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之敵:「蘇聯紅軍之父」托洛茨基,為何最終身死異國?

湯糰說史 發佈 2024-01-19T00:37:47.334155+00:00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他能力超群,不知疲倦,一張嘴就能讓所有人信服,但同時他不修邊幅,情商低下,一張嘴就能得罪所有人。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聽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時,還能獲取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他能力超群,不知疲倦,一張嘴就能讓所有人信服,但同時他不修邊幅,情商低下,一張嘴就能得罪所有人。

托洛茨基就是這樣的人,他敢毫不留情地指責列寧、史達林、季諾維也夫、布哈林,而最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托派分子」卻成為了一種指責的罪名。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走進托洛茨基的一生。

列寧的鐵桿粉絲

托洛茨基原名列夫·達維多維奇·勃朗施坦,出生於1879年11月7日。

家裡有錢有地,富裕殷實,在他9歲時家裡供他去了一家教會學校讀書,家裡本打算是等他學成歸來,繼承家裡的三百俄畝家產,安心做個富二代。

令人沒想到的是,他走上了未曾設想的道路——工人運動。

每天張口閉口就是馬克思主義、工人革命,把家裡人聽得一臉懵。

19歲的勃朗施坦在一場反沙皇專制的運動中遭到了逮捕,進了監獄。

在獄中,他讀到了一本叫《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的書,看完之後大受震撼,如同得到武林秘籍般反覆品讀。他也記下了這本書的作者——列寧。

兩年後,勃朗施坦被判處流放東西伯利亞,他又讀到了《火星報》和《怎麼辦》等列寧的報刊和冊子,被列寧徹底折服,決心追隨列寧的革命事業。

隨後勃朗施坦改了個護照署名叫「托洛茨基」,並順利逃了出來。

後來,托洛茨基精巧的文筆很快引起了遠在倫敦的列寧的欣賞,為了提拔托洛茨基,列寧還和他曾經非常尊敬的普列漢諾夫發生了爭執。

1902年10月,托洛茨基來到了倫敦,終於見到了他的偶像列寧,托洛茨基一見面就滔滔不絕地跟列寧表達了自己的革命思想,與列寧一見如故。

兩人僅相差9歲,也算同一輩的人,此後列寧與托洛茨基就結成了緊密的夥伴關係,而托洛茨基也總是堅定的站在列寧一邊。

與此同時,普列漢諾夫的思想愈發保守,與列寧的矛盾一日勝於一日,最終列寧被迫從《火星報》辭職,托洛茨基則也被普列漢諾夫趕出了《火星報》。

嘴炮大師的養成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的矛盾愈發尖銳。

1905年1月,俄國爆發了一場反對沙皇專制的資產階級革命,托洛茨基寫下了《彼得堡起義之後》來讚譽革命運動。

隨後列寧、托洛茨基等人紛紛回國支持這場革命運動。

托洛茨基在這一時期文思如泉湧,《俄羅斯報》、《開端報》、《消息報》三家報紙等待他的稿子。

托洛茨基比較倒霉,才剛回國10個月就在一次開會期間又被逮捕了。

在獄中,托洛茨基也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也是在這段時間內,他寫出了著名的《總結與展望》一書,第一次提出了「不斷革命論」。

其理論相當複雜,一兩句話難以講清楚,但他在書中明確提出了一國建成社會主義國家的可能性,以及俄國民主革命由無產階級專政來完成等,這些理論也成為了後來十月革命的重要理論之一。

除了此書之外,他還寫下了《蘇維埃史》、《我們的革命》、《政治舞台上的司徒盧威》等著作。

一年後,托洛茨基又一次被判處流放西伯利亞,神奇的是,這次他再次從逃了出去,輾轉歐洲各地,考察了各國的工人運動,還和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等人會晤探討了革命出路。

隨著「不斷革命論」的逐漸完善,托洛茨基與列寧也時常會進行一些探討,並在探討中不斷成長。

1912年至1913年,托洛茨基去了巴爾幹半島當戰地記者。

殘酷的戰爭對托洛茨基產生了很多影響,諸多軍事理念以及軍事訓練思想在托洛茨基腦中萌發。

1917年初,俄國二月革命爆發了。

托洛茨基從紐約趕了回來,堅決支持列寧的《四月提綱》,列寧也將托洛茨基選為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成為列寧的左膀右臂。

他到哪裡都熱情洋溢,滔滔不絕地向人們灌輸著革命思想,越來越多的人聽完托洛茨基的演講之後加入了革命的隊伍中來。

「蘇聯紅軍之父」

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里強調著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與無產階級專政,托洛茨基也在無數次的演講中傳播著這一理論。

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托洛茨基非常反感,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因此1917年7月,法庭將托洛茨基以「間諜罪」逮捕。

托洛茨基的逮捕意味著臨時政府與蘇維埃徹底翻臉了,列寧等人轉到了線下工作,並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當時托洛茨基還在獄中,但是威望極高,仍被選為中央委員。

在十月革命爆發的前一星期,托洛茨基以職務便利讓工人直接去軍工廠領武器,為起義做了準備,史達林在回憶起這段經歷時曾說過:

「衛戍部隊之迅速站到蘇維埃方面來,軍事革命委員會的工作之所以搞的這樣好,黨認為這首先要歸功於托洛茨基同志。」

11月9日,革命勝利了,但就在人們都沉浸在十月革命的偉大成功時,更大的戰爭其實正在到來。

當時一戰正在激烈進行,蘇維埃政權的成立讓協約國感到了憤怒,同時德國又下了通牒,要麼打,要麼割地賠款。

托洛茨基對此的態度是「不戰不和」,即「拖,就硬拖!」

列寧則要求立刻答應德國的條件,先退出戰爭再說。

托洛茨基是談判代表,他口頭上答應了,但是到談判桌前就反悔了,不與德國媾和。

結果德國人還真打了過來,首都彼得格勒岌岌可危。

大家這才知道列寧是對的,俄德再次坐在了談判桌前,最終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

《布列斯特合約》簽訂後,托洛茨基選擇了辭職,但很快他就又被列寧提拔了上來,因為俄國仍面臨著各協約國入侵的危機,列寧需要他來指揮軍隊。

托洛茨基曾親臨過巴爾幹前線,並且發表過很多軍事戰術方面的文章,在新生政權中算是比較有軍事素養的了,因此在1918年3月,托洛茨基擔任了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

托洛茨基上任之後,便大力推行義務兵役制,18至40歲成年男性必須參軍。

他用其優秀的口才動員人民加入保衛祖國的戰爭,在短時間內就成功完成了徵兵150萬的重任,到1919年戰爭結束時,蘇軍已達到了500萬之眾。

8月,托洛茨基親赴前線,指揮戰爭,在前線托洛茨基發現了南線軍隊軍紀極差,缺乏管理。

托洛茨基對這一點非常不滿,為此他嚴明軍紀,恢復了軍事法庭,軍紀差的官兵都會被送到軍事法庭,軍官不再選舉而是由蘇維埃直接任命,極大的加強了戰鬥力。

當時布爾什維克政權剛建立,極度缺乏軍官,托洛茨基大膽地將過去服務於沙皇統治的舊軍官納入軍營,為蘇維埃服務。

儘管史達林等人強烈反對,但列寧還是充分放權給托洛茨基實踐。

在托洛茨基的改革之下,紅軍作戰非常勇猛,托洛茨基也被稱為「紅軍之父」、「紅色拿破崙」。

高智商的天才、低情商的蠢才

托洛茨基的性格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他是一個聰明的外交家,在外交上非常有彈性,他能以強硬態度要求英國政府釋放俄國革命者,能把法國催債的外交官趕出屋子,但又能對緩和關係的法國大使笑臉相迎,似乎矛盾從沒有發生過。

從托洛茨基的外交態度上看,他似乎是一個圓滑而又聰慧的人,但是在對待國內的矛盾上,他好像一點情商都沒有了。

在1918年的戰鬥中,托洛茨就與史達林槓上了,托洛茨基要求列寧把史達林召回,史達林則要求列寧「扼制一下剛入黨的托洛茨基」。

革命成功之後,戰時共產主義已不符合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列寧、布哈林主張發展新經濟政策,而托洛茨基則堅決要求繼續戰時共產主義,並鼓吹著他的「不斷革命論」,並猛烈抨擊布哈林代表著富農利益,是資本主義的復辟。

除了工作上,在私交上托洛茨基也是如此,他恃才傲物,瞧不起流放八年僅會喬治亞文的史達林(托洛茨基精通至少四門預言),常常嘲諷史達林是「黨內最出色的庸才」、「二三樓的角色」、「革命衰退階段機械性的產物」。

1924年列寧逝世,逝世前列寧就曾預見到蘇維埃政權內部有分裂的危險,很擔心有人會拿自己和托洛茨基過去的舊分歧做文章。

等到列寧逝世之後,托洛茨基的低情商更顯露無疑,聲稱「列寧與我平級,不存在列寧指導我的問題」,寫了《論列寧》、《十月的教訓》等書,以十月革命的指揮者自居,批判了季諾維也夫等元老,與史達林的矛盾也愈發尖銳。

史達林則趁機與反托者達成同盟,指責托洛茨基試圖「用托洛茨基主義替代列寧主義」,列舉了此前托洛茨基與列寧的各種矛盾,利用輿論壓倒托洛茨基。

1925年1月,「反托同盟」勝利,托洛茨基的黨籍和職務被開除了,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趕出了莫斯科。

托洛茨基前半生光輝的歷史給他積攢了大量人氣,民眾舉著他的巨幅畫像,高呼「托洛茨基萬歲」將其托洛茨基送上了火車。在托洛茨基到了流放地時還會每天受到各地的一千多封來信和電報。

這時史達林已經通過政治鬥爭擊垮了其他對手,坐穩了第一人的位置,看到托洛茨基這麼旺的人氣心中不免憎恨,1928年將托洛茨基清除出境。

但托洛茨基的影響力依舊存在,還在海外成立了「第四國際」,各地都有托洛茨基的追隨者。

史達林勃然大怒,下令對國內「托派分子」進行清洗,4年間數十萬人被殺。

而托洛茨基最後的下場也十分悲慘,離開蘇聯的托洛茨基輾轉近十年,直到1937年才來到了墨西哥定居。

即便如此,他的生活也並沒有從此平靜下來,在墨西哥他遇到了數次刺殺,雖然他僥倖躲過了幾次,但命運似乎並沒有決定放過他。

1940年8月,托洛茨基沒有躲過這次暗殺,最終葬身他鄉,他這悲壯的一生就此結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