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局十一論——為前民航副局長李健關於通航發展的高見點讚

航空之家 發佈 2024-01-23T10:59:27.939878+00:00

近日,讀到原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李健接受「中經網」記者的訪談。中國航空學會官網也做了系列發布。飛過初教六、運五、A330、波音747等多種機型,安全飛行超15000小時,是國家一級飛行員,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民航勞模稱號和總局飛行安全金質獎章,先後在中國北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等任職,2007年-2020年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

近日,讀到原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李健接受「中經網」記者的訪談。中國航空學會官網也做了系列發布。讀他的高見,深受啟發和感動。他說:不能因「安全」認知的偏差,制約了航空「興國」的發展前景。堪稱名句,足可傳世。此文是我的研讀心得,絕大部分是李局的原話;即便不是,我也負責任地忠於他要表達的本意。只是這樣一整理,更覺他的高見之高,也更便於大家提升認知。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眾人拾柴,薪火燎原,讓中國極欠發達的通航真正熱起來。萬機翱翔,藍天盛會,這本該是一個大國、強國應有的氣象啊!

張聚恩/文

李健是業界名人。飛過初教六、運五、A330、波音747等多種機型,安全飛行超15000小時,是國家一級飛行員,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民航勞模稱號和總局飛行安全金質獎章,先後在中國北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等任職,2007年-2020年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其職業生涯與我國民航發展緊緊相連,任職第13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多次提交有關航空發展的重要提案,呼籲加強我國通航發展,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貢獻。

他在接受採訪時,侃侃而談,涉及不少方面,盡為真知灼見,引起廣泛關注。其中談到「安全」問題,甚為懇切。他說:一直以來,我從事的所有崗位都是和航空安全密切相關。作為飛行員,沒有安全不行;不論從基層還是到公司,抓生產經營的同時絕不能丟掉安全;到民航局之後,又一直在分管安全。所以我大半生的經歷,對於「航空安全、旅客生命至上」這個觀念,從未有過任何疑慮和動搖。大家對通航的認識,一直局限在「擔心通航安全的問題上」,從認知上說,一直存在著會不會影響生命安全的質疑。因為我是研究航空安全的,我認為這種認知是有偏頗的,不能因為這種認知的偏頗,影響了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除了上面的論述,拜讀之後,我把他的基本觀點,整理、概括成以下十一點(李局十一論),以利於大家更好地學習研討,並各施所能,盡力付諸於行動。

第一,天空是資源,但是同樣的天空資源,在我們國家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令人汗顏。問題出在哪裡?應深入研究並有效解決。通航發展就是挖掘空域資源,向上擴展發展空間。我們理應有所作為!

第二,我們不能因「安全」認知的偏差,制約航空「興國」的發展前景。安全認知,首先是空中交通管理問題,要找到、也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既切實保障安全,又實實在在地推動通航發展。

第三,應該把通航看作一個消費市場。進入到中產階級的人們開始具備航空市場的消費能力。擴大消費市場可以帶動國家社會發展與經濟增長,汽車消費市場帶動了汽車的研究、製造、服務全產業鏈。而通用航空的帶動作用更大。不同的消費會帶來不同的產業,會形成不同的帶動作用,即產投比,家電大約1:1,汽車1:2到1:4,通航可以達到1:10,大飛機是1:80。航空的就業帶動比為1:12。當通航的成本降低到合理水平的時候,它的巨大市場空間將顯現。

第四,大飛機製造與通航關係密切。要想有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大飛機,必須要有足夠的航空製造的小企業來支撐,國產化率的提升,以及完全自主可控,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支撐。通用航空領域的小飛機製造是整個航空製造業的重要組成,是大飛機製造的重要基礎。

第五,大飛機應盡力實現國產化。一架飛機,像C919,動輒幾十萬、數百萬的零部件,為了確保安全,採取通過國際採購的措施,是必要的,但同時能夠國產的應該儘量國產,這樣才可能在今後的長期發展道路上少走彎路,避免耗費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經費。

第六,通航作為交通體系的分支,是整個運輸體系的一種補充。對比汽車和房地產這樣的支柱產業,如果讓通航產業發展起來的話,可能不亞於過去的其它支柱產業的體量,如中國航空學會林左鳴理事長提出的萬億藍海。如果在傳統的通航之外,再加上無人機,形成現代通航、數字空域,發展空間將更大。

第七,研究和試驗不同通航飛行器的飛行高度範圍,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如深圳,正在研究試驗,50m或80m以下高度留給飛行汽車(權且這樣叫)。大型物流無人機200m高度,也可以夜間飛。300到400米高是電動垂直起降的載人航空器。五六百米以上是有人駕駛的直升機。一千米以上是固定翼,有人駕駛。融合空域,區別不同需求,逐步實現數字通航。

第八,發達國家正在由政府主導,推動城市空中交通系統建設,解決汽車擁堵問題。如美國、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巴西也在開展,稱為UAM,美國人叫AAM。我們準備叫SAM,即「未來城市融合空域的立體交通」。

第九,加強通航人才培養,時不我待。教育部門的減負無疑是對的,但是減負和高質量發展,是辯證關係。通航產業的專業人才培養,有巨大的新市場空間。發展過程中要講人的高素質,如快遞小哥也可以變成操作無人機的飛手。這就是一個人口質量的提升。到了以新業態替代傳統快遞的時候,會實現更高質量的服務。我們的教育體系、培訓體系要緊跟需要,加快人才培養。

第十,建樹「航空人口」的概念與認知。航空、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發展,最終帶來的核心概念是「航空人口」,很多家庭、很多人口,是靠航空來生存的。從航空就業到航空人口,從事教育和建立整個產業鏈,對國家發展將起重要影響,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起到「航空立國」作用。如美國的通航主要是作為國家戰略安全的儲備,日常則以經濟形式存在。

第十一,經濟社會要發展,要找到新增長點,政府官員要「加油門」、要擔當、肯負責。建樹科學認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門是一個先導部門,要主動作為;有關部門在涉及通航發展的認知與觀念上也要「踩一踩油門」。

讀李局訪談錄,作為一個老航空人,在受到教益的同時,也深感使命迫切,匹夫有責。我國通航事業在多年呼籲後有所改觀,但總體上還處於極欠發達狀態,翹首以盼的通航春天遲遲未能到來,最大的問題仍是天空資源利用的認識與政策設計問題。李局的分析有道理、有高度,多切中時弊。如能把他的意見,充分吸納進決策部門的思維與工作程序之中,中國通航大發展局面的到來將指日可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