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速讀丨小腸梗阻易誤診,診療要點一文匯總

醫脈通消化科 發佈 2023-12-23T02:57:52.688438+00:00

腸梗阻是急診外科常見的急腹症之一,發病緊急情況僅次於急性闌尾炎及膽道疾病,位居第三位,根據梗阻部位可分為小腸梗阻和結腸梗阻。小腸梗阻常見的症狀為腹痛、嘔吐、腹脹和肛門停止排氣排糞。病情變化快,鑑別診斷困難,如診治延誤或不當,則後果嚴重。

腸梗阻是急診外科常見的急腹症之一,發病緊急情況僅次於急性闌尾炎及膽道疾病,位居第三位,根據梗阻部位可分為小腸梗阻和結腸梗阻。

小腸梗阻常見的症狀為腹痛、嘔吐、腹脹和肛門停止排氣排糞。病情變化快,鑑別診斷困難,如診治延誤或不當,則後果嚴重。快速精準地檢查確診、及時果斷地進行治療是小腸梗阻診療的關鍵。

病因

約2/3的小腸梗阻是由手術所致的腸粘連造成的,雖然大部分患者在術後1年內出現,但有15~50%的患者可在術後10年後發生小腸梗阻。急腹症患者中有20%為粘連性小腸梗阻

依據病因,可將小腸梗阻分為機械性小腸梗阻、動力性(麻痹性)小腸梗阻、血運性小腸梗阻和不明原因的小腸假性梗阻4類。

診斷

不論應用何種診斷措施,都應將目標關注於:

(1)鑑別機械性腸梗阻與動力性腸梗阻;

(2)形成梗阻的病因學診斷;

(3)區分部分(低位)梗阻和完全性(高位)梗阻;

(4)明確是否發生了腸絞窄和腸壞死。

詳細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是小腸梗阻初步診斷的臨床依據。高質量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仍是腸梗阻規範化診療的重要環節;結合簡單的實驗室檢驗和影像學檢查,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基本判斷,提高診斷的及時性和準確率,同時降低對特殊檢查的依賴性。

小腸梗阻的非手術治療

治療小腸梗阻,首先需明確是予以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以及手術時機的選擇。有80%~90%的腸梗阻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療。在無腹膜炎體徵的患者中,保守治療的成功率可以達到90%。

非手術治療策略與基本原則

國外多部共識均提出,如沒有腹膜炎、腸壞死及腸缺血的小腸梗阻,推薦先行嘗試非手術治療,尤其對於重要器官存在合併症、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手術治療風險較大的患者,多選用非手術治療。

小腸梗阻非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點:

(1)禁食、補液、補充水電解質,超過1周的禁食患者需腸外營養治療;

(2)胃腸減壓,可減輕腸道內壓力,進而減輕梗阻症狀;

(3)疼痛較明顯的患者可使用解痙藥物,但避免使用止痛藥物;

(4)動態監測腹部體徵的變化,定期進行影像學評估判斷病情變化。

參考文獻

[1]陳啟儀, 姜軍. 小腸梗阻診斷與治療再認識[J].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2017, 20(10):5.

[2]田春江, 周則衛. 經鼻型腸梗阻導管在小腸梗阻診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誌, 2018, 6(1):5.

[3] 葉樂平, 吳興旺, 許建明. 小腸梗阻病因診斷方法的臨床研究[J]. 中華消化雜誌, 2015, 35(4):4.

[4]余浩, 尹純林, 李賀,等. 影響小腸梗阻治療方式選擇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 當代醫學, 2022, 28(15):4.

[5]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國國際醫療保健促進交流會外科康復促進學分會. 小腸梗阻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2023,26(05):401-40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