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學校改革亦如是!無改革,不實驗 | 教育對話

好老師thinktank 發佈 2024-01-24T21:59:56.071041+00:00

五十出頭的孫睿頭髮白了大半,黑白漸變的發色趨近於年輕時尚的「奶奶灰」,在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的校園裡,也叫「人文灰」。他性格隨和,笑起來的時候給人感覺十分親近,用學生的話來講,「這個校長有點兒萌」。這個外表有點兒萌的校長行事果決利落,六年來在學校進行了一輪又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

五十出頭的孫睿頭髮白了大半,黑白漸變的發色趨近於年輕時尚的「奶奶灰」,在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的校園裡,也叫「人文灰」。他性格隨和,笑起來的時候給人感覺十分親近,用學生的話來講,「這個校長有點兒萌」。

這個外表有點兒萌的校長行事果決利落,六年來在學校進行了一輪又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延安路到碩陽路,從青島市第十五中學到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他先後推行「五制改革」「六個百分百素養提升計劃」,三年一個台階,用顯著提升的辦學質量回擊伴隨改革不曾停歇的質疑聲,重現了傳統老校的往日榮光。

「無改革,不實驗」。2020 年,實高人再扛改革大旗,率先響應優質普通高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探索,朝著打造「新人文」教育生態圈的目標,繼續出發。

教育新生態

對於教育改革,每個校長似乎都能說出不少長篇大論。是坐談理論還是實幹改革,區別在於一所學校是否真的發生新的改變,也取決於校長有沒有具體實施的勇氣和路徑。

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以下簡稱青島實驗高中)的前身是青島市第十五中學(以下簡稱青島十五中)。青島十五中是青島的傳統名校,在全市教育局直管的 13 所中學中,一直處於前三。

「十五中的老師」是這座城市口口相傳的特定讚詞。但在「新人文」改革之前,學校遭遇著連年下滑的困境。2014年,孫睿來到青島十五中當校長,改革求變、重現榮光的使命刻不容緩。

在這之前,孫睿是青島市教育局一個關鍵部門的副處級領導,分管課程建設、特色辦學、規範化評估等工作。期間,他看見不少校長試圖革新求變,但是如何做到既抓升學成績又抓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大家共同的難題。他是個不服輸的人,想著要是有一天自己能管理一所學校,「 一定要做出個樣本來」。

如何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對於灌輸知識、嚴抓學習時間、大搞題海戰術的方法孫睿並不認可。他藉助在教育局工作多年的觀察、思考,「教育需要弱化功利性和實用性,注重學生的生命成長和精神成長」,提出了「新人文」的教育理念。他希望能做有選擇的教育,讓每個學生發展特長,個性成長,成為最好的自己。

學生要「成為最好的自己」,離不開學校提供的具體成長路徑。根據「新人文」的育人理念,學校打破以教材、學科、教師、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格局,構建以活動、學生、社會為中心的「新人文」課程體系,將課程橫向分為人文素養課程、科技素養課程、藝術素養課程、國際視野課程、身心健康課程五大板塊,縱向分為基礎必修類、行知體驗類、拓展選修類、人文勳章特長類四個層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選擇。同時,實行選課制、走班制、學長制、學分制和導師制的「五制改革」,重構了教學形式、師生關係、生生關係、評價制度,建設了一種全新的育人模式。

全新的制度理念搭配全新的課程設計,這一套設想到底能有多大的成功機率?面對同行的質疑和學生家長的半信半疑,孫睿選擇正面發聲。他親自召開學生家長會,向家長詳解「新人文」教育理念,通過發生在學生身上改變的真實案例來打消家長的疑慮。

在教師會上,他喚醒每一個「十五中的教師」那份悠久的榮譽感,讓每一位老師成為教育改革的「尖刀」,為「新人文」教育的成長披荊斬棘。剛提出改革的時候,一份關於學校改革意見的調查問卷顯示,全校教師的平均年齡雖然在45歲以上,但是支持改革的比例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這份齊心協力的認同感為改革的順利推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只要老師認可了改革,執行力上去了,無論有多少流言,我們就有改革成功的希望。」孫睿不是一個愛開會的校長,他掌握著各種「提升士氣」的會議的頻率,更多的時間是和老師們一起投入到改革的具體項目中,真正了解到改革難點和痛點在何處,及時校準航向。

