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博士談「雞娃」,直指教育陷病態,耶魯教授:都是高分低能

雯雯教育日記 發佈 2023-12-20T21:15:38.265196+00:00

#暑期創作大賽#「雞娃」作為近年來,教育領域的網絡熱詞,指的是父母為了讓自家孩子在日漸激烈的教育內卷中能夠脫穎而出,給娃們「打雞血」,不斷安排文化和興趣學習,讓學生在小小年紀就開始拼搏的一種現象。

「雞娃」作為近年來,教育領域的網絡熱詞指的是父母為了讓自家孩子在日漸激烈的教育內卷中能夠脫穎而出,給娃們「打雞血」,不斷安排文化和興趣學習,讓學生在小小年紀就開始拼搏的一種現象。

為了實現階級上的跨越,讓孩子從起跑線一路領先到到終點線中產階級家庭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雞娃。學生們一天除了睡覺,剩下的時間都在學習,高強度的時間規劃讓成年人看了都直呼受不了。

學生長時間處於父母的雞娃壓力下,到底會成長為何樣貌,十分令人好奇而人大博士儲殷在採訪中的預測,讓眾多家長感到了擔憂。

人大博士儲殷談「雞娃」,預言現象十年內就會消失

儲殷這個名字,在一檔網絡綜藝節目播出後,逐漸被普羅大眾所熟知這位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因為在綜藝辯論環節妙語連珠的發言,被許多年輕人所熱捧。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當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雞娃」現象時,儲殷教授直言道:「不出十年,雞娃現象會基本消失」。

儲殷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現在我們這一代雞娃,追根究底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們,經歷過大規模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在動盪的社會環境之下,他們發現通過多讀書,是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

但新一代的學生,處在社會發展幾近完善的平穩社會條件下,想靠學習複製父母改變命運的人生軌跡,難上加難。

當學生家長漸漸意識到,再雞娃也難以讓孩子跨越階級,自己的教育方式已然陷入病態雞娃現象就會逐漸失去熱度,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到時候,社會將恢復原有的層次分布。中產家庭的學生家長,也將回歸現實生活,不再傾其所有,為孩子提供精英教育。

儲殷教授的此番言論,雖然看似有些偏激,但也都是大實話。總結起來,他的觀點就是:傾盡所有去雞娃,這種教育理念風靡全國,揭示了,國內教育環境已然陷入了病態。

可以看出,儲殷教授對於雞娃現象的發展,抱持了極其不樂觀的態度,甚至有些批判的意味。那麼在崇尚個性化教育的西方國家,又是否有雞娃現象的產生呢?

「雞娃」從美火到中,精英教育,被指培養出的都是高分低能

中國雞娃現象,存在時間不長,對於這種行為到底是否正確,各位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也一直是眾說紛紜。

而在崇尚學生教育個性化、獨立化的美國,雞娃現象早已出現,美國人把這種現象美化,稱為「精英教育」。而美國學生家長多年的高壓培養,也只是讓這些拼命學習的優秀學生,變為了資本的「工具人」。

在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創作的,一本名為《優秀的綿羊》的書中也有多位名校畢業的天之驕子,對自己求學過程中在家所經歷的「雞娃」壓力,進行了控訴。

在美國的學生圈子裡,考進常春藤盟校,就相當於開啟了精英人生學生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常春藤,也是早早地深陷競爭陷阱。

威廉教授留心觀察身邊的優秀名校生,發現這些學生表面光鮮亮麗,鬥志昂揚,在他人眼中無疑已成為了社會精英。

但在教授眼中,這些名校學生看似充滿自信,卻難以面對挫折;理論知識豐富,卻缺乏生活常識;考試能夠名列前茅,創造力卻已趨於枯竭。實際生活中,這些人就是高智商低能力的笨蛋!

在威廉教授的分析中,這些精英學生內在和外在極度的兩極化,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們的父母在教育中過於內卷,逐漸失去了理性,給了學生太大的學習壓力。

這些學生家長表面上是為了培養孩子,讓孩子在學習的比賽中拔得頭籌。實際上是用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成就,來彌補家長在社會生活中的成就感缺失。

教授在書中呼籲,學生不需要一味的去迎合父母不切實際的期待,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人生之花總能綻放。

而父母也要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經歷的不易短時間逼迫下,學生獲得的好成績只是一時的成就。而在學習過程中累積的良好品質和能力,才能讓學生一生受益。

筆者觀點:

「雞娃」這個現象,不一定是負面的,要用更加開闊的眼光去看待這一社會現象。應該讓學生在年齡更小的時候,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更有條理的接受知識。

父母也要學會鼓勵,而不是一味逼迫學生,把學生當成只會學習的機器人。積極的鼓勵,才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要想學生取得好成績,家長也得跟著不斷進步從小引領學生養成樂觀、自律的態度。快樂高效的學習氛圍,才是學生成才的有效保障。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