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活化石」花兒在中國西北傳唱

新華社 發佈 2023-12-17T17:16:49.007040+00:00

6月13日,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松鳴岩景區,花兒愛好者表演花兒。

6月13日,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松鳴岩景區,花兒愛好者表演花兒。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新華社蘭州6月19日電(記者范培珅、胡偉傑、王紫軒)農曆四月底,正是初夏時節,時近中午,在中國西北地區甘肅省的山林里,微風和煦,鳥兒鳴唱,湖面上水光粼粼,一場歌舞盛會正在上演,這正是一年一度的「松鳴岩花兒會」。

花兒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地區漢、回、藏、東鄉、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的民歌。據了解,從明代開始,「花兒」就在西北各民族間傳唱。花兒因詞曲優美,善用比興,具有古風,又被稱為「活著的詩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陽光透過樹梢的縫隙灑在林間空地上,人們圍在一個個花兒歌手身邊,或坐或站。有的一手拿手機拍攝,另一隻手和著節拍在空中揮舞;有的一家人圍坐,拿出零食邊吃邊聽;還有的人和著音樂翩翩起舞。

這些歌手來自民間,他們從事著最普通的職業,有的人種地、有的人打點零工、有的人做點小生意,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花兒大會這天,大家齊聚松鳴岩,盡情地一展歌喉。

「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起是容易摘起難,摘不到手裡是枉然。」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引得眾人喝彩。馬者路一手拉著音響,一手拿著話筒,聽到其他花兒歌手的演唱,他躍躍欲試。

雷蘭芳是一名花兒演唱藝術省級傳承人,她今年已過60歲。平時唱得最多的是白牡丹令、梧桐令,她每年都來參加花兒大會。「花兒是莊戶人家的歌,我們從小聽著花兒長大。」

在「松鳴岩花兒會」上,有來自青海的藏族歌手,還有新疆的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歌手等,他們將自己的民族樂器、音樂風格融入到花兒中。「我用冬不拉彈奏,用哈薩克語翻唱。花兒的旋律及歌詞比較靈活,我們都能進行創作加工。」加爾肯別克是來自新疆昌吉的哈薩克族群眾,經他改良的花兒歡快、熱烈。

在李梅的記憶里,世界上最好聽的花兒莫過於記憶中母親傳唱的那首。李梅是在青海牧區長大的藏族群眾,在家鄉,許多人都傳唱花兒。藏族花兒高亢嘹亮,高音部分婉轉動聽,有著鮮明的特色。李梅參加了每一屆花兒大會,她喜歡來這裡聆聽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歌手的花兒演唱,並與他們交流經驗。

花兒會期間,還有不少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老師們,來到這裡採風學習。唐玉顏是新疆石河子大學音樂系聲樂表演專業研究生,她第一次參加花兒會。「花兒作為一種傳播性極強的民間藝術,其多變的風格對於我們演唱民歌很有啟發。」

臨夏作為「中國花兒之鄉」,近年來,當地加大對花兒的保護傳承與活態利用,每年舉辦中國花兒大會,都會邀請全國各地的歌手、學者齊聚松鳴岩,傳唱發揚花兒這種多民族共有的藝術形式。

「高山頂修了個發電站,大工廠蓋在了鄉間;新鮮的事兒(哈)說不完,人世間充滿了春天。」「南街里吃下的尕包子,後泉里刮下的碗子;再不是過去的窮樣子,如今是人中的尖子。」花兒的歌詞記錄時代的滄桑巨變,反映百姓的生活,也記錄著各族百姓團結交融的美好佳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