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第一部閃耀著人文主義光輝的宏偉巨著

文藝天地—寧文英 發佈 2023-12-20T20:30:55.525429+00:00

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義大利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文/馬家駿



【摘 要】 但丁是文藝復興時代來臨的第一位詩人,它的代表作《神曲》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輝。詩歌中體現人文主義以人為本的精神,歌頌人性中的理智與感情,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批判基督教會和封建勢力。是第一部人文主義的文學巨著。

【關鍵詞】 但丁;神曲;人文主義

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義大利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①恩格斯的評價準確地表明了但丁跨時代的意義。這集中表現在他的宏偉的巨著《神曲》之中。《神曲》不僅是中世紀文學的集大成,是中世紀文化的百科全書,更重要的是:它是文藝復興的曙光,是人文主義的第一部偉大著作。如果說但丁是嚴冬末期的第一隻報春燕,那麼,《神曲》就是黑雲籠罩里的振聾發聵的嘹亮春雷。

自從古羅馬在公元四世紀確定基督教為國教,基督教就開始掃蕩包括古代文化在內的一切「異端」。公元五世紀蠻族入侵,西羅馬滅亡,正如恩格斯說的:「中世紀是從粗野的原始狀態發展而來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學、政治和法律一掃而光,以便一切從頭做起。它從沒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來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②基督教會是封建社會的支柱,基督教思想就是歐洲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它把哲學、政治、法律、文藝都置於神學的控制之下。宗教統治世俗生活的一切,主宰人們的精神觀念。其勢力強大到無孔不入,以至反封建、反教會的進步鬥爭與人民起義,也不得不打著教派的旗幟。

但是,到十四世紀,在義大利北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城市,在城關市民中產生了資產階級。資產階級有了經濟實力,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就要在文化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首先在世俗教育中開設了人文學科。新興階級要在意識形態中表現自我,便出現了人文主義的萌芽。待到十五世紀土耳其滅亡拜占庭,東方學者來到西方,帶來了古代典籍,在西方學者眼前呈現了古代世界的輝煌文明,從而研究神學之外的「人文學」,使人文主義系統化,並逐漸深入到政治、法律、宗教、文化中,於是,展開了大規模的文藝復興運動。十四世紀的但丁就是這場即將爆發的運動之先驅,《神曲》就是閃耀著人文主義光輝的第一部宏偉巨著。

不可諱言,但丁生活在中世紀,《神曲》自然會在一些方面與基督教的學說相聯繫,如地獄、煉獄、天堂的結構。但是,可貴者在於《神曲》中的新的人文主義思想。

人文主義(L』umanesimo)最突出的特點首先在於它是以人為本,而與基督教的以神為本相對立。基督教以上帝為一切的準繩和中心:上帝是無處不在和無所不能的,是上帝「創造了」一切,「創造了」人。而人,是甘願犧牲、順服至死的祭品,是上帝的「以撒」,因為人是沒有自我、沒有價值的草芥般的芸芸眾生。而人文主義卻是以人為本,故而又譯為人本主義。如莎士比亞說的,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哈姆雷特》),人是能動的、有創造性的、有無窮潛力的。在《神曲》中,主人公但丁就是這樣的英雄(西方文字中「主人公」與「英雄」同一個詞)。他在地獄門口打消一切怯懦、猶疑,懷著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勇氣,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地迎戰黑暗,艱難地闖過層層地獄,攀登層層煉獄高山,最終止於至善,達到光明,追求到了真善美。這反映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發揮「人」的智能,努力去追求,最終實現理想的過程。在《神曲》中,詩人塑造了攸里西斯不畏艱險、具有百折不撓精神的形象,深刻地體現了詩人對人的意志力量的讚美。在法利那太的形象中,但丁肯定了人的作用和力量,這個拯救故鄉免於蕩平的人,是一個「神色不變,既不轉頸,也不彎腰」的堅強而崇高的形象:


他的胸膛和臉孔昂挺起來,

似乎對地獄表示極大的輕蔑!(朱維基譯文,下同)


