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重塑腸道微環境,促進羅伊氏乳桿菌生長,抑制腸癌發生

醫學顧事 發佈 2024-01-02T07:11:02.842310+00:00

他汀抗癌的機制,又有了新發現。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在著名期刊《自然·微生物學》雜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1]。


他汀抗癌的機制,又有了新發現。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在著名期刊《自然·微生物學》雜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1]。他們基於臨床研究樣本、小鼠模型和患者隊列研究,首次發現他汀類藥物能重塑腸道微環境,促進益生菌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生長,並產生吲哚-3-乳酸(ILA)調節腸道免疫,進而抑制腸癌發生




論文首頁截圖


對於他汀具有預防腸癌的潛力這一點,我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畢竟,近及來有大量的流行病學和臨床前研究表明,使用他汀類藥物與腸癌發病率降低之間存在關聯[2-4]。然而背後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闡明。兩個與機制相關的研究。


2018年底,哥倫比亞大學的Carol Prives團隊在《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5],他們發現P53失去功能時,甲羥戊酸途徑就會失控,進而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巧的是,他汀正是靶向甲羥戊酸途徑


在2021年底,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James C.H. Hardwick團隊又發現,他汀防腸癌的潛能與SMAD4的表達水平有關[6]。


這一次,房靜遠團隊將目光投向了腸道微生物。畢竟腸癌的發生與腸道微生物密切相關,而且2020年也有研究發現他汀可以改善人體腸道微生物[7]。


他們首先基於仁濟醫院5703名腸癌患者的數據,證實了阿托伐他汀有防腸腺瘤(CAR)復發的能力(不服用 vs 服用:41.8% vs 52.4%,P=0.0104)。緊接著,他們在結直腸癌小鼠模型ApcMin身上檢驗了阿托伐他汀抗腸癌的能力。與不使用阿托伐他汀的小鼠相比,使用的小鼠腸道腫瘤數量更少和體積更小。此外,他們還證實,阿托伐他汀的這種抗癌效果不依賴於降脂作用


臨床數據和小鼠模型均表明,他汀有抗癌潛力


要想確定腸道微生物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抗生素治療和糞菌移植實驗必不可少。


結果如房靜遠團隊所料,抗生素雞尾酒處理之後,阿托伐他汀抗癌的魔法消失了;不過,在給小鼠移植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療的小鼠的糞便微生物之後,差異又出現了。這兩個實驗證明,他汀的抗癌作用確實依賴於腸道微生物。


是腸道微生物無疑了


16S rRNA測序揭示了真相。


原來阿托伐他汀重塑了腸道微生物群。


而且,在阿托伐他汀治療後,腸道微生物群的α多樣性增加,乳酸菌顯著富集


阿托伐他汀治療後,小鼠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


在進一步分析9種乳酸菌的數據之後,羅伊氏乳桿菌浮出水面


為了證實羅伊氏乳桿菌確實是幕後推手,房靜遠團隊在20名健康志願者身上開展了為期5天的探索性試驗。結果發現,阿托伐他汀治療後,羅伊氏乳桿菌的豐度明顯增加。


是羅伊氏乳桿菌沒跑了!


是它是它就是它


奇怪的是,在體外實驗環境中,阿托伐他汀並不能促進羅伊氏乳桿菌的生長


這讓房靜遠團隊想到,阿托伐他汀可能改變了腸道微環境,讓腸道變得更適合羅伊氏乳桿菌繁殖。


結腸上皮細胞的RNA測序數據揭示了真相:阿托伐他汀抑制了腸上皮細胞Ido1的表達,限制了腸上皮細胞對色氨酸的消耗,導致腸道色氨酸濃度增加,如此一來,「喜食」色氨酸的羅伊氏乳桿菌就可以大量繁殖了。IDO1抑制劑epacadostat也可以促進羅伊氏乳桿菌的增殖。


原來是IDO1和色氨酸


巧的是,色氨酸不僅養育了腸道的羅伊氏乳桿菌,色氨酸被羅伊氏乳桿菌代謝後產生的吲哚-3-乳酸(ILA)竟然是抗癌的關鍵所在。如果羅伊氏乳桿菌失去合成ILA的能力,它的抗癌活性也就消失了。


前面那20個健康志願者的數據也證實,阿托伐他汀干預後,健康志願者的糞便ILA濃度也有所增加。


關鍵的ILA浮出水面


在研究的最後,房靜遠團隊探討了阿托伐他汀通過腸菌抗癌的機制。


簡單來說,阿托伐他汀抑制了腸道上皮細胞Ido1的表達,提升了腸腔中色氨酸的濃度,促進羅伊氏乳桿菌增殖並產生ILA,ILA導致腸道中促腸癌的TH17細胞減少,最終達到抑制腸癌發生的目的


機制示意圖


總的來說,房靜遠團隊的這項研究讓我們對他汀類藥物的抗癌機制有了新見解。更重要的是,這個研究還提示,羅伊氏乳桿菌或ILA干預,或是腸癌化學預防的有效策略。


最近羅伊氏乳桿菌真可謂風頭無兩。


就在本月初,匹茲堡大學團隊在《細胞》發表一項重要研究成果,首次證實口服羅伊氏乳桿菌可進入腸道外的腫瘤,羅伊氏乳桿菌代謝色氨酸的另一種產物吲哚-3-甲醛(I3A)能夠增強CD8+T細胞功能,促進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


如果將這兩個研究結合在一起看,或許能解釋他汀類藥物為何還與前列腺癌、腎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腸道外腫瘤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如此看來,羅伊氏乳桿菌真的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益生菌。




參考文獻:

[1].Han JX, Tao ZH, Wang JL, et al. Microbiota-derived tryptophan catabolites mediate the chemopreventive effects of statins on colorectal cancer. Nat Microbiol. 2023. doi:10.1038/s41564-023-01363-5

[2].Poynter JN, Gruber SB, Higgins PD, et al. Statins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5;352(21):2184-2192. doi:10.1056/NEJMoa043792

[3].Cheung KS, Chen L, Chan EW, Seto WK, Wong ICK, Leung WK. Statins reduce the progression of non-advanced adenomas to colorectal cancer: a postcolonoscopy study in 187 897 patients. Gut. 2019;68(11):1979-1985. doi:10.1136/gutjnl-2018-317714

[4].Ren QW, Yu SY, Teng TK, et al. Statin associated lower cancer risk and 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Eur Heart J. 2021;42(32):3049-3059. doi:10.1093/eurheartj/ehab325

[5].Moon SH, Huang CH, Houlihan SL, et al. p53 Represses the Mevalonate Pathway to Mediate Tumor Suppression. Cell. 2019;176(3):564-580.e19. doi:10.1016/j.cell.2018.11.011

[6].Ouahoud S, Jacobs RJ, Kodach LL, et al. Stati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expressing SMAD4. Br J Cancer. 2022;126(2):297-301. doi:10.1038/s41416-021-01604-6

[7].Vieira-Silva S, Falony G, Belda E, et al. Stati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prevalence of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Nature. 2020;581(7808):310-315. doi:10.1038/s41586-020-2269-x

[8].Bender MJ, McPherson AC, Phelps CM, et al. Dietary tryptophan metabolite released by intratumoral Lactobacillus reuteri facilitates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reatment. Cell. 2023;S0092-8674(23)00271-4. doi:10.1016/j.cell.2023.03.01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