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日本間諜悄然潛入邯鄲彭城古鎮,拍下了垂涎已久的磁州窯

故鄉的舊影 發佈 2023-12-21T12:03:59.330330+00:00

上世紀20年代,日本人向我國內地派出了許多間諜,他們以探險家和學者的身份作掩護,在我國各地收集自然、地理、歷史變遷和社會風貌等方面的資料,其中拍攝照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上世紀20年代,日本人向我國內地派出了許多間諜,他們以探險家和學者的身份作掩護,在我國各地收集自然、地理、歷史變遷和社會風貌等方面的資料,其中拍攝照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這些照片結集成《滿蒙大觀》、《亞東印畫輯》等攝影雜誌出版,目的是通過媒體向日本國民介紹,喚起人們對我國的關心,為進一步侵華創造條件。今天我們選取了其中的一組拍攝於1927年的邯鄲磁州窯的照片,以饗讀者。

1927年,位於邯鄲彭城鎮的磁州窯場。磁州窯位於河北邯鄲峰峰礦區的彭城鎮,磁州窯是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日本人對磁州窯垂涎已久,他們派出了間諜,對磁州窯和彭城古鎮進行了細緻的調查。

1927年,彭城鎮巍峨壯觀的城樓。彭城古鎮坐落於河北西南部,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鎮,彭城鎮素有「北國瓷都」之稱。因為磁州窯的存在,彭城鎮有了「千里彭城,日進斗金」之美譽。

1927年的彭城古鎮,深深的黃土溝壑里,兩個推著手推車的行人,艱難行走在狹窄的小路上。小路兩側是厚重的黃土地層,磁州窯的原料土便來自於此。

1927年的磁州窯內部。兩個小男孩正坐在窯里準備燒制的瓷器上。這兩個男孩衣衫盡污,應該是磁窯里僱傭的小工人。

1927年的磁州窯,一個面孔黝黑的老人正在給陶坯上釉。上釉就是給瓷器施釉,又稱掛釉、罩釉。是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上釉的方法有蘸釉、盪釉、澆釉、刷釉、吹釉、輪釉等多種。

1927年,磁州窯出產的陶瓷器皿。磁州窯最突出特點是淳樸、粗獷,大件器皿豪放雄偉,端莊古樸。小件器皿製作精美,靈巧實用。

1927年的邯鄲響堂山,響堂山又稱鼓山,西連太行山脈,東瀕冀南平原,漳河蜿蜒其南,洺水逶迤在北,滏陽河發源於其中,自古就是風景勝地。

1927年,南響堂山的石窟。響堂山石窟開鑿於北齊時代,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石窟均營鑿在鼓山石岩中。石窟幽深,人們在山洞裡拍掌甩袖,能聽到洪亮的回聲,故名「響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