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他人捧,還須自身強——當今的青年演員中為何多學藝不精者

倚竹聽琴 發佈 2023-12-19T15:34:46.114537+00:00

前幾天,央視的戲曲頻道的《空中劇院》播出了梅派名劇《鳳還巢》,其中扮演程雪雁的是一位青年演員,雖然他很努力地表演,極力想引起比較強烈的劇場效果,但他的表演還是難令人滿意,用天津觀眾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解氣」(大約是不過癮的意思)。

前幾天,央視的戲曲頻道的《空中劇院》播出了梅派名劇《鳳還巢》,其中扮演程雪雁的是一位青年演員,雖然他很努力地表演,極力想引起比較強烈的劇場效果,但他的表演還是難令人滿意,用天津觀眾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解氣」(大約是不過癮的意思)。

「不解氣」的主要原因還是這位演員在表演中常常忽視了人物的身份。其實,不僅是這位青年演員,可以說當今大多數飾演程雪雁的演員在表演中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鳳還巢》一劇中的程雪雁絕不是一個不懂禮儀,毫無廉恥的人,她只是「不愛讀書」而不是不讀詩書,況且她身為兵部侍郎之女,這樣的環境下即便是耳濡目染也是熟知禮儀的,如她夜去書房私會穆居易,她的念白改用韻白,說明她很清楚作為一個女性應當具有的舉止。

程雪雁是個有智慧,有心胸的人,面對「騙中騙」的亂局,她能夠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軟硬兼施,迫使朱千歲低頭就範,既成就了自己的婚姻,又使一場騙婚醜聞化於無形,保全了家庭(程母),她自己和朱千歲的名聲。這等權變和心胸又有幾人能有?

因此,倘若把程雪雁演成一個缺心少肺、不懂四六的「二百五」,或是打爹罵娘,上房揭瓦挑房蓋那樣「混不吝」式的人物,這是對人物的揣摩及劇情的解讀方面出現的誤讀。

以下列舉這位青年演員與天津名丑趙春亮程雪雁在首次出場中聽到母親指責她的舉止時的台詞,進行比較。

青年演員:「說我妹妹長得好看,那本來的麼,我妹妹啊是我二娘養的,我二娘長得就漂亮,生出我妹妹來自然是好看的啦!我哪!是你這個老幫子養的,你也不瞧瞧你這模樣,長得跟那個窩瓜似的,我長這樣還對不起你是怎麼的?」



趙春亮:「你說我妹妹長得好看哪!當然啦!想是我妹妹是我二娘所養,我那二娘長得貌美。她的女兒就一定標緻了。那麼我哪,是你養的,哎呀!你不瞧你那長相,養活出我這模樣,我還對不起你啊!」

我們將其中「漂亮」「好看」和「貌美」「標緻」這樣的台詞做一下對比,哪些詞句有著幾分書香之氣?而「老幫子」「窩瓜」如同辱罵性質的言語又哪裡是一個未出閨閣的官宦之女所能言之?僅憑契合人物身份這一點論,尚不及其它,即可立見高下

令人不解的是圭臬在前,有的人為何總是不能從中汲取精華而豐富提高自己!

上世紀五十年代,梅蘭芳曾撰文"希望青年藝術家要注意辨別精、粗、美、惡。"他指出:「我向來覺得這是一個藝術家一生藝術道路的重要關鍵」。

梅蘭芳提出了青年演員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一種現象,即:「有些是由一般的演員漸漸變成好演員,又不斷進步成為突出的優秀演員。也有些始終是一般的演員。還有些已經成為比較好的演員,慢慢又退化成一般的演員。更有些本來還不錯,而越變越壞了。」(四十多年後,戲劇評論家吳小如再次指出了相同的現象)

梅蘭還就上述變化的歸納總結了三種情形,即,第一種情況是由於天賦條件的變化,諸如好嗓子、好扮相變壞了,就是演員的致命傷,也決定了很多演員的前途。

第二種情況就是演員自己不努力學習鍛鍊,或是生活環境不好,以及其他種種複雜原因,使得演員的表演停滯不前或退步,甚而至於到了不能演的程度。

第三種情況是演員天賦條件並不錯,也很努力練習,可是演得總不夠好。梅蘭芳認為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演員本人能不能辨別精、粗、美、惡

梅蘭芳指出:「一個演員表演藝術的道路如果不正確,即使有較好的條件,在劇場中也能得到一部分觀眾的讚美,終歸沒有多大成就。所以說演員選擇道路關係非常重大。選擇道路的先決條件,就須要自己能鑑別好壞,才能認清正確的方向。不怕手藝低,可以努力練習;怕的是眼界不高,那就根本無法提高了。」

對於提高「辨別精、粗、美、惡」能力的途徑,梅蘭芳總結道:「我個人的經驗,除了向老先生虛心學習,和多方面觀摩別人演出以外,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借用觀眾鑑別精、粗、美、惡的言論,來增強自己的鑑別力。觀眾裡面有很多是鑑別力特精的,演員們耐心聽一聽觀眾尖銳的批評,會幫助我們眼睛、耳朵變得更尖更亮,能發現更多值得參考的東西。」

看看今天為數不少的青年演員在舞台上的表現,真令人疑竇叢生:青年演員對於梅蘭芳這樣大師級的經驗之談是否看到了?是否看懂了?

王晶華年僅十九歲就創演了《楊門女將》中佘太君的藝術形象,人物的唱腔、表演基本都是她獨立完成的。

最早的時候該劇沒有"巡營"一場,有一天團領導告訴王晶華說,范鈞宏又寫了一段詞,你編去吧。王晶華在編腔時考慮到老旦過去唱[二黃導板]一是《滑油山》的"夜黃昏",二十多《行路訓子》的"只走得金雞叫",擱在這兒都不合適。

王晶華又想到了自己曾經演過的《群英會》中的"借風",於是她就把"習天書玄妙法猶如反掌,設壇台借東風相助周郎"的唱腔借鑑了過來(按,「那一旁」則借鑑的是譚富英在《烏盆記》中「抓一把」的唱腔)。她最終編出了本場中佘太君的成套唱腔,並得到了大家認可。


如今,王晶華在談到創作經驗時深有體會總結道:「演員看得多會得多方能借鑑創新」。「一個演員,你得肚子裡東西多,看得多、記得多,你不見得都能用得著,一旦你遇見了一些什麼角色了,你就能想到我借鑑一下這個動作就行了;否則的話,你就借鑑不了。」


今日的菊壇,確有一些天賦條件很好的青年演員,但是他們的演出,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就是「條件不錯」而已,但演出不出彩,人們很難將演員本人與其中的某一個藝術形象聯繫起來;即便是演了多少年的同一個角色,也還是不見有所進步,這確實應該認真仔細地從自身找找原因。但願本文中梅蘭芳的經驗和王晶華的體會能對他們有所啟發和幫助。

青年演員是戲曲藝術的未來,青年演員需要扶持和鼓勵,但是,歸根結底,青年演員若想要觀眾捧,首先還須自己的功夫過硬,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才行

註: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梅蘭芳,王晶華的有關著述。圖片素材源自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