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鐵達尼號海難卻沒死一人?1955年4月17日民主三號沉沒

薩沙 發佈 2024-01-13T02:09:32.929449+00:00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中國的鐵達尼號海難卻沒死一人1955年4月17日:上海港務局民主三號輪觸礁沉沒,約1300人遇險。民主三號原名江泰輪,是一艘很有名的客輪。它本來屬於四川民生公司,從日本購買而來。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中國的鐵達尼號海難卻沒死一人1955年4月17日:上海港務局民主三號輪觸礁沉沒,約1300人遇險。

民主三號原名江泰輪,是一艘很有名的客輪。它本來屬於四川民生公司,從日本購買而來。它排水量為3500噸,上下五層,可以容納1000多名乘客和大量貨物。

當時的中國,這是罕見的大型客輪。

新中國建立以後,江泰輪被政府徵收,成為上海海運局的一艘班輪。

在1949年時,江泰輪遭遇了國軍戰機一次空襲,被炸傷後擱淺在長江蕪湖江面上。後來政府將江泰輪打撈後修復,繼續進行航運。

要知道,當時新中國奇缺運輸船隻。以寧波港為例,從1949年到1952年由於缺少渡船和被轟炸,竟然沒有一艘客船進出過港口。江泰輪被修復以後,直接開入寧波港。

當時出版的《寧波大眾》這樣評價:「江泰輪」來了,希望來了!此前,寧波裝運土特產都要靠汽車,一車土特產直運上海,運費是成本的三四倍。有了輪船,土特產運費直降80%,大大激活了寧波經濟。

除了運貨以外,江泰輪或者說民主三號主要是載客。

當時上海有大量浙江人,其中寧波人尤其多。在沒有高速公路的時代,從上海沿著公路到寧波市很不方便的。寧波客回老家,往往都選擇坐船,睡一覺就到了。

從上海外海的航線非常繁忙,船隻眾多,海況也比較複雜,是比較危險的水道。

而民主三號作為僅有的大型客船,工作非常繁忙:「江泰輪」天天客滿。「那個船票緊張啊,用上海話講要起得『老早』,否則是買不到票的。特別是春節期間一票難求,加開三四班也無濟於事。」當年寧波老外灘附近,到處是扛著行李去坐船的人。據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記載,至1952年底,「江泰輪」才運營幾個月,就運送旅客38萬餘人次。

為了保證運輸量,民主三號必須要夜間行船。當年技術又落後,沒有什麼雷達之類,完全靠水手肉眼觀察,看不了多遠。這條航線上出過多次大的事故,這次輪到民主三號了。

4月16日下午4點多,民主三號滿載1300多名乘客和3000多件貨物,駛出了上海港。

乘客基本都是寧波人,互相都說著外地人聽不懂的方言,船里相當熱鬧。

天氣不怎麼樣,海上下起了小雨,還有霧,能見度不高。好在風浪不算很大,風力為6級左右,3000多噸的民主三號並不在意。

沒想到,幾小時後到了凌晨3點,小雨轉為大雨,風力也增加到8級,船隻開始顛簸起來。

船隻晃動的厲害,大部分乘客被驚醒,一些人開始暈船,不斷有人嘔吐。

相比乘客的暈船,更要命的是雨霧中的海上,能見度太低。當年沒有GPS定位,沿著航道的航行,完全靠水手的觀測進行修正。此時民主三號已經離開了航道達到10多海里,舵手卻並沒有發現。這是舵手過於自信,畢竟他天天跑這條航線,對海路非常熟悉,認為只是輕微有偏航罷了。

當時的航道上已經排除了戰爭時期留下的大量水雷,卻還是不安全。一來能見度這麼低,很容易撞上其他船隻;二來航線附近還有一些暗礁存在,並沒有像今天一樣全部炸毀。

照常理來說,民主三號應該停下,等待天氣好轉。不過,此時距離天亮還有5個小時,船隻停下的話就會嚴重遲到。

民主三號是對開的班輪,也就是從上海跑到寧波,再從寧波到上海,幾乎每天都是滿載,運輸任務非常重。

如果民主三號到寧波的時間比較遲,最大問題會影響返航的時間表。這種情況下,民主三號並沒有停航,仍然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海上行駛。

