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問魯智深:憑啥排名你前我後,魯達拿出三樣東西,武松沉默了

讀書悟道 發佈 2024-01-18T02:12:03.812673+00:00

在水滸第七十一回排座次中,魯智深和武松同是步兵頭領,魯智深為首,武松為副,分別排在第十三、十四位。說到這兩位重量級人物,在他們的身上有諸多相似之處。

在水滸第七十一回排座次中,魯智深和武松同是步兵頭領,魯智深為首,武松為副,分別排在第十三、十四位。


說到這兩位重量級人物,在他們的身上有諸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兵器都與佛家有淵源,再如他們的人生經歷雖不同,但殊途同歸,人生結局類似。


既然都不相上下,那為啥武松只能當老二,不能當大哥,要排在魯智深之後呢?作者在小說構思時,就為武松安排了一個「千年老二」的角色。

武松為啥當不了大哥


我們先來看武松的出身,他家中有大哥武大郎,武松排行老二,因此人稱武二郎。


對於陽穀縣的武二,武大郎是這麼評價的,說又怨他,又想他。怨他,是因為在清河縣時,他天天與人打架,武大幾乎天天被傳喚;想他,是因為自打他走了之後,武大處處被欺負,清河縣都呆不下去了。


從中我們也發現了武松存在的價值,那就是抱打不平,替大哥出頭。


武松在清河縣犯了事之後,就投奔了大官人柴進,而且在柴進處一呆就是一年多,有吃有喝有住,但他並不滿足,嫌棄柴進沒有把他奉為上賓。


宋江一來,對武松一番噓寒問暖,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名號,武松馬上提出要拜宋江為大哥,就這麼結識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大哥」。


景陽岡打虎一戰成名,打虎英雄名號遠播江湖,之後在陽穀縣為報武大之仇吃了官司,被發配到了孟州牢城。


在發配途中於孟州道結識了開人肉包子鋪的張青孫二娘夫婦,因志同道合,於是武松又拜了張青為大哥,也是他的第三位「大哥」。


在孟州牢城他倒是當了一回「大哥」,替施恩抱打不平,重奪快活林,然而也因為當「大哥」替人強出頭惹出了天大的麻煩,同時也將自己的俗世之道堵死了。

在接連結果了十幾條人命後,他去投奔了「大哥」菜園子張青。為躲避官兵追捕,張青為他指了一條路,給他改頭換面,然後去投奔二龍山的魯智深,落草為寇。於是,魯智深也成了他的「大哥」,說起來已是他的第四位「大哥」了。


後來,二龍山加入梁山幫,武松最終投到了宋江大哥的懷抱。


從上述武松的人生軌跡,我們看到,武松不是與大哥在一處,就是在認大哥的路上。嚴格說起來,柴進也是他的「大哥」,雖然沒給夠面子,但飯總是有得吃了。


這麼一算,武松人生中至少有五位重量級的大哥,即武大郎、柴進、宋江、張青和魯智深。


而且武松的這些「大哥們」,都確實在他需要關心,處於人生困境時,都無一例外地關照了他,確實也擔起了大哥的角色。


由此,我們發現,作者對武松這個角色的設計,本就不是讓他當大哥的,就是一個千年老二的角色,而且他要是當大哥,那必然要出大問題。所以,武松根本不適合當大哥,他也擔不起大哥的責任。


一句話就是,武松本身沒有「大哥」體質。那麼魯智深為什麼就有資格當老大呢?我們接著往下聊。

魯智深為啥比武松高一籌


說到魯智深比武松在境界上更高一籌,大部分人都會認同。如果說在梁山好漢中,哪個能稱得上真正「行俠仗義」的好漢,恐怕非魯智深莫屬。


魯智深在小說中的人生軌跡,基本就是「行俠仗義」的標尺。他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山,火燒瓦官寺,大鬧野豬林,都不是出於個人恩怨。


他所救助的人,大多素不相識,非親非故,特別在救助金翠蓮和豹子頭林沖時,更加能彰顯出心懷慈悲,深明大義的真性情。


除了真性情之外,魯智深本身具備一種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意識他不像武松,處處要拜大哥,他一直就把自己放在「大哥」的位置上。他的行事思想都是獨立的,自發的,而且秉承「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的理念。


比如,在解救金翠蓮時,他出錢讓金氏父女跑了,實際就算完事了,但他還跑去給了鎮關西三拳。


他之所以一定要為金氏父女報仇,實際是以個人力量在維護著一份社會公平,惡霸鎮關西只有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樣才能算作「行俠仗義」的結束

再如,他大鬧野豬林拯救林沖時,一直跟隨林沖行了十七八日,直到近滄州只有七十來里路程,且前方的路再無僻靜之處,也就是林沖絕對安全的情況下,他才打算離開。就算在離開時,他也不忘用那禪杖對董超、薛霸警告一番。


從中可見,魯智深完備的判斷能力和行為能力,他能對自己負責,也能對他人負責。


在小說中最能體現他思想意識的事件,就是在招安一事上。武松、李逵都反對招安,但他們二人都說不出所以然,只能用泄憤的方式以解胸中不快。如原文所寫如下: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但魯智深不一樣,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招安的風險,如文中所言: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魯智深所言,實際已把梁山好漢招安後的歸宿提前劇透了,招安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最終兄弟們還是得作鳥獸散,各自需歸各自門。

此外,魯智深身上的領導力也是超強的。魯智深到了大相國寺後,智清長老一看來了個刺頭,心裡暗暗叫苦。但礙於師兄智真長老的情面,他也得給魯智深安排份工作。


當魯智深聽到自己得了個管菜園子的差事時,他並不滿意,他想當的是高管,如都寺、監寺這樣的領導。


智清長老和他解釋道,說你想當官也得一步步來,先從專責干起,只要幹得好,那就升你做主管;如果再幹得好,那就升你做中層領導,依次往上。


魯智深懂了,於是安心當起了菜園子主管。那麼他的主管工作做得如何呢?看成效。

他剛來便有城外二三十個潑皮來尋釁滋事,還偷菜。那麼他又是如何治服他們的呢?


說起來,這菜園主管也是個燙手的山芋,前幾任菜頭都鎮不住這幫潑皮。所以,當潑皮們初見魯智深時,就想給他一個下馬威,以讓他知曉這裡誰是老大!


結果卻是,第一次交鋒,他們便被魯智深治服了,之後雙方你來我往,這幫人反倒認魯智深做了「大哥」,整日跟著他混了。


就這樣,魯智深身邊有了一幫追隨者,憑著自己的武力和領導力,在東京站穩了腳跟。


不要小看他只是領導了一幫潑皮,通常馴服最難管教的人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領導力,魯智深就是這樣的領導者。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魯智深馴服別人,不像宋江一樣,以財取義,他是以純和善為前提的。


所以,在《水滸傳》中,魯智深最具有江湖氣質,也最富含人性之美。


綜上所述,我們也發現魯智深身上的三樣「東西」:真性情,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意識,以及超強的領導力,而武松身上僅有一樣,所以,武松默認「老二」,也是毫無怨言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