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權力登頂:曹氏式微

說說歷史那些事 發佈 2024-01-17T04:01:07.011201+00:00

石亭之戰:公元228年,魏吳兩國在東吳境內的石亭交戰,曹魏十萬大軍在大司馬曹休率領下遭遇慘敗,曹休受此打擊抑鬱致死,曹氏家族的頂級將帥只剩下曹真一人。

前因

石亭之戰:公元228年,魏吳兩國在東吳境內的石亭交戰,曹魏十萬大軍在大司馬曹休率領下遭遇慘敗,曹休受此打擊抑鬱致死,曹氏家族(包含夏侯氏)的頂級將帥只剩下曹真一人。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明帝曹叡從曹魏中部戰場調司馬懿迎敵,取代了原西線戰場總指揮、曹魏軍政第一人、大司馬曹真。至此,曹氏家族的頂級將帥開始凋零,司馬懿成為軍政第一人。

司馬懿本是曹魏三大統帥之一,另外兩人分別是東線總指揮、主防東吳的大司馬曹休和西線總指揮、主防蜀漢的大將軍曹真。而司馬懿身為驃騎將軍坐鎮中線,只給二曹打配合,官職和工作重要性遠遜於二者。這當然是曹叡刻意為之:司馬懿是外姓人,不能讓其過分膨脹。

但事態的發展卻不按曹叡的意願走,大司馬曹休在石亭大敗後病死,司馬懿由原來的三把手榮升二把手大將軍,曹真成為軍政第一的大司馬。但沒多久,曹真也作死:在作戰安排不成熟的情況下出兵伐蜀。司馬懿就利用這個機會,走上權力頂端。

在曹真的部署中,他本人親率主力由常規路線直撲漢中諸葛亮部,讓司馬懿沿漢水西進,給自己打配合。司馬懿對這個安排非常不滿意,首先,深入漢中路途遙遠,容易糧草不濟,而曹真的作戰方針根本沒解決這個問題,如此愚蠢,還讓司馬懿配合他,實在讓人心有不甘;其次,曹真走的子午道路途平坦,但司馬懿溯漢水上行,一路險灘頗多,難走得很。

但司馬懿氣憤之餘,覺得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當年曹休作死,親率大軍深入東吳,卻在石亭慘敗,最後讓他司馬懿撿便宜成了大將軍。這次曹真也自尋死路,說不定自己又可以藉機上位。西進之路不好走,正好可以以此為理由在路上磨蹭,讓曹真一個人去吃苦頭。

打定主意後,司馬懿儘量避開有蜀漢駐軍的路線,還故意選最難走的路,甚至需要鑿開山石尋找通道,每天只走十里左右,兩個月過去了,距離目的地還有將近一半的路程。

司馬懿走邊觀望,主力曹真果然為自己的愚蠢買了單:剛進入通往漢中的子午谷,就天氣突變,下起連綿大雨,山洪把棧道衝垮,軍隊邊修路邊龜速前進,糧食泡爛了,後勤又跟不上。而漢中諸葛亮知道曹軍到來,已經調撥了援軍。曹真戰機和軍心全失,只好引軍撤退。走到半路的司馬懿,也調頭回去:幸虧走得慢,要是按預定時間到達,就得獨自對付諸葛亮。

曹真跟曹休一樣,承受不住打擊,臥病不起。這事果然給司馬懿鋪了路:曹軍撤退後,諸葛亮趁勢北伐,曹叡無奈,只好升司馬懿為最高軍職大司馬,命他抗擊蜀軍——曹魏最主要的敵人。

但到達權力最高點是一回事,能否坐穩是另一回事。曹睿為制衡司馬懿,升張郃【hé】為車騎將軍,職務上僅次於司馬懿。張郃曾是曹真的得力助手,在西線作戰中,比曹真發揮的作用更大,具有很高的威望。而西線各將領不熟悉空降的司馬懿,只服張郃,讓司馬懿的處境頗為尷尬。

司馬懿就動了個歪心思,剷除了張郃。

對於來犯的蜀軍,司馬懿的策略是堅守不出。蜀軍遠道而來,日久天長,糧草不擠,只能自行退去,司馬懿就讓張郃領軍追擊。

這事從表面看沒什麼,但有句話叫「窮寇莫追」,意思是敗退的敵人不可追擊,因為他們會提前防備、設下埋伏,而諸葛亮熟讀兵法,更不會有任何疏忽。所以讓張郃追擊蜀軍,無異於將他送進埋伏圈。張郃不願前往,但又不能違背命令,只好服從,果然被埋伏在木棉道的蜀軍亂箭射死。

張郃死後,曹魏陣營中短期內再沒有能威脅司馬懿的人存在,原來的西線戰將們失去領頭羊,也安分了不少,司馬懿這才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統帥。

後果

諸葛亮病逝:公元234年,最後一次北伐的諸葛亮與司馬懿率領的曹軍在渭南對壘,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心力交瘁,病死於五丈原。

結論:司馬懿登上高位後,曹叡仍舊對他心存猜忌,又扶持曹真之子曹爽與之對抗。但曹爽能力不足,沒多久就在高平陵事變中被徹底擊敗,司馬家崛起已勢不可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