這樣一來,就出事了。

4月17日凌晨3點多,突然一聲巨響,接著民主三號發生劇烈的晃動!幾分鐘後,不少水手驚慌的在甲板上跑來跑去。

水手們的驚恐表情,大大影響了乘客們。很多乘客判斷出事了,一起湧上甲板,七嘴八舌的議論紛紛。

華東海軍第六艦隊政治委員李長如是乘客之一,當時船上還有300多名解放軍戰士。他們有陸軍第二十軍的幹部、戰士150人左右,海軍舟山基地和第六艦隊以及其他海軍部隊的幹部、戰士也有150多人。官兵互相併沒有領導和組織關係,只是在上海參加中蘇友誼大廈落成典禮和蘇聯工農業建設成就展覽會,事後乘船返回浙江罷了。

李長如是海軍軍官,聽到巨響就判斷是觸礁或者撞船了,撞得還不輕。

他急忙走到甲板上,此時甲板上已經站滿了惶恐的乘客。他們有的試圖攔住水手詢問怎麼回事?有的則胡亂猜測出了什麼事?有的開始搶奪救生圈和救生衣!有的甚至在議論要不要跳海!

李長如顧不上別的,好不容易擠開一條路,走進駕駛艙詢問情況。

船長和船政委見是一個高級軍官,立即告知真實情況。民主三號偏航10多海里,撞上了太平山甘嶼附近的暗礁。這裡距離最近的岸邊,還有20多海里。

李如長跟著兩人去底艙查看了情況,水手們正在奮力堵漏。但是撞擊很厲害,出現了一個2米多長,1米多寬的大口子。10分鐘時間,進水就到了水手的腰部。而民主三號也沒有抽水機等排水設備,僅靠手工去堵漏和排水。

李長如可不是普通人,他在十幾歲時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四次反「圍剿」作戰,後在極其艱苦和殘酷的環境中隨部隊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軍人。

此刻他非常冷靜,根據經驗判斷進水是比較厲害的,但只要搶救得利,應該能堅持一二個小時。

船長和船政委也比較有經驗,出事後立即發出求救信號。附近舟山和寧波港口接報後,立即派出十幾艘船隻來救援,預計1個多小時就可以趕到。

另外,船隻仍然保持一定動力,可以自行向岸邊行駛,萬不得已就直接搶灘自救。現在距離岸邊不過20海里,只要花費1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

還有,這裡處在主要航道上,也有機會遇到其他路過船隻,救走一部分乘客。

李長如認為,現在無非就是兩件事,第一組織搶險,儘量延緩船隻沉沒時間,同時向岸邊靠近準備搶灘擱淺;第二維持秩序,防止乘客因為驚恐而胡亂跳海或者爭搶救生物品。

當時的海上風浪很大,即便使用救生衣甚至救生艇也未必能夠倖存。而船上救生衣和救生圈肯定不能滿足1300人的要求,一旦發生爭搶很容易出現流血事件,甚至大面積踩踏和推搡,導致體弱者被踩死或者推入海里淹死。

這種危險情況下,想要讓驚恐地1000名乘客維持秩序和恢復冷靜是千難萬難的,更別說其中還有三四百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萬幸的是,船上有300多名解放軍官兵。

李長如立即趕到甲板上,此時情況有所惡化。一些乘客聽說船隻觸礁,感到非常害怕。尤其是很多青壯年男人,都想方設法保護妻兒和老人。李長如發現甲板上的6個不大的救生艇上,已經塞滿了人,多是老幼婦孺。這麼多人擠在救生艇上,艇只要一放到海里就會沉沒。

