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皇帝都敬佩他,為他在武當山修了一座宮殿

秦楚刊號 發佈 2024-01-20T12:42:06.035950+00:00

@秦楚刊號了解道教歷史文化的朋友肯定知道,這個人就是張三丰。明朝皇帝為他專門修建了一座宮殿——遇真宮!遇真宮,在316國道旁,東距治世玄岳石牌坊1千米,西距玉虛宮2.50千米,在明代仙關外500米。這裡坐北朝南,海拔164.

@秦楚刊號

了解道教歷史文化的朋友肯定知道,這個人就是張三丰。明朝皇帝為他專門修建了一座宮殿——遇真宮!

遇真宮,在316國道旁,東距治世玄岳石牌坊1千米,西距玉虛宮2.50千米,在明代仙關外500米。這裡坐北朝南,海拔164.70米,面對九龍山,背依鳳凰山,左為望仙台,右為黑虎洞,群山環抱,溴澗前繞,景色宜人,是一處龍風嬉戲的寶地,被譽為「仙室靈境」,故名黃土城。相傳,這裡最初是紀念武當道教著名道士、武當拳祖師張三丰結庵會友的「會仙館」。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登基後,為表達對張三丰的仰幕之情,特命其徒弟在此基礎上擴建成擁有7件房的遇真宮,它也被武林內家派尊為祖庭,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三丰與武當山

張三丰是道教史和武術史上的一 個神秘莫測的人物。他常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據《明史>記載,張三丰,字玄玄,丰姿魁偉,龜形鶴背,大耳目圓,須輯如戟,他不修邊幅,不論寒暑,只穿一衲一蓑,破衣爛衫,人稱「張邋遢」。他讀書過目不忘,通曉天文地理,才華異於常人。相傳,他在武當山修煉時,根據喜鵲和蛇嬉斗的場景,認真領悟,創造了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武當武術。他在全國名山大川雲遊傳道,在民間影響很大,被奉為「真仙」。至今,紫霄宮牆壁上還存有「鵲蛇嬉斗圖」。

二、遇真宮的建築沿革

據傳:張三丰常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遇真宮,明永樂十年至十五年(1412- -1417)敕建 ,共有真仙殿宇、山門、廊廡、東西方丈、齋堂、廚室道房、倉庫、浴室等97間,賜額「遇真" ;嘉靖三十-年(1552年)擴建到大小為楹396間。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雲貴總督蔡毓榮、江南總督王新令等籌資捐修該宮。抗日戰爭期間,曾作為戰時兒童保育園使用,蔭庇苦難中的祖國花朵。現存古建築46間,建築面積1781平方米,遺址占地面積55089平方米,宮牆857米,古井4口。院落錯落有致,玄妙幽雅。由前至後有青構件八字宮門、東西配殿,磚木結構,抬梁式木構架,黑簡瓦屋面,面闊三間,四周為石雕欄杆。

三、明朝皇室與遇真宮

朱元璋起兵時,正是用人之際,他對張三丰心馳神往,曾先後派人尋訪,但因為張三丰不愛功名,始終未能如願。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先後四次下詔,希望張三丰進京,但仍不見張三丰蹤影,朱棣只好在他曾修煉過的武當山修建遇真宮,希望張三丰能回到這裡,讓他見上一面,但朱棣同樣仍未如願以償。於是,朱棣下決心在武當山為張三丰修建一座宮觀,供張三丰修煉,以感動張三丰。就在張三丰的徒弟孫碧雲從京城回到武當山不久,朱棣於永樂十年(1412年)三月初六日,給孫碧雲下達聖旨說到:「敕右正一虛玄子孫碧雲:朕仰慕真仙張三丰老師,道德崇高,靈化玄妙,超越萬有,冠絕古今,願見之心,愈久愈切。迫使祗奉香書,求之四方,積有年歲,迨今未至。朕聞武當遇真實真仙老師鶴馭所游之處,不可以不加敬。今欲創建道場,以伸景仰欽慕之誠。爾往審度其地,相其廣狹,定其規制,悉以來聞,朕將卜日營建。爾宜深體朕懷,致宜盡力,以成協相之功。欽哉,故救。(《太和山志》)。」朱棣在這段文字裡,由衷地讚頌了張三丰高深精妙的道術,坦率地表露了自己對張三丰的敬仰和急於會見張三丰的急切而又真誠的心情。

