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翻紅」,無數國人傲嬌

新東方 發佈 2024-01-17T06:05:11.835616+00:00

比如河南衛視之前的《唐宮夜宴》和《洛神水賦》,讓大家體驗了盛唐的繁榮與魏晉的風流。沒有手機電腦,沒有飛機汽車,在很多人想像中,古代文人的生活大概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要多無聊有多無聊。

內容來源:新東方官微


最近,國風總是火爆網絡,成為熱搜上的常客。


比如河南衛視之前的《唐宮夜宴》和《洛神水賦》,讓大家體驗了盛唐的繁榮與魏晉的風流。


前幾天更是新推出了《清明奇妙游》,把古人踏青春遊的生活展現在熒幕上。



比如被網友們來來回回盤了十多年的《甄嬛傳》,到現在還有無數源源不斷的二創勾起大家的回憶。



國風每上一回熱搜,都勾起觀眾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古人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沒有手機電腦,沒有飛機汽車,在很多人想像中,古代文人的生活大概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要多無聊有多無聊。


但實際上,看了古詩文才發現——


古人的生活,比你想像中有意思得多!


01

吃貨的滿足感,光看著就覺得好笑


近來,圓滾滾的大熊貓花花和擅長越獄的「西直門三太子」萌蘭頻上熱搜,儼然成了網友們雲養的娃。



而遠在美國的大熊貓丫丫的歸國之路,同樣牽動著大家的心弦。



但可能沒人能想得到,九百多年前,熊貓幼崽曾經靠自己的可愛逃過一劫。


眾所周知,蘇軾是個吃貨。


當地方官的時候,當地的村民送他點新鮮罕見的食材,自然是個常見的事情。


他在鳳翔當判官的時候,有一回,一個村民送了他一隻「竹公式」,憨態可掬,吃起竹子來風捲殘雲。


村民把它認成了竹鼠,送給蘇軾嘗鮮。


以為是竹鼠,其實是熊貓


蘇軾看它還小,便在家附近圈養了起來。沒過多久,這隻「竹鼠」越長越大,事情逐漸不對勁了:


哪有竹鼠能長那麼大隻啊?


他在詩里寫道:


「野人獻竹公式,腰腹大如盎。自言道旁得,采不費罝網。鴟夷讓圓滑,混沌慚瘦爽。兩牙雖有餘,四足僅能仿。逢人自驚蹶,悶若兒脫襁……」


蘇軾看這圓滾滾的動物長得可愛,又這麼容易就被人抓住,心生不忍,最後還是把它放回山野之中。



後來蘇軾研究專家張志烈教授考證認為,這裡的「竹公式」可能不是竹鼠,而是幼年的大熊貓:


「根據蘇軾詩歌的情態描述,這一動物不是尋常的竹公式,而應該是大熊貓。就是說,由於罕見,估計蘇軾混用了動物的名字。」


還好熊貓幼崽實在惹人憐愛,這才逃脫了成為蘇軾盤中餐的命運。


不過,其他的「食材」可就沒這種運氣了。


蘇軾被貶之後,烹飪美食和創作詩歌幾乎成了他難得的消遣,於是,他走到哪就吃到哪,讓人看了口水直流。


四川的蘇軾雕像


雖然古代黃州算不上富足,甚至有點窮鄉僻壤,但蘇軾在這裡發現了絕佳的食材:


豬肉。


富貴人家流行吃羊肉,窮人家又不知道怎麼烹飪才能去除豬肉的腥味,蘇軾左思右想,做出了廣為人知的「東坡肉」。


他高呼「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還在《豬肉頌》裡寫道:


「淨洗鐺注,少著水,柴頭注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肉


後來被貶到海南,更加荒無人煙了,「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該怎麼辦?


消沉了一段時間之後,蘇軾再一次發現了當地的美食,靠海剛好吃生蚝,就連我們想像中的「黑暗料理」也成了他的盤中餐:


「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十年京國厭肥羜,日日烝花壓紅玉。」


可以說,蘇軾發現了無數美食,同時也是美食治癒了貶謫途中的蘇軾,讓他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吃貨的人生,真的很容易滿足。


生蚝


就這樣,人們眼中又苦又累的貶謫生活,在蘇軾這裡卻能變成又搞笑又充滿趣味的美食發掘。


甚至有時候看著詩文都想問一句:


你們古人的生活,怎麼能這麼有意思啊?


現在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累了一整天,能有一口炸雞,喝一口熱湯,再整上幾根烤串兒,一下子就又有幹勁了。


02

什麼都寫成詩詞,只會害了你!


衣食住行,是人生中的幾件大事。


蘇軾寫吃的,頂多讓人饞得流口水。


但有些詩人生活中啥事情都往詩文里寫,有的讓人看完笑得肚子疼,有的直接眼前一黑,只想拉著他們衣領哀嚎:


什麼都往紙上寫,只會害了你啊!



