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臨港開始不賣地了

真叫盧俊 發佈 2024-01-02T01:09:29.955186+00:00

上海每年都會有一個全年供地計劃,今年的已經出來了。有幾個核心關鍵數據,依然能夠看到上海土地市場供應的穩定。

上海每年都會有一個全年供地計劃,今年的已經出來了

有幾個核心關鍵數據,依然能夠看到上海土地市場供應的穩定

商品房住宅供應505-605萬㎡,市中心黃浦依舊以舊改為主,閔行、普陀、虹口加大了供地的比例

除此之外,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細節是

臨港土地供應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地下滑

去年,2022年臨港的供地計劃還有190-200萬㎡,前年,2021年也有60-80萬㎡,而今年卻跌落到了20-25萬㎡

這什麼概念,直接約是去年的十分之一,意味著臨港今年減少了將近90%的供地比例,是五個新城裡最低的,連金山都不如

關於臨港,這是一個不太出乎意料,但著實挺令人感概的變化

細微數字的改變背後

代表著臨港此時此刻什麼樣的態度,以及此時此刻面臨著怎樣的狀態


01

為什麼會感慨,來感受下臨港的「過山車式賣地」

標題說的不賣地,當然不是完全不賣,而是大幅縮減了供地比例

之所以臨港會被關注到土地的變化,是因為之前賣地有點太誇張

直接來看,2022年,臨港一個板塊的供地面積,就超過了其他新區之和,達到驚人的190-200萬㎡,按照容積率為2計算,供應的房源將達到4萬套

去年,供地量占據了上海全市整體的1/3,這就意味著2023年往後的新盤中,臨港新房,肯定會呈現供應井噴

但是實際上,再看住宅供應方面,早就已經供過於求

說到底,臨港目前還能再賣幾套房子,夠賣幾年?

有人統計過這個數字:2023年臨港預計供應約3.5萬套左右住宅,相當於2022年2.5倍

按這兩年臨港的去化速度來看,臨港一年新房成交量最多也只有1萬套,所以光是目前的新房存量,就夠臨港再賣三年,綽綽有餘

也正因為供應井噴,今年以來我們發現,臨港新房的去化數據實際上進入了慢行通道

目前臨港的項目基本都不觸發積分,且認籌率不高

來看幾個新房案例:今年上海目前為止的前幾個批次,臨港在售的新房,基本都沒有觸發積分

且認籌率較低,部分連30%都不到

臨港樓市肉眼可見的沒有當初那般火熱,與2021年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據統計,2023年,臨港待售在售的項目,就有32盤之多,房地聯動價都在3萬/平左右出頭,差不多的價格、差不多的產品,肯定要陷入競爭紅海