朱棣在聖旨中說,我聽說,武當山遇真是張三丰仙人曾經棲居修煉過的地方,我準備在那裡修建一處道場,一 來表達我的敬仰之情,二來可供真仙張三丰老師修煉之用。朱棣命令孫碧雲去那裡勘測地形,設計圖紙,並且希望他盡心竭力,體會自己的心情,把此事辦好。到後來,朱棣根據孫碧雲的報告和建議,修建了遇真宮。《太和山志》載:遇真宮「去玄天玉虛宮八里徐。...洪武年間,三豐張真仙結庵於其上,名為會仙館。永樂十五年(1417年)奉敕創建真仙殿,廊廡,東西方丈,齋堂,廚室,道房,倉庫,浴室,共九十七間,欽選道士三十名焚修香火。欽點江西吉安府吉水縣迎真壇鍊師羅鳳祥為提點,賜六品印,管理宮事。」遇真宮的建成,為明朝修建武當山皇室家廟提供了極為寶貴的風水、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參考依據和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明英宗朱祁鎮延續了他的前輩對張三丰的嚮往之情,專門為張三丰下了一道聖旨《貽敕仙像》,說:奉天承運,皇帝制日:聯惟仙風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靈文,集陰陽之正氣。顧長生久視之術,成超凡人聖之功。曠世-逢,奇蹤罕見。爾真仙張三丰,芳姿穎異,雅恩孤高。存想專精,煉修堅定。得仙篆之寶訣鉺鼎之靈膏,是以名隸丹台,神遊玄圃。去來倏忽,豈但煙霞之棲;隱顯渺茫,實同造物之妙。茲特贈爾為「通微顯化真人」。錫之浩命,以示褒崇。於戲!蛻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遙;抱道絕倫,益動寰中之景慕。尚期指要,式惠來英。寶。天順三年(1459年)四月十三日。

明英宗十歲登基,生性懦弱,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刺軍隊俘獲,被擄掠到北方草原多年,被放逐回北京後處處受到已經即位的弟弟朱祁鈺的監視與壓制,直到經過奪門之變後,廢殺弟弟,奪回帝位。經歷過諸多磨難的明英宗朱祁鎮,想必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在這道聖旨中窺一二。他首先表達了對張三丰仙風道骨的愛慕之情,接著對張三丰的修煉過程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並以國家的名義封張三丰為「通微顯化真人」;最後,他還是由衷地期望張三丰屈尊與皇帝加強聯繫,互通音訊。

四、遇真宮的主要建築

山門:即宮門,位於中軸線前。坐北朝南,永樂十五年(1417年)敕建。面闊三間17.67米,進深6.50米,通高9.67米。門建在方整石作崇台之上,歇山式黑簡瓦頂。

龍虎殿:是宮內中軸線上第二重建築,坐北朝南。明代敕建,清代重修。明間前開蓮弧拱券門。前後崇台、蹬道設石欄望柱,方磚墁地,兩山接廂房廊道。

真仙殿:亦曰東配殿,位於正殿前東側。懸山黑簡瓦屋頂,磚木結構,抬梁式木構架,屋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崇台蹬道均設石欄望柱。兩山接廂房廊道。真仙殿是專門供奉張三丰的。聳立在崇台之上,廡殿頂式,面闊、進深均為三間,梁、斗拱等許多構建,尚為元代營建手法,單檐飛展,彩棟朱牆。殿內原置張三丰銅鑄濫金像,明永樂年間御製,像高1.415米,頭戴斗笠,腳穿草鞋,面貌豐潤,風姿飄逸,栩栩如生,為明代銅鑄藝術珍品,現移至武當山博物館。殿內地面為青磚地面,時間長了後,被信士們磕出了一個個深窩。可見,張三丰深受信士膜拜。殿內還有一通銅碑,碑座為鑄鐵須彌座,通高2.84米,重約1150千克。碑文為明天順三年(1459年),明英宗敕封張三丰為「通微顯化真人」的聖旨。

正殿:位於中軸線後,坐北朝南,明代敕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維修時屋架斗拱未動,鋸掉後檐和翼角,改為後封檐,前屋檐保持原貌。據建築專家介紹,大殿屋檐下四周重昂五踩真昂斗拱,是武當山現存唯一真昂 斗拱這種明朝真昂斗拱在全國十分罕見。

下期繼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