航向校準之後,青島實驗高中在「新人文」的號角聲中一路高歌猛進。2017年,青島實驗高中搬遷至坐落馴虎山南、大鯉湖北的新校區,這裡有著堪比大學的一流硬體設施,豐富的資源支撐著孫睿的改革邁開了更大的步子。為進一步保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學校順勢提出了「六個百分百」素養提升計劃。即學生百分百參與社團,百分百參與研究性小課題,百分百參與學校課程,百分百參與志願者,百分百參與藝術體育俱樂部,百分百收聽30場專家講座。目前,學校開設藝體俱樂部共計37個,人人都有選擇,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個性發展的方向。

「考上大學對於實高學子來講,幾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重點在於他選擇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孫睿介紹,成才的道路並不是千軍萬馬過高考這一條「獨木橋」。在青島實驗高級中學,「條條大路通羅馬」。目前為止,學校的橄欖球隊已有兩人入選國家青年隊並赴紐西蘭集訓;擊劍隊在全國第九屆擊劍錦標賽上,分獲女子重劍銀牌和男子佩劍銅牌;手球隊代表國家赴匈牙利參加比賽;2015級李沐曈參加機器人大賽獲美國和澳大利亞兩所大學的 offer及高額獎學金……同時,青島實驗高中的高考成績一年一個台階。一本上線率由2014年的不足20%提升到2019年的60%,二本上線率也達到96%,每年都有大批學生通過綜合評價、藝術體育、學科競賽等路徑升入985、211類院校,學校提優幅度達到了全市第一。青島十五中昔日的榮光正在復現,青島實驗高中的教育新生態也在逐步形成。

「新人文」的大格局

教育要賦予每一個學生面向未來的能力,在變化多端的時代發展中,找到自我的價值。在孫睿看來,「新人文」教育要突破傳統教育格局,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建立起開放式課程「大格局」,培養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優秀人才。

「近代教育起源於歐美國家,我們今天要做現代化教育的改革必須要與國際接軌。」孫睿說,「新人文」課程注重學生國際視野的拓寬,強調國際理解力與溝通力的形成。學校引進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近 10 種國外優秀課程,同時,與法國、德國、韓國、加拿大友好學校形成常態化互訪,借鑑國外優秀教育模式,融入校內傳統課堂,完善提升校內教學質量。

教育的國際化是必經之路。「但我們要做的不是國際化的中國,而是中國的國際化。」孫睿自幼酷愛人文歷史,最初也是一名歷史老師。他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教育,不是為孩子選擇一個發達國家的好學校送出去,而是在國際交流中進行文化與課程交融,開一個路徑,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由外到內,由表及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學生雅寧參加了國際理解課程,在暑假訪問南特雷澤聖母高中,住在法國同學Emma家裡。幾個月後,Emma隨學校訪問團回訪,雅寧便帶著Emma 參觀青島博物館、漢畫像磚博物館,遊覽「海上第一名山」嶗山,品嘗海鮮和青島啤酒,教她寫軟筆書法……兩個人不僅在彼此的生活中開闊了視野,也收穫了同齡人的友誼。現在,法國的友好學校已經發展到派駐學生到青島實驗高中一個月,專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人文灰、象牙白、狀元紅,青島實驗高中新校區的建築是最直接可見的一張「中國名片」。整個學校建築布局講求「天圓地方」「天人合一」,呈新中式的江南徽派園林建築,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以此為依託,學校還開設了中國傳統建築欣賞課程、二十四節氣課程、古琴館課程、漢學館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改革不是一味地求新求異,而是在傳統智慧的沉澱中,繼承發展。多年來,孫睿愈發覺得古人關於教育的論斷洞察之深、立意之高遠,「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行知合一」,這些都是需要現代教育人去堅持和傳承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學校,