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偉人邀老蔣第三次合作,老蔣開出六大要求,偉人會同意嗎?

史言有志 發佈 2024-01-11T06:56:48.036464+00:00

1965年偉人邀老蔣第三次合作,老蔣開出六大要求,偉人會同意嗎?然後是解放戰爭當中他又再一次倒戈,正是因為兩人之間合作與鬥爭有過很多次,所以在蔣介石敗退到小島之後,不論是偉人還是蔣介石,也都曾經設想過再一次的合作,在韓戰前後雙方進行試探性接觸。

文|夜談

編輯|史言有志

1965年偉人邀老蔣第三次合作,老蔣開出六大要求,偉人會同意嗎?

在國際形勢的劇烈變化之下,蔣介石的地位顯得岌岌可危,這個時候偉人卻向他伸出橄欖枝,希望他能夠回到大陸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對此,蔣介石非常的心動,並且向偉人提出了6個條件。

那麼,偉人最終有沒有答應這六個條件?蔣介石既然如此想要回來,為何最終卻沒能成功呢?

1、角色轉變:蔣介石敗退小島,偉人建立新中國

偉人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多次轉換,早在吳佩孚、孫傳芳這些軍閥還沒有被推翻之前,其實兩人都曾是國軍當中的要員。因為當時是第一次相互合作,那時偉人在國軍當中的官,比蔣介石還要大一些。

不過,之後蔣介石掌權,就開始了對紅軍進行圍剿。之後是抗日戰爭的爆發,以及西安事變的發生,蔣介石迫於國內外的壓力,不得不再次與偉人他們進行合作。


然後是解放戰爭當中他又再一次倒戈,正是因為兩人之間合作與鬥爭有過很多次,所以在蔣介石敗退到小島之後,不論是偉人還是蔣介石,也都曾經設想過再一次的合作,在韓戰前後雙方進行試探性接觸。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偉人對於寶島志在必得,對於祖國的統一也志在必得。所以,他派出自己的愛將粟裕到東南沿海,整兵五六十多萬進行準備,並且把武力奪取的時間,設定在了1950年。

此時的蔣介石處境十分不妙,可以說是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因為他的主力已經基本被我軍打幹淨了,逃到小島上的也就是幾十萬人而已。

2、惶惶不可終日:驚慌之下,老蔣意欲「投誠」

而他的靠山美國此時態度模糊,並不是很想堅定的支持他,所以這會兒蔣介石是真的慌了。然而隨著1950韓戰的爆發,蔣介石的局面一下子就挽回了回來。

由於美國開始正面與志願軍進行交戰,所以美國不得不重視起蔣介石與寶島的地位,並且直接派出軍艦前去「保護」老蔣。而我們也不得不停止攻台計劃,因為在半島發生大型戰事,我們當時國力還有限,沒有雙線作戰的能力。

所以只能把粟裕準備攻台的兵力,調撥一部分前往半島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因此蔣介石的危局也就緩解。不過,此時還僅僅是緩解,依然有重兵在東南沿海準備,蔣介石也還是比較怕我們強來的。

想到自己曾經也跟偉人他們合作過好幾次,要是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與其被偉人強行打下來,倒不如自己主動合作,這樣好歹能體面一下。

所以蔣經國在當年派李次白來大陸,李次白有很多親戚都加入了我軍,他的妹妹還嫁給了陳毅的胞兄,所以以他的身份去打探口風,也是比較有安全保障的。


3、形勢再次改變:我們把和平統一提上日程

而他這次到大陸的到訪,陳毅雖然以客人的身份給了周到的接待,但是對於他帶來的話題並不感興趣。陳毅表示:現在談和平為時尚早,因為當時大家還不是很清楚,究竟兩岸的關係如何發展?

所以李次白只能帶著失望而歸,然而,隨著韓戰的最終落幕,和平統一的方案最終被提上了議程,儘管韓戰我們對美國取得了軍事勝利。但是我們也因此與美國全方位競爭,美國在半島吃了這麼大的虧,就要在別的地方找回來。

所以他們把寶島當成了自己的法寶,利用寶島的問題反覆的威脅我們,考慮到我們當時的武器裝備,以及大戰可能導致同胞死傷慘重,偉人此時開始把和平統一的方案提上日程。

1955年3月,總理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願意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和平的方式統一。」


4月份在參加萬隆會議之前,偉人特地交代相關的人員,可以在會議上釋放消息,只要美國願意退出寶島地區,那麼我們可以在和平的情況下完成統一。

1956年7月,我們又發表了相關文件,闡述我們和平統一的思路與方針。蔣介石那邊有重新合作的想法,我們這邊又大肆宣傳和平解決的思路,所以此時一些愛國人士開始想跟雙方搭橋引線。

4、借詩詔安:偉人一句話,引起蔣介石心動

在大陸任職但是在國軍關係中也不錯的章士釗先生,就提出他在香港那裡有一些朋友,也許可以通過這些朋友們,給蔣介石做做思想工作。偉人得知這個情況後,對於章士釗的提議欣然應允。

章士釗之前也算得上是國軍的元老,他要是親自出面去做這個工作,蔣介石也是要給些面子的,所以由他去搭橋引線確實是個好辦法。

不僅如此,偉人他們還讓章士釗帶去一封信,信裡面向蔣介石申明民族大義,並且闡述我們和平統一的想法,為了能夠儘可能的打動蔣介石,偉人還在信的後面加了兩句詩:

「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

不得不說,偉人雖然是蔣介石的對手,但確實對蔣介石非常的了解。此時蔣介石敗退小島,自知想要翻盤是難上加難,他最惦記的東西並不是之後如何飛黃騰達,因為按照當時的情況看,他想要再飛黃騰達也很難了。所以此時蔣介石就惦記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祖墳、自己的故鄉情。

5、派人試探:老蔣派出自己的心腹,想要打探虛實

章士釗通過自己的朋友許孝炎,把這封重要的信件交給了蔣介石,並且匯報了自己與章士釗的會談內容,蔣介石看到了我們這邊的信件,久久沉默無語的陷入深思,尤其是看到後面兩句詩,更是思緒萬千。

然而,面對偉人主動伸過來的橄欖枝,蔣介石雖然動心、感動,卻又最終一言未發。最終許孝炎只能默默離開,此時的蔣介石其實也非常矛盾,他是想要和平的回到大陸去,但是又害怕失去自己目前的榮華富貴。

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矛盾之下,使得他後面一年時間裡,都沒有對此發表評論。直到1957年的時候,他似乎想通了什麼一般,又把許孝炎找來了解具體的情況,並且讓許孝炎幫他物色一個合適的人選,前去大陸打探一下虛實情況,最終這個人選被定為宋宜山。

他之前一直是蔣介石的親信,對於蔣介石的忠誠有絕對的保證。同時他還是宋希濂的哥哥,而宋希濂又被關在功德林改造,正好可以借著探親的名義去大陸走一遭,順帶則打探打探我們對於寶島的看法。

宋宜山的到訪受到了熱情的招待,我們不僅僅讓他與弟弟見面,讓他見識了新中國的發展,同時也給出了對寶島的條件,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外國軍隊撤出,而其他的條件全部都可以在談判桌上慢慢談。


6、弄巧成拙:宋宜山的一片真心,卻被蔣介石看作「陷阱」

可以說,這樣的誠意是相當充足的,宋宜山也被我們所感動。尤其是看到中國在偉人的治理下,已經變得一片欣欣向榮,宋宜山也是大受感動。作為一個中國人,他雖然已經不再生活在故土,但是看到祖國能夠如此欣欣向榮的發展,也不由得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感動。

誰知道,他這一感動,反倒是幫了倒忙。他回去之後寫了1.5萬字的報告,對新中國的發展細節大加讚賞,也對我們給出的條件很認可。結果這一下刺激了老蔣,老蔣認為他被赤化了。老蔣覺得新中國不可能像他說的那樣,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發展得那麼快,所以對他說的其他情況都表示懷疑,這事兒居然就這樣給告吹了。

不過,我們這邊並沒有放棄努力,一些民主人士也積極的為這件事情奔走,一個與我軍和國軍都有關係的人,曹聚仁,就親自跑到大陸來商討相關情況。偉人也給了他親自的接見,還進行了重要的會談,然後他帶著偉人的意見,就親自去寶島告訴了蔣介石方面。

不久之後,蔣介石再一次動心,他讓曹聚仁再去大陸一趟,去浙江奉化幫自己祭祖,這也是蔣介石晚年最關心的事情

曹聚仁欣然領命,在1957年5月的時候,他不僅僅對蔣介石的祖墳進行祭拜,而且還把蔣介石老家的情況一一拍照紀念。並且把這些照片送給蔣介石看,面對這些親切而又熟悉的照片,蔣介石的心裡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7、老蔣提出六個條件,偉人全部答應,誰料卻功敗垂成

但或許正是因為他已經動心了,所以更加不敢過早表露自己的心跡,害怕因此而陷入到被動狀態。而是對這件事情一拖再拖,拖到了1965年,1965年一件大事刺激了蔣介石的心臟,曾經國軍的二號實權人物李宗仁,從外國回到了新中國之後,受到了偉人的熱烈歡迎。

蔣介石覺得,李宗仁都可以被優待,那麼自己當然也有這樣的可能性。所以再一次通知曹聚仁過來跟他談一談,這次蔣介石可以說相當的有誠意,他給我們開出了六個條件,表示只要我們同意了,就答應兩岸和平統一。

其中,第一個條件是,除了外交事務之外,寶島的所有軍政人事安排,都必須由蔣介石親自來安排。


第二個條件則是,如果寶島的經濟建設困難,政府必須撥款進行援助。

第三,寶島的社會改革暫緩,在這方面要尊重蔣介石與寶島當地人的意見。

第四,雙方之間要坦誠相待、不能互相攻擊。

第五,他要求廈門與金門合併,作為雙方的緩衝地帶。

第六,寶島官員的職稱和待遇不變。


這些條件由曹聚仁親自帶到北京,交給了偉人進行審核。偉人看了條件之後,果斷全部答應了蔣介石的條件,表示只要蔣介石願意回來,這些條件都不是問題。

眼看著兩岸統一即將到來,然而,由於1966年大陸發生了重大變化,生性多疑的蔣介石就不敢繼續談了,之後他又多次想要恢復談判,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但都因為各種事情,而被最終破壞掉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