這其中的臥龍鳳雛,當屬梅堯臣和辛棄疾。


大多數人對梅堯臣的印象,還停留在語文課本里像《魯山山行》這樣清新高雅的作品: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 雲外一聲雞。」


又或是《古意》裡面堅韌的詩句: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但深挖他的詩集之後就會發現,梅堯臣,有點東西。


他毫無詩人的包袱,真的什麼都敢往詩里寫,哪怕是吃喝拉撒。


有網友扒拉出梅堯臣寫過的一首《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字裡行間仿佛有味迎風飄來,屬實讓人腦子裡嗡嗡作響:


「飛烏先日出,誰知彼雌雄。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飽腹上高樹,跋觜噪西風。吉凶非予聞,臭惡在爾躬。物靈必自絜,可以推始終。」



有人不信邪,翻遍梅堯臣的詩集,發現他的選題可比現在的自媒體還要豐富,美味的河豚就不必說了,就連虱子、蜘蛛、甚至是打噴嚏都能寫到詩詞裡。


比如他在《捫虱得蚤》裡寫道:


「茲日頗所愜,捫虱反得蚤。去惡雖未殊,快意乃為好。」


哪怕知道魏晉時期「捫虱而談」的典故,如今看來還是讓人瞳孔地震。



這些選題放到現在,也是相當炸裂的。


實際上,梅堯臣寫這些日常生活中被邊緣化的東西,倒沒有想要噁心人的意思。他當時想突破宋詩「理趣」的邊界,追求一種奇特與生活化的詩歌。


不過可能有點太超前了,以至於一千年後看起來都覺得有點離譜。


至於辛棄疾,那倒沒寫出這麼有味道的東西,只不過他的詩詞裡細細琢磨之後,能發現不少好笑的事情。


比如撒酒瘋。


辛棄疾喝完酒以後醉倒在松樹邊,跟松樹說話,「問松『我醉何如』」。


聊完一陣後懷疑松樹要來扶他,還動手推了松樹,「以手推松曰去」。



大家看得捧腹大笑,但同時也感慨於他喝酒的原因——


要不是壯志難酬,何至於在這裡酒後和一棵樹吐露心聲呢?


但他經常能發現周圍人的趣味,寫得活靈活現。


晚年隱居上饒農村時,辛棄疾看到了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的生活意趣: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歲月靜好的鄉村生活,充滿童真、童趣,讓人看了不由心生羨慕。


除此之外,還有些詩詞也令人忍俊不禁,感慨這些古人個個都是人才。


比如說把貪小便宜寫得活靈活現的:


「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


還有沒錢買酒,就打算把路邊長得像銅錢的榆莢葉子摘下來當錢用的。


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古人寫不出來的。


03

國風背後,是鮮活的文化


不得不說,這幾年來,大家真的對傳統文化愛到了骨子裡。


不管是各種朝代、各種題材的古裝劇,還是走進詩詞、成語和各色典籍世界的文化節目……


人們從詩詞歌賦和影視里看到各式各樣的衣裝和飲食文化,感慨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積澱,不由心嚮往之。


其實,詩詞對於當代人來說,絕不只是單薄的文字。


更不是能夠用功利衡量的東西。



我們如今喜歡讀詩詞,喜歡看古人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僅是想傳承這份厚重的文化。


更是因為這些詩詞文章背後,是一個個詩人鮮活的生活,也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故鄉。


之前春節檔電影《滿江紅》,題目來源於岳飛的作品《滿江紅》的詞牌名,整部電影也圍繞著這首遺作重現於世的過程展開。


原本沉寂於紙上的文字,被抑揚頓挫地朗讀出來,被全軍傳頌,也讓無數人流下感動的淚水。



詩詞和文章是古人們的「朋友圈」,傳遞著他們的人格和夢想,也呈現著他們不為人知的那一面,等待大家發掘。


也正因此,長久以來的生活意趣被保存在詩歌當中,時隔千年還能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


就如同喜歡美食的人,在看到蘇軾詩詞文章里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時,不僅能夠跟隨古人的腳步一飽口福,還能夠感受到他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曠達心態。


而那些喜歡從文字裡想像詩人形象的人,也能從那些被忽視的文字中拼湊出完整有趣的文人生活。



我們今天看著梅堯臣的「屎尿屁文學」眼前一黑,但爆笑和感慨之餘卻不會覺得他名不副實,反而會由衷地覺得:


我居然能在詩歌里看到這種東西,這是我不花錢就能看的嗎?!


一千年過去了,這些古書里的文字還在被重讀,那些揮灑筆墨的詩人還被所有人銘記。


事實證明:


真正鮮活的文化,總會被看見,總會被記得。


而我們也需要這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看見古人的智慧和快樂,看到他們的樂觀與堅強。


這也是我們重讀古詩文,最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

1.中華書局 《蘇東坡全集》
2.看熊貓 《熊貓趣聞丨蘇軾與大熊貓的不解之緣》
3.梅堯臣 《魯山山行》《古意》《《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詠蜘蛛》《捫虱得蚤》《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4.辛棄疾 《西江月·遣興》《清平樂·村居》

5.佚名 《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6.岑參 《戲問花門酒家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