儀仗,往來拜謁,夸其鄉人,限商人三日開店,馳九門出入之禁。」

李自成的另一謀士顧君恩,他曾說服李自成先取西安再伐北京,理論上說是一個有遠見有膽識的人,但入城後同樣陷入了安樂生活。


劉宗敏作為李自成的武將之首,其地位僅次於李自成,入城後的他心思不是放在錢財上,就是放在女色上。


追髒行動搞得聲勢浩大,貪戀美色也是他的一大追求。他打聽到一個絕色美女名叫陳圓圓,但她是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愛妾。


劉宗敏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僅霸占了陳圓圓,還把吳三桂的父親也抓了起來,還進行了虐待。


儘管吳三桂臨陣反水不全為陳圓圓與自己的父親,但劉宗敏的所作所為也的確深深的刺痛了他,最終導致他倒向了清軍。


史書評價李自成的失敗,說他犯了大多數農民軍的通病,取得勝利後開始貪圖享樂,生活荒淫無度,這個評價筆者是認可的,畢竟陳圓圓的事情流傳這麼久遠,至少說明李自成入京後的管理十分混亂。

權力的爭鬥


大順軍初入京師時,李岩就曾向李自成提出四大對策:


第一,掃清六宮,修葺皇城,擇日稱帝;

第二,明朝皇室故吏,除死難者外,應分類處理:貪官者追髒入庫,抗命者定罪,清廉者免刑;

第三,右營兵馬應退守城外要塞之地,聽候命令,駐紮在城內,恐失民心;

第四,應招撫吳三桂部,許以父子封侯,還應封大明太子為王爵,為明室守宗庫,世代傳襲,若如此,則可一統基業,干戈之亂必息。


在當時的情況下,李岩的「四大對策」很明顯是最具可行性的主張,但李自成並沒有採納,那麼是他不願意,還是被脅迫了呢?


以下這番話是劉宗敏對追髒的態度:


此時但畏軍變,不畏民變,軍者所恃以攻取,少失意,則不為我用。若民,則我已制其肘腋,設有動擾,閉門分剿,不煩金鼓,一時可盡。且軍興日費金,若不強取,安能辦給?


上述言語之中不乏威脅之氣,也盡顯一個土匪的嘴臉,作為一個政權的二號人物對自己的老大這樣說話,足以說明他的強勢。


劉宗敏聲勢浩大的追髒行動,將經濟大權纂於手中,於無形當中也提升了他在軍中的影響力。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五日,為應對吳三桂與清軍,李自成擬派劉宗敏出兵山海關,但在會議上被劉回絕,他認為大家都是賊,憑什麼由他出戰。


最後,李自成這位偽「開國皇帝」只好「御駕親征」,劉宗敏等人才不好推脫,只好隨行。


可以說,大順政權入京後內部的形勢變化,也成為李自成失敗的重要因素。

用人不當,缺乏戰略眼光


話說李自成在入城後,對明朝官員存有嚴重的偏見,並沒有重用明朝降官,在文官任用上仍舊停留在牛金星、宋獻策這樣的三流謀臣上。


牛金星掉入開國功臣的美夢,整日忙於籌備登基大典,而宋獻策不過是江湖術士的水平,人才的匱乏也是李自成失敗的關鍵因素。


在軍事上,他的戰略部署也出現嚴重失誤,缺乏戰略眼光。李自成將大批主力部隊分布在西北、湖廣襄陽以及河南等地;進占山西、畿輔、山東之後,兵力更加分散,他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清軍會成為與他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


占領京城後,他身邊的軍隊總數約有十萬人,還有明朝降兵,理論上兵力也還可觀,在大同、真定分別委派了自己嫡系,惟獨在山海關一帶卻沒有派嫡系大將,而是啟用了明朝降將唐通,帶八千人馬去接管山海關,根本沒有把清軍放在眼裡。


如此內外都是憂患,怎能不敗呢?


有人評價李自成是一個不合格的政治家,不僅因為他用人不當,更因為他缺乏一個領導者的風範,此話當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