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05|揭秘榆樹最早的燒鍋,它為啥叫聚成發?

每日漢字 發佈 2023-12-21T13:49:51.440606+00:00

1812年,嘉慶十七年,聚成發燒鍋正式掛牌營業。開業當年白酒產量就達到了300多噸。那麼,聚成發燒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圖片來源網絡燒鍋接酒「聚成發燒鍋」是有兩個詞組成,一個是「聚成發」,一個是「燒鍋」。

1812年,嘉慶十七年,聚成發燒鍋正式掛牌營業。開業當年白酒產量就達到了300多噸。

那麼,聚成發燒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燒鍋接酒

「聚成發燒鍋」是有兩個詞組成,一個是「聚成發」,一個是「燒鍋」。

「聚成發」由三個字組成,一個是「聚」,因為那時榆樹市人民大多來自山東,聚集到榆樹生活,十分不易。這個「聚」字打的是感情牌,我們都是老鄉,聚到一起,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幫忙。「成」字則是美好的祝願,希望大家都能「成事」。「發」字則是最樸素的期盼了,大家在榆樹這片沃土生活,能夠發家致富。

這三個字是姜言潤提出來的,姜振海非常認可,寓意非常好。「燒鍋」兩個字,則是姜言潤巧遇滿族釀酒大師李博炎後,認為一定要加上「燒鍋」兩字。




滿族釀酒

熟悉歷史的小夥伴都清楚,中國釀酒技術雖然歷史悠久,但是蒸餾技術卻是在北方興起的,契丹皇族、女真皇族、蒙古皇族都掌握了蒸餾技術的真諦,能夠讓酒的度數提高到60度。李博炎作為女真族後裔,釀蒸餾技術非常高超。

蒸餾技術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利用酒精的沸點(78.5℃)和水的沸點(100℃)不同,將原發酵液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蒸出和收集到高度的酒精成分。因為在蒸餾的時候都要用燒鍋,所以北方人大多管這種高度酒叫做「燒鍋」。所以,姜言潤就想到了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用上「燒鍋」兩個字。

後來,在姜言潤的力邀下,北方蒸餾酒技術女真皇族傳承人李博炎加入了聚成發燒鍋,成為聚成發燒鍋第二代傳承人。




李博炎先祖是金代女真皇族,負責皇室釀酒。後來,隨著金代的衰弱,李博焱先人被迫改姓為李,世代相傳女真皇室的釀酒技藝。

飽含契丹、女真、蒙古釀酒技術真諦的李博炎加入後,讓珍藏皇族多年的釀酒技術重新回歸,聚成發燒鍋一下子成為孤榆樹屯的翹楚,當地人喝酒必喝聚成發燒鍋。

作為聚成發燒鍋第一代傳承人的姜言潤心胸寬廣,經常和李博炎一起商討釀酒技術,不斷提升白酒的口感和飽和度。

他們認為想釀好酒要有好糧,榆樹位置優越,日照時間長,釀酒的高粱種植面積大,長得果實飽滿;釀好酒要有好水,一條松花江將長白山泉水輸送到了榆樹城邊;所以他們不惜到松花江拉水,用這樣的水釀出的酒的確味道不同。

好水好糧加上昌邑老家,姜言潤和李博炎高超的釀酒技術的釀酒技術,終於釀出了香味四溢的美酒,聚成發燒鍋由此名聲大振,顧客盈門。榆樹人本來好喝酒,喝酒必首選聚成發燒鍋釀製的烈性老白乾。

不過,就在當年,姜言潤和李博炎又萌生了一種想法,要引進酒海!

什麼是酒海呢?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儲存白酒的工藝。

酒海是一種大型的盛酒容器,因盛酒量多,故稱「海」。《漢語大詞典》對於酒海的定義是:一種大型的盛酒容器,因盛酒量多,故稱「海」。而酒海作為白酒釀造工藝中比較獨特的儲存容器,有著近千年的歷史。

它是古人採用荊條或木材編織成大簍,內壁以血料、石灰等作為粘合劑,糊以上百層麻苟紙和白棉布,然後用蛋清、蜂蠟、熟菜子油等以一定比例塗擦、晾乾而成。特殊的血料工藝使得酒海「裝酒滴酒不漏,裝水揮失殆盡」。每個酒海可儲酒5到8噸,是世界釀酒行業傳統儲存單體較大的容器。

姜言潤和李博炎把這個想法和姜振海溝通下,姜振海非常贊同。此後,聚成發燒鍋陸陸續續地製作酒海。酒海的作用是什麼呢?聚成發的酒海又有何特色呢?我們下期揭曉。

全媒體矩陣在這裡哦

關注的人都說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