再看二手房,顯然也遭遇了新房的擠壓

當初炒上天的臨港二手房賣到6.5萬,也最終擠掉了泡沫,目前臨港最貴的二手房,均價也只有4.3萬/平

未來三年,臨港的供地減少了,但是新房供應不會減少,二手房也會受到新房的擠壓,價格回到合理的軌道上來

臨港樓市,現在差不多回歸到它本該有的真實樣子了


02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臨港緊急叫停土地供應的原因

為什麼一直是郊區供應主力的臨港,說不賣就不賣了

臨港大有壯士斷腕般的果決,除了新房供應過大,我們結合人口數據來看,就知道這是不得已之舉

說實話,這有點老生常談,但不得不說,也是臨港必須要直面的問題

之前我們也有寫過這樣的文章,拋開那個遠期規劃的250萬的大目標不談

2025年,臨港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臨港新區片發展人口指標為常住人口80萬

距離2025年只有3年不到的時間,截止2021年臨港的常駐人口為45萬,這相當於還差35萬,幾乎是一半

意味著接下來的2年內,每年需要有17-18萬的人口淨流入

這什麼概念呢?2022年全上海落戶的人數是63536人,臨港每年將面臨約3倍於全上海市落戶人數的挑戰

這顯然是一個不易實現的目標

再來感受下,整個上海外來人口增速整體放緩的現狀,你就知道這有多難了

去年全上海常住人口減少了13萬,是有史以來出現的第三次減少,且是減少幅度最大的一次

所以,人口增速放緩,不僅是臨港要面對的難題,而是在整個上海人口增速都放緩的大背景下,迎接的一大挑戰

也因此臨港要在這個大背景下,完成自己的250萬遠期使命和80萬小目標

估計要出台所謂「逆天」的政策才可以,但目前來看,這顯然不現實

按常規速度,臨港人口的增速,實際上沒有能夠匹配房地產開發的速度

顯然,臨港比我們想像中更快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03

人口沒有強導入,臨港留人的方法目前也還比較單一

我們看到臨港這麼多年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夯實產業

最近的新聞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沒有

4月9日,臨港管委會與特斯拉簽約

特斯拉將在上海臨港建造新的超級工廠,專門生產特斯拉儲能產品Megapack

曾經爭得你死我活的特斯拉第二工廠,最後還是選擇了臨港,而目前臨港不僅擁有特斯拉超級工廠,同時也擁有特斯拉超級儲能工廠,進一步穩固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布局

當然還有前段時間的「東方樞紐」規劃,臨港也是也是毫無疑問受到了直接的利好

從地圖上看,臨港和上海東站其實離得不遠,所以臨港區域的人通勤時間也會進一步縮短

未來兩港快線(南匯支線)可直達上海東站,計劃2025年通車,將與機場聯絡線跨線貫通運行,預計從105開放區站最快15分鐘到浦東樞紐

解決了交通問題,對臨港之後的產業發展,人口導入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等到那時候,再提高房地產開發的速度,也不遲,且更穩妥

一方面,住宅降低供地比例,另一方面,臨港產業發展頻頻有大動作

臨港正在不斷鞏固自己在工業發展的穩健位置

但是,如何留住這些人在這裡定居生活

不得不承認,臨港的生活氛圍、配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滿眼看到的是這裡的潛力,但是在城市的基礎配套上

比如商場配套,文化設施、城市基建的繁華活力程度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簡單來說就是

城市的活力標準是二、三產業,臨港的城市活力不夠,所以對人口吸引力還不夠

所以即便有很多產業落地,這裡還遠未達到「城市」的宜居程度

在這個人口大背景下,臨港目前的發展方向更朝著

吸引人來工作→希望他們留下來→最後定居臨港,成為臨港人

目前的住宅開發和供應,肯定是足夠這幾年的人口增量的,發展的重點應該向第二、第三產業,等到臨港真正有了一個獨立濱海新城的雛形,才能吸引更多人來

這才是臨港接下來想要做的


04

所以,目前緩一緩臨港的房地產開發速度,這其實也是一個好的信號

對於全國而言,新區實在太多了,我國當前全國縣及縣以上正在建設的新區足足有3500個,它們所規劃人口總量達到34億,可以裝下接近一半的世界總人口

很多新區淪為空城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新區的發展最難的部分,就是要在合適時候,戒掉地產開發,回歸招商引資,發展城市活力

所以,此時此刻臨港放緩賣地速度

這個動作說明,目前的臨港正在追求一種平衡,是產業發展和房地產開發的平衡,同時也是這個板塊職住的平衡

顯然,臨港並不想成為一個純靠房地產驅動發展的新區,它未來會將自己的目光更多聚集在產業,配套上

我們需要做的是給臨港的資源填充,留一點時間

交通也好,產業也罷,各方政策傾斜下臨港人才依然會持續湧入,且帶著頂層的意志而來

潛藏的巨大人口紅利就在眼前,只不過會平緩釋放,將時間周期拉長

而現在,臨港選擇不再瘋狂買地的背後,也是想要給到這個被賦予希望的新區,一個更好的交代,一個更合適的開發節奏

換句話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信號

二手價格有降低,新房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如果要在上海投資,臨港的未來依然有想像空間

至於那些真正想要在臨港安家落戶的人

新房選擇餘地多的現在,就是他們最好的時候了

以上為正文,來自喬不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