桅杆附近也擠滿了人,這些人比較有經驗,知道船沉了未必桅杆也會沉,準備抱住桅杆自救。秩序開始全面混亂,一些婦女和兒童在大聲哭叫。

情況緊急,李長如召集了並不認識的300多幹部戰士。

他告訴官兵們,剛剛船隻發生了觸礁事故,救援船隻正在趕來,只要大家保持組織和冷靜就沒有危險。作為軍人,大家要服從命令,全力維持船上秩序,保護好婦女兒童和老人。不允許任何人擅自跳海,也防止被擁擠推入海中。

隨後,李長如指揮300名解放軍官兵走到甲板兩側,組成了人牆,不讓普通乘客靠近船邊。

接著李長如用喇叭向全船告知觸礁,但救援船隻不久就會趕到,船隻也可以搶灘自救,大家並沒有危險。乘客要照顧好自己的老幼婦孺,服從解放軍的指揮,保持鎮定,不能隨便跳海。

船上有1300多人,其中300多名解放軍官兵,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見到解放軍官兵如此有組織和鎮定,乘客們也冷靜下來。除了個別婦女兒童哭哭啼啼以外,大部分乘客都比較冷靜,並沒有哭鬧,坐在甲板上等待救援。

李長如組織幾十名官兵到了底艙,同水手們一起搶險排水。

進水的速度比預料的要快,僅僅半個小時底艙就已經被淹沒。

好在民主三號是艘大船,水密艙比較多,並沒有那麼容易沉沒。此時船隻還保持著浮力和航行能力!

行駛了10多分鐘後,船長看到前方有兩個亮點,推測是路過的機帆船,大喜過望。

李長如立即安排一艘救生艇,讓七八個戰士過去了解情況。如果是機帆船,就讓他們來幫忙救人。

沒多久,2艘打魚的機帆船靠了過來,李長如卻緊張起來!

現在船上秩序還不錯,但機帆船最多可以容納三四百人。除了戰士以外,普通乘客還有1000人。誰都知道船只有危險,普通乘客能夠願意讓別人先走嗎?

李長如同船長商量了一下,想到了辦法。他通過喇叭告訴大家,救援船隻陸續趕到,先要讓老幼婦孺上船,青壯年男人遲一步撤離,解放軍官兵會留在最後。大家要服從安排,破壞秩序者會被嚴懲。

道理說清楚了,加上有解放軍組織,普通乘客們也很配合,並沒有爭搶的情況。

這兩艘漁船很仗義,不惜將所有捕到的魚丟入海中,甚至還丟棄了不少漁具。這樣一來,兩艘機帆船容納了高達400多人,老幼婦孺基本都上了船,尤其是198個孩子都被救走。

根據維持秩序的解放軍戰士回憶,除了區區幾個男人想要混在婦女兒童中上船以外,500多青壯年男人都完全服從指揮,讓女人孩子先走。要知道,在當時情況下每個人都很害怕,這麼多男人都能夠克服死亡的恐懼去先人後己,是非常不容易的。

此時距離觸礁接近1個小時,進水更為嚴重,五層的民主三號,下面三層全部被淹沒,船首開始上翹,有40多度的傾斜。

看來船堅持不了多久,而救援船隻還沒有趕到,好在距離岸邊不遠了。

李長如和船長、船政委商討以後,果斷決定搶灘自救。

民主三號轉而向岸邊駛去,最終擱淺在淺灘上。此時海水已經部分淹沒最上層甲板,乘客小腿以下都是海水。

好在此時,舟山方向的七八艘救援船隻趕到了,隨後寧波的幾艘救援船也趕到。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有一艘荷蘭籍貨船路過,洋人出於人道主義也伸手救援。

眾多船隻救下了全部乘客和官兵,送到寧波港。

由於此次救援組織很好,最終1308人乘客,包括182名兒童,沒有一個人傷亡。

稍後政府再一次將民主三號打撈出水,修復後重新使用。

只是民主三號可能不太吉利,在1959年第三次遇險。當時正是一年當中的最低潮位期,船隻行駛至招寶山附近海域與海底沉船的支柱相撞,船隻進水。好在此時的水手大多是以前那批,有著自救經驗,駕駛著船隻第二次搶灘成功。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