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麒麟閣、東漢雲台,唐朝凌煙閣,古代表彰功臣的至高榮譽

清風明月逍遙客 發佈 2023-12-27T21:59:36.848760+00:00

西漢有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有雲台二十八將,唐朝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藉此特恩殊榮來宣揚天下隆平, 激勵效忠朝廷,深契用人之理,是一次性、大規模、高規格的集體褒獎 , 極具社會的轟動性、個人的榮耀性與名望的永久性。

西漢有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有雲台二十八將,唐朝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藉此特恩殊榮來宣揚天下隆平, 激勵效忠朝廷,深契用人之理,是一次性、大規模、高規格的集體褒獎 , 極具社會的轟動性、個人的榮耀性與名望的永久性。

漢宣帝劉詢登基二年後,就聯合烏孫國共同出兵擊敗了匈奴,匈奴從此陷入國力日漸孱弱之境。五鳳元年(公元前57)匈奴內亂,五單于爭位,匈奴實力更是大損,南匈奴呼韓邪單于雖得倖存,但又被其兄郅支單于擊敗,呼韓邪單于甘露元年(公元前53)決定對漢稱臣,以求保全,並於甘露三年(前51)正月親赴甘泉宮朝見漢宣帝。漢宣帝派兵助呼韓邪單于「誅不服」,從此漢威大振,西域諸國皆從畏懼匈奴而輕漢轉向尊漢而疏遠匈奴。

呼韓邪單于的歸附不僅是漢代在漢匈戰爭中取得絕對主動權的象徵,而且是漢室中興的重要標誌,正所謂「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這一年,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漢宣帝命人繪製《麒麟閣十一功臣圖》,不僅是對當朝股肱之臣的肯定,而且是對自身的肯定。

入選麒麟閣十一功臣的是: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這十一位功臣的入選,除了漢宣帝的個人好惡和功臣官位等級高低的標準,十一位功臣大多有擁立之功和輔佐之功。

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建立東漢政權過程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位大將的畫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

這二十八將是跟隨劉秀征戰的開國元勛,分別是: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朱祐、祭遵、景丹、蓋延、銚期、耿純、臧宮、馬武、劉隆、馬成、王梁、陳俊、杜茂、傅俊、堅鐔、王霸、任光、李忠、萬修、邳彤、劉植。他們支持劉秀平定河北,統一天下,君臣之間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 ,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漢宣帝、漢明帝圖寫功臣肖像的動機比較純正,感情真摯,都是有感而發的自然流露,然而到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太宗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套住這些桀驁不馴的厲害角色,更多的是出於政治謀略的安排和帝王術的施展,用圖畫的形式要永久性地表彰24名功臣,以此成為規範和塑造士紳的榜樣和楷模。

為何要安排24人呢?古人認為「象二十四氣以佐天」,安排24人進入凌煙閣,這些功臣身份上有文臣有武將,性格上有剛猛有文雅,模擬一年中的24個節氣,象徵一年四季全天候為唐太宗服務。

不過,唐太宗大詔令中提到的24名功臣中,殷開山、劉政會、屈突通、杜如晦、張公瑾、柴紹、秦叔寶、虞世南、長孫順德、李孝恭、段志玄、魏徵等12位已經不在人世了,能夠在生前到凌煙閣看到自己肖像的只有11位。

漢宣帝圖像上承武帝開疆拓土,杜絕外患,下昭宣帝中興;漢明帝圖像上基光武中興,下啟明、章之治;唐太宗圖像上追開國建唐,又現「貞觀之治」,後有開元盛世,業績皆奠於漢唐,甚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之上,圖像功臣震古爍今,光耀千古。後世也往往將有麒麟閣十一功臣、雲台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提有「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畫圖麒麟閣」等詩句流傳,以為人臣榮耀之最。

漢唐集體褒獎名臣勛將,它的原則是官職有限而功臣無限、官爵有極而臣功無極。帝王為了獎賞功臣,有時就需要在普通的普升犒賞渠道之外另闢精神性的特別獎勵。圖像功臣的遴選非常嚴格的,不但人數甚少,而且唯功德是舉,因此入選者自然萬眾矚目,身價百倍。另外,能夠與陪葬帝陵、從祀廟廷、冢似名山之類身後恩典相比,入畫台閣尚可增添生前風光。而且功臣畫像恭藏於皇宮台閣,供後世君臣瞻仰,歷代尊奉禮敬,可謂與王朝共始終。

據考證,漢唐兩代詔令為功臣圖像的共有七帝九次,頻率上前疏後密,遴人上前精後濫,輿論上前尊后卑,功效上前巨後微。

宋代繼承漢、唐為功臣繪像的傳統,在顯謨閣、景靈宮、昭勛崇德閣舉行過幾次大規模圖繪活動。宋代功臣畫像具有五個鮮明特點:所繪功臣時間跨度較長、覆蓋面較廣;在文武大臣比例上,體現出宋代「重文輕武」的時代特徵;與功臣配享這一古代祭祀體制有著密切關係;與貫穿北宋、南宋的文人黨爭現象相呼應;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常態化遴選畫像功臣標準。

清朝乾隆年間,為宣揚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紀念平定邊疆叛亂並功績突出的功臣,乾隆皇帝曾先後四次繪製畫像功臣像280幅陳列於紫光閣中,無論數量、規模還是影響都遠超前代。但真正讓人稱讚與信服的只有麒麟閣十一功臣、雲台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其一,唐代宗以後的六次圖像,當時內有宦官弄權,朋黨傾軋,外有藩鎮割據,狼煙四起,還時有叛將逼京,帝君出奔,特別是昭宗,前受制於宦官,後被脅於朱溫,時局如此還強為所謂「功臣」圖像,以致圖像之賞既繁又濫。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使後代君主大為顧忌,寧願採用其它嘉賞方式。

其二,圖像的功臣叛逆謀反之事時有發生,如貞觀功臣侯君集參與太子承乾謀反,被斬於市;張亮被告交通術士,養義子五百,陰圖謀反被誅等等,使圖像之莊嚴神聖黯然失色。

其三,漢唐君主有一種恢宏自信的氣度,對功臣勛將大抵優容寬待,陪葬帝陵、圖像功臣之類恩典均產生於此時絕非偶然。唐後封建專制愈益嚴酷,君主獨裁愈益殘暴,刻薄寡恩已成君主通病,殺開國之臣成為慣例,如朱元璋。

其四,開國君臣關係微妙,功勳將臣如履薄冰,能保全身家性命已屬萬幸,斷沒有「功成畫麟閣」的奢望。

無論是麒麟閣、雲台、凌煙閣,還是顯謨閣、景靈宮、昭勛崇德閣、紫光閣,褒獎功臣都是古代帝王用來籠絡人心的慣用手段,以求能夠做到賞不逾時,上下皆歡,君臣共利共榮的局面。在這一點上,留給我們後人很多的啟示和遐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