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把他當兄弟、當朋友,他卻對關羽心懷不滿,原因有三點

冰壺素月醉紅顏 發佈 2024-01-07T17:46:01.156968+00:00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趙雲趙子龍。關羽把子龍當兄弟,這可是關羽親口說出來的,不是我向壁虛構的。我們看《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由此可見,關羽認可趙雲跟他相提並論,同列五虎上將。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趙雲趙子龍。關羽把子龍當兄弟,這可是關羽親口說出來的,不是我向壁虛構的。

我們看《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

「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

由此可見,關羽認可趙雲跟他相提並論,同列五虎上將。

關羽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和劉備的宜城亭候地位相等;曹操對關羽禮遇空前絕後;加上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創始人地位和赫赫威名以及勞苦功高,使得他眼高於頂、目中無人。而關羽能對趙雲在公開場合親口稱為兄弟,揆情度理,這是關羽的肺腑之言。這也是關羽從來沒有過的。公開場合,關羽除了稱呼劉備為大哥、張飛為三弟,再沒有把任何人當做兄弟的,對於趙雲這也是絕無僅有的評價了。

關羽當時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大集團公認的第一武將。曹操對關羽推崇備至,劉備對關羽情同手足,孫權對關羽則是恨之入骨……

關羽也因為自己的盛氣凌人,得罪了曹魏集團除了張遼以外的所有大將;得罪了孫吳集團的所有大將;劉備集團則只有趙雲公開表示不滿,還是在他死後。

除了趙雲以外,沒有任何敢對關羽表示不滿或者是不敬。即使是諸葛亮也不敢對關羽絲毫假以辭色。

趙雲對關羽的不滿從兩點可以看出來:

第一、趙雲對關羽的稱呼。

趙雲自始至終都稱呼關羽為「關將軍」。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稱呼呢?當然是不冷不熱、不卑不亢、不遠不近、若即若離的一個稱呼,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你姓關是吧?是一個將軍更是名副其實是吧?那好,我就稱呼你為「關將軍」,一點毛病沒有吧?就像當年關羽對呂布,一口一個「呂將軍」如出一轍。

這種稱呼明顯就是:

你厲害是吧?俺不招惹你就是了,但是俺心裡其實不服你……

不服你,就是不服你……

反觀趙雲對張飛的稱呼就豐富多了,有時候稱呼「翼德」顯得平起平坐又親密無間;有時候稱呼「張將軍」,顯得畢恭畢敬;有的時候則稱呼「三哥」,那就更是顯得推心置腹、甘當小弟了……

第二、是最關鍵的一點,阻止劉備給關羽報仇,理由竟然詆毀劉備是以私廢公。

劉備給關羽報仇是報私仇嗎?當然不是,原因就是:

劉備已經稱帝,根據古代的政治倫理——天子無私事。就是說皇帝的事情沒有私事,皇帝的仇恨也不算私仇。

由此可見,劉備替關羽報仇不是私仇。

關羽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他跟東吳的仇恨也不是私仇。

關羽是蜀漢集團的東線總指揮,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代表蜀漢的,不是他的個人行為。

關羽的死因是為了討伐曹魏戰死的。按照趙雲自己的說法,國賊是曹魏,關羽是因公殉職的,殺死他的人自然也是國賊。

「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

這就是趙雲諫阻劉備東征的理論依據。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關羽是因為討伐國賊才被孫權殺死的,而孫權竟然不是國賊。既然他不是國賊,為什麼要幫助國賊殺死關羽呢?如果不是孫權搗鬼,國賊難道不是被關羽差點滅了嗎?趙雲的見識實在是令人無語,劉備看在他多次保護自己父子的份上,沒有跟他計較。

孫權已經稱吳王,按照「白馬之盟」,劉備也必須討伐東吳。

「白馬之盟」是劉邦倡導的,口號就是

「非劉姓而稱王,天下共討之。」

劉備既然以繼承漢室為正統,就得維護漢朝初期所制定的政治秩序,對於稱王的曹操和孫權必須一視同仁,把他們都當成國賊來討伐。

關羽因公殉職,趙雲竟然不惜忤逆皇帝,阻止劉備出兵;由此可見,他對關羽的不滿到了何種程度。

趙雲對關羽不滿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關羽三刀砍死文丑,讓趙雲終生失去了打敗文丑、一雪前恥的機會。這讓趙雲捶胸頓足,遺憾終身。

大家都知道:正是因為關羽三個回合斬殺了文丑,讓很多人認為關羽的武功修為遠勝趙雲。因為,趙雲曾經六十多回合,拿不下久戰疲勞的文丑。

關羽卻三個回合,就打跑了文丑。打跑了,你就讓人家跑就是了,幹嘛非得追上去殺了人家?這不純粹是為了證明自己比趙雲厲害嗎?

趙雲大戰文丑六十合不分勝負,天下皆知;而關羽三個回合斬殺了文丑,有目共賞,請問他兩個誰更勝一籌?

所以說,關羽當時應該留著文丑,讓趙雲以後有機會斬殺了他,這就叫做:

「冤有頭,債有主。」

你關羽已經打跑了文丑,大家鐵定了認為你比文丑強,何必要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不留一個給子龍澄清一下的機會呢?

趙雲當時聽說了此事以後,只能仰天長嘆,哀嘆失去了證明自己可以鶴立雞群的機會。

第二、華容道放曹。

按說這個跟趙雲似乎無關。

但是放曹以後的結果讓趙雲非常不滿。因為,結果證明了關羽可以不遵守軍令,把令箭當雞毛。

這可是趙雲最反感的。趙雲秉持人人平等、官兵平等,對關羽的特殊化最為反感。

我們知道,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每次打了勝仗,對諸葛亮的賞賜,他一律都是平分給屬下士兵,從來沒有自己獨吞。

趙雲在小節上從來不讓自己有任何污點;關羽則是不拘小節,只是大節不虧,甚至為了實現大義,自己甘願背黑鍋、刷污點。像降曹就是為了保護二位嫂子,自己忍辱負重,甘當令人不齒的投降者;放曹,則是為了平衡孫權,自己甘願背著違背軍法的黑鍋一輩子……

第三、攻取長沙,關羽的傲氣令趙雲感到不舒服。

「子龍取桂陽,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軍去……雲長去必須多帶軍馬。」

這是關羽攻打長沙臨行前,諸葛亮的原話。諸葛亮的意思就是讓關羽至少也帶三千軍馬,礙於黃忠的存在,應該還可以多帶一些兵馬。而關羽呢?絲毫不顧及趙雲和張飛的臉面,竟然當場表態,只帶自己的五百校刀手。

哪有這麼辦事的?這不明擺著要顯擺自己比翼德和子龍技高一籌嗎?

張飛如親兄弟,自然不會計較那麼多。但是,趙雲剛剛加入不久,剛剛有點突出的表現,就被關羽打壓下去了。趙雲心裡的不舒服不言而喻了。自此以後,趙雲對關羽的目無餘子開始倍加反感。不過,礙於關羽的地位,他也只好忍氣吞聲,直到關羽死後,他對關羽的不滿和偏見終於暴露無遺。

趙雲堪稱三國時期南金東箭一般的人才,的確是不可多得,他的道德潔癖也無與倫比;但是就甘於犧牲自己的名節,為了實現遠大理想而負重致遠這一點,就遠遜關羽。

關羽可以對曹操虛與委蛇,對呂布忍氣吞聲,對孫權大聲斥責,對諸葛亮有恭有倨……後期,人們追封關羽為「武聖」,而沒有人想到趙雲,不服不行。這正應了那句話: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