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西安才是實至名歸的最早「中國」?

秦遙深度歷史 發佈 2024-01-21T02:37:09.777049+00:00

前作我論證了中原之根在關中後,一些河南人齜牙咧嘴,是一百個不同意。中是中原,既中原人,中原人既周人,是周人相對於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四方之人的自稱,由於殷商是東夷人,東夷之東就是大海,因此在其族群概念里只有東南西北,而無中原;

洛陽一些人為了擺脫戎夷基因,不斷在媒體造謠說洛陽是最早中國和中原之源!前作我論證了中原之根在關中後,一些河南人齜牙咧嘴,是一百個不同意。那麼就不得不再多說幾句了。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於西周早期的何尊,在西周的其他文獻里亦有記載。比如《尚書·周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詩經•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以前在作品中論述過這些「中國」均指陝西關中。要回答為什麼指關中,首先要弄清「中國」一詞最初是什麼意思。

中是中原,既中原人,中原人既周人,是周人相對於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四方之人的自稱,由於殷商是東夷人,東夷之東就是大海,因此在其族群概念里只有東南西北,而無中原;國是國家,表示有邊界的區域,是隨著周的分封制而誕生,所以甲骨文中並無國字,可知國家這一禮制概念是伴隨著周禮而出現的。因此,中國一詞最初就表示周人的統治區域,周人的勢力範圍,周人的國家。

我們知道,中原人起源於農耕文明,而周人又以農業立國。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從棄為帝嚳之子,從小就是事農的天才,帝堯封他為農師,帝舜時又將他以農業「專家」的身份,封於邰(今陝西關中武功縣)地,並繼承祖姓「姬」,從此,棄有了「后稷」的名號等等這些記載來看,黃帝家族始於農耕。而黃帝又是陝西人(原因見前作《假冒碰瓷正統,誰才是真正的黃帝故里?》一文。

由於中原人誕生於農耕文明,發跡於關中的周人又以農業立國,隨著周朝建立、分封制的推行,中原人(周人)的國家概念「中國」一詞誕生了。據此可知,中國一詞最早指的就是陝西西安。

說最早中國指西安,還因為這是相對於四方、四域而言的,四域既四國。《詩經·大雅·民撈》:「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尚書 ·多方》: 「我惟大降爾四國民命」。四域究竟是指哪四方之國呢?

《尚書·康誥》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洛(雒邑)」;

《詩經·常武》:「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而西國,不僅指關中以西的犬戎,還更為具體的指「『西國』虢」;

《詩經·韓奕》:「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是比較具體的相對於西周的京師「豐鎬」而言的四國,結合「四域」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及周人以農業發跡於關中,以農耕文明立國這一既定史實不難論證得出結論,關中無疑就是中原之源,而西安更是實至名歸的最早中國!在此論證面前洛陽的最早中國謊言是經不起歷史檢驗的,更是不堪一擊的!洛陽人認為「洛陽(犧牲自己)把中國二字給了國家,把中原二字給了河南,如今,只能低調的做地機市,是被低估了的城市」,此觀點實在是蒼白無力經不起推敲。人們不由驚嘆,洛陽人真是敢吹、敢造謠,不過這事發生在洛陽反而很正常,敢明搶「花開時節動京城」之「京城」為洛陽,請問,還有什麼是洛陽人不敢想、不敢做、做不出來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