人文主義世界觀的核心是「人性論」,它以人性反對基督教提倡的「神性」。人,不是有「魂靈」的畜生,更不是被神及其代表的教會與封建主驅使的奴隸。人是有其本性的。人的本性中有兩個基本的東西:理智和感情。針對人的理性,基督教會宣揚神秘主義和蒙昧主義,他只要人們去盲目信仰,而不需要用理智去思考,更不需要理性地去研究一切。基督教理論的根本是上帝「萬能」、上帝至上, 信徒不能去問一個「為什麼?」因為那是絕對的信仰、是不容懷疑的。而人文主義提倡理性、科學,尊重古代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是理性的文化,尊重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畢達哥拉斯這些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就是確認人的理性、尊重科學的表現。在《神曲》中所描寫的古代的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是基督教之前的人物,他們當然不可能去基督教的天堂,故而但丁只能把他們安排在地獄中。這些對時代及後人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物,讓他們在「林菠」(地獄的第一層)幽靜的處所安閒地過優越的生活。再者,但丁遊歷地獄和煉獄的引路人,不是別人而是古羅馬的詩人維吉爾。維吉爾就是理性的代表和象徵。由理性來做前行者,也足見但丁的觀點了。那麼,針對人的感情,基督教會是持何態度的呢?他們宣揚禁欲主義,要人們放棄現實的歡樂,忍耐現實的痛苦,只去夢想來世的光明。然而,人是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的。不能用神學教條來壓抑人的各種感情如親情、友情、愛情、鄉情等等。在封建社會裡,愛情受到禁錮,人要打破這種禁錮而追求愛情自由,張揚個體人性,這就會受到懲罰。人文主義者但丁在他的《神曲》中,偏偏塑造了一個執著地追求愛情的女性弗蘭采斯加,在這一形象中表現了詩人對愛情自由的深深的同情。詩人是攝取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塑造他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的。弗蘭采斯加原本是個政治交易的犧牲品,被迫嫁於一個殘廢的貴族公子,她為了爭取人的生活權利和對保羅的愛情而慘遭殺害。對這個被「神的判決」殘害了的人物的命運,詩人進行了強烈的抗議,並懷著同情描寫那兩個相愛的幽靈:

如同班鳩為欲望所召望,

振起穩定的翅膀穿過天空回到愛巢,

為它們的意志所催促。

就象這樣,這兩個精靈離開了

黛多的一群,穿過惡氣向我們飛來:

我的有深情的叫聲就有這種力量。

但丁自己也是嚮往愛情的。他把愛情作為至高無上的人性看待:對他所鍾愛的佛羅倫斯女郎貝雅特里采的愛使他有勇氣穿過恐怖的地獄,攀上艱險的煉獄山,去奔向光明。但丁把自己的愛人安置在天堂,成為引導但丁登上天堂的使者。但丁對人性中的愛給予了高度的讚揚。

人文主義提倡人權,反對神權統治。人權是自然而然的,即天賦人權,人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有創造和享受生活的權利、有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實現自己的願望的權利。總之,這些是普世價值。但是,在中世紀,人權受到了封建主的壓制和扼殺:他們認為封建主的權利是上帝「給」的,帝王公侯是由代表上帝的羅馬教皇及大小主教為之加冕後才獲得統治權的,君權是神授的。因此,反封建必須反神權,必須揭露和批判基督教會的反動與腐朽,正如恩格斯說的:「一般針對封建制度發出的一切攻擊必然首先就是對教會的攻擊……為要觸犯當時的社會制度,就必須從制度身上剝去那一層神聖的外衣。」③但丁在《神曲》中不但把那些暴君、貪官污吏、為非作歹的貴族打入地獄,而且更把矛頭對準教會,猛烈批判干政的教皇,批判教會上層的腐敗、殘酷。在《神曲》中,他把勾結外國的教皇比作「淫婦」,稱教會是「怪獸」,尖銳地揭發了教會的深重罪孽:


因為你的貪婪使世界陷於悲慘,

把好人蹂躪,把惡人提升。


詩人把買賣聖職的教皇,處以「壓條法」之刑,他並憤怒地叱責:


你們這班他的邪惡的

門徒和盜賊啊!你們為了金銀

姦污了那些應該與正道

聯姻的上帝的事物!


他還鄙夷地勾勒出了了宗教主持者的醜惡形象和該詛咒的命運:


這些在他們的頭上沒有頭髮

遮蓋著的是祭師,他們也是

極端貪婪的教皇和紅衣主教。


梵蒂岡教廷里的逢尼法西八世教皇還活在世上的時候但丁就把他打入了地獄,將他倒栽蔥地插在地火的石窟中受苦。但丁堅持人文主義而同羅馬教廷作對,以致他被逐出故鄉佛羅倫斯,終生不得回鄉,最後客死拉文納。

人文主義以人道精神反對封建社會和基督教會的非人道。由於人文主義提倡尊重人、同情弱者,主張仁者愛人,以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人文主義也就是人道主義(humanitarianism)。在中世紀的歐洲,由於封建主的壓迫與屠殺,加以戰亂頻頻,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基督教會鎮壓一切「異端」,如宗教裁判所動用私刑處死了法蘭西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世俗的與披著宗教法衣的兩種封建勢力在慘無人道地、殘酷地、滅絕人性地維繫著極其黑暗的統治。但丁的人道主義精神就表現在他現實主義地揭示了義大利城邦的爭戰和黨派鬥爭:


這座分裂的城的市民要到什麼地步?

有沒有正直的人住在那裡?

他們為什麼竟這樣互相傾軋?


……在長久的鬥爭之後,

他們要到流血的地步

森林黨將以大量殺傷,逐出另一個黨。


然後這一黨在三年內就該失敗,

而另一個黨,由於一個不斷改變方針的

人的力量,一定會獲勝。

這些黨爭造成人民的傷亡和流離失所。我們知道,但丁時代的義大利,公社城邦之間充滿了仇視。詩人自己也曾捲入所謂黑黨和白黨之爭,並站在進步方面反對教廷。即使被放逐離開佛羅倫斯之後,但丁仍矢志不移,把人類道德的完善和普遍的愛作為消除黨爭、避免生靈塗炭、求得義大利統一的根本。就是從這種人道主義信念出發,但丁的《神曲》具有反暴力的人民性和愛國主義的內容。他憤怒地指出:在羅曼亞,「暴君們的心中,現在和以往沒有一天不懷著戰爭」;在拉溫那,「那城市不久前經受了長期的考驗,並使人們成為血腐的屍堆」;在里米尼,「老獒」和「小獒」們在「張牙舞爪」,使詩人痛心疾首:「佛羅倫斯喲,在你裡面產生了/你已經為之流淚的驕傲和奢侈。」總之,戰爭、分裂和那「以鮮血染紅了亞卑阿河的大破壞和大屠殺」帶給了但丁的義大利祖國以無窮災難。但丁的憂國憂民的胸懷,顯示了他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偉大。

人文主義既然尊重人、讚揚人、關懷人、同情人,那麼人文主義的文學必然會是反映現實的。中世紀的文學,一般是夢幻文學、寓意文學,採用象徵方法;教會文學則全然是對上帝的歌頌,用拉丁文寫出聖經的故事、耶穌和聖徒們的傳說;騎士傳奇則表現封建貴族的離奇遭遇和非凡的英武;民間文學也脫不開基督教的思想的拘囿:它們用羅曼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傳唱虛構的故事,最後由傳教士記錄並加工改寫而成。這些文學是明顯地不可能面對現實生活的。然而,但丁的《神曲》,雖然也採用夢幻、寓意和象徵的手法,但是他敢於面對現實,反映生活真實,尤其表現在《地獄篇》中。正如高爾基說的:一部偉大的作品,常常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但丁的《神曲》不但有浪漫主義的色彩,而且有異常深刻的現實性。斷言這部偉大的作品「只是詩人腦海間的想像,只是一種幻想的具體表現。」(王維克:《但丁及其神曲》,商務版譯序第一頁)是並不符合實際的。但丁在《神曲》中把當時義大利的宗教、政治、社會、文化等等全包括在內,詳盡地描寫並用人文主義精神加以評判。本來,地獄在基督教的傳說中是籠統的、模糊的,而但丁卻用現實主義的寫實筆法,具體地描繪了那些山、林、人物、具體場景,非常的真切,讓人讀來歷歷在目。再者,《神曲》不是用老百姓看不懂的拉丁文寫的,而是用人民口語——義大利文寫的,開啟了以後各民族詩人作家用本民族語言寫作的先河。是但丁奠定了義大利文學語言的基礎和樹立了義大利文學語言的範本,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立起了第一桿人文主義文學的大旗。

但丁不愧是第一位人文主義文學的宗師,《神曲》堪稱是第一部人文主義文學的典範。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譯本第2版,第1卷第269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恩格斯:《德國農民戰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譯本第7卷第400頁。

③同②第401頁。


[參考文獻]

① 中國大百科全書:但丁、義大利文學各條。

②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3.

③ 張海虹:義大利文學史,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

④ 張世華:義大利文學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⑤ 王軍、徐秀云:義大利文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3.

⑥ 但丁傳,薄伽丘著,周施廷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載《西部學刊》月刊2013年1月號[創刊號])



(馬家駿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外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原理事、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原理事、陝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原會長、陝西詩詞學會原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原常務理事、陝西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陝西省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獨著有《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美學史的新階段》、《詩歌探藝》、《世界文學探究》等12種;與女兒馬曉翽二人合著《世界文學真髓》、《西洋戲劇史》等4種;主編有《世界文學史》(3卷)、《高爾基創作研究》等9種;編輯有《歐美現代派文學30講》等4種;參編合著有《馬列文論百題》、《文化學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等40多種。

名列《中國作家大辭典》、《中華詩人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辭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國外俄羅斯學專家名錄》(俄文版)、《陝西百年文藝經典》等40餘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