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系的軍師,袁世凱的金蘭,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雙面人生

清風明月逍遙客 發佈 2024-01-18T05:38:11.065546+00:00

寒窗苦讀十年載,1882年,27歲的徐世昌與其弟徐世光在順天府參加鄉試一舉得中舉人,四年後再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畢業後散館授編修,從此踏上了官宦仕途之路。

徐世昌本出身官僚世家,但到了他這一代,家道中落,只得依靠母親縫衣紡線艱難度日。儘管家庭生活困難,好在他的母親識大體,再苦也要供養孩子讀書。寒窗苦讀十年載,1882年,27歲的徐世昌與其弟徐世光在順天府參加鄉試一舉得中舉人,四年後再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畢業後散館授編修,從此踏上了官宦仕途之路。

不過,編修僅為七品京官,俸銀很少,而且徐世昌在編修任上一待就是十年,人稱「黑翰林」。

眼瞧著此路不通,徐世昌心想不能坐以待斃,於是四處托關係走門路,終於在1897年謀得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處任參謀營務處贊襄。中國自古社會風氣是重文輕武,徐世昌以堂堂翰林身份到軍隊營務處任職,在當時可謂是鳳毛麟角。

徐世昌自有考衡,除經濟原因之外,還有仕途的考慮。京城當官,聽起來挺光鮮,但論資排輩、循例升遷,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輪到他這個小小的七品芝麻官的晉升,倒不如趁著國家動盪,另闢蹊徑,投筆從戎,人挪活樹挪死,這條路或許比清淡衙門裡來得迅速。

事實也正如徐世昌所料,在小站練兵使他結識了大批後來的北洋系文武官員,非同僚,即下屬,為今後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在北洋,徐世昌素稱北洋軍師,是袁世凱幕府領袖,其與袁世凱關係之非比尋常人所共知。

袁世凱用人最看重的就是「能力」,徐世昌貌似恭謹,內多機變,很對袁世凱的心思。袁世凱與徐世昌義結金蘭,入幕後不久,就成為北洋官僚之魁首。

徐世昌也確實不負袁世凱的厚望,擔任文案總辦後,為考閱各學堂文卷,考核兵目操法,校訂行軍攻守陣式圖說,改訂講訓各兵官功課,把各營務整理得井然有序。徐世昌還以袁世凱的名義編寫了《新建陸軍兵略錄存》《新建陸軍操法詳晰圖說》等書,上呈朝廷御覽,下送社會賢達,為袁世凱大造輿論,擴大影響。

袁世凱投桃報李,對徐世昌甚是信任,如有事外出,索性就連軍隊都讓徐世昌代為管理。

當年攝政王載灃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以「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為藉口,勒令將袁世凱辭職回老家養病。此時的徐世昌全力維繫北洋集團,代替袁世凱四處活動,疏通各個環節,為重新起用布局。徐世昌還還代表清政府與袁世凱商討出山條件,起到了袁世凱起不到的作用。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袁世凱的提攜,徐世昌老死翰林院也未可知。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國初建,袁世凱逼迫清廷退位,竊取革命成果,鎮壓二次革命,得意忘形之際,竟做起了當皇帝的美夢。他很想知道徐世昌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於是對其進行試探。然而徐世昌的態度很堅決,反對恢復帝制。

徐世昌的態度令袁世凱大失所望,此後兩人的關係漸行漸遠。

徐世昌之所以不附和帝制,並非由於他矢志共和,而是因為他深知復辟帝制斷難實現。而且,徐世昌並非袁的家臣,他是朝廷的顯宦、民國的高官,他有自己的政治個性、見解和抱負。此時處於旁觀者的徐世昌遠比當事人袁世凱的頭腦要清醒得多。

袁世凱登基後曾封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為「嵩山四友」,可以不向袁稱臣,但徐世昌立即辭職遠避天津。

但政治上的分歧卻沒有影響徐袁的私交。帝制失敗後,袁世凱一急之下,臥床不起,臨終「託孤」徐世昌為之料理後事。徐世昌二話不說慨然允諾。

徐世昌這個人一方面是為人謙恭沉穩,性格溫和內向,遇事從不輕易表態,深藏不露,務求十拿九穩;一方面又善於周旋,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能迎合人的口味,能和各種類型的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並據此投靠和羅織一批人為己所用。

徐世昌與滿清最高統治者及親貴也能保持良好的關係。

庚子年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光緒慈禧連夜出逃西安。徐世昌從山東濟南輾轉奔赴西拜見慈禧,成了徐世昌往後官運亨通的政治資本。慈禧任命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被視為慈禧的有意栽培之舉。

慶親王奕劻軍機首席十年之久,徇私受賄,賣官鬻爵,眾人皆知。徐世昌不惜動用奉天的公款,郵傳部鐵路餘利大舉進獻,而且還和奕劻的兒子載振結為異姓兄弟,至此徐世昌成為慶王府的常客,關係日益密切。

南方革命黨遊說徐世昌。徐世昌對來人說:「反抗朝廷我是不能做的,但從今以後我絕對不會與革命黨人為難,請代我向孫中山先生致敬。」隨後還奉送路費二千元。以清朝地方大員的身份說出這種話、做出這等事,可見徐世昌的狡兔三窟的性格。

1917年張勳計劃復辟,徐世昌認為此事不僅不行,且會連累清室,因此他致電張勳勸其中止這種魯莽行為,同時,又托人轉告清室,希望他們「安靜自守,勿附會妄動」,以免引火燒身。復辟失敗後,南北輿論紛紛要求取消清室的優待條件,又是徐世昌奔走各方,極力遊走,這才保住了清室享有的優待條件,也算是他不忘清室皇恩浩蕩的一點回報。

1918年,在選舉民國第二屆總統之際,徐世昌利用直系馮國璋與皖系段祺瑞之間的矛盾,一向兩面討好的徐世昌成為為雙方都滿意的「理想人選」,躋登北洋政府大總統寶座,實現了徐世昌「昌大其門庭」的宿願。

在「有槍便是草頭王」的亂世,徐世昌自己沒有槍桿子,只是一個光杆「總統」。1920年直皖戰爭,皖系軍閥段祺瑞戰敗下野,直奉軍閥勢力大張。此時徐世昌左手拉直系吳佩孚,右手拉奉系張作霖,想兩面討好,左右逢源,使出渾身解救,但都無甚效果。1922年直奉大戰,在直系曹錕的一再逼宮下,結束了他五年的總統生涯,也從此結束了他從政40餘年的歷程。

據說,徐世昌深夜坐汽車逃出北京,涉險通過了四道盤查崗哨。當時他乘坐的那部用手搖發動的舊式汽車,後來一直陳放在家裡,作為脫險「紀念」,而救他脫險的那位汽車司機也一直被徐世昌當作「恩人」供養。

逃回天津時,徐世昌已經67歲,住在英租界裡過著優哉游哉的「隱居」生活。

為了表示厭倦國事,從不看報,也不許子侄們在他面前談論國事。而「九一八」事變後,徐世昌卻一改常態,每晚就寢前,必令他的侄女讀報給他聽。

「七七」事變後,大漢奸王克敏曾以「師生之誼」前來拜會,想拖他下水。徐閉門不見,並向人表示「我沒有這樣的門生」。

為了擺脫敵偽的糾纏,他鼓勵子侄遠離天津,自己也從此裝病謝客。不料假病後來變成真病,1939年85歲的徐世昌病逝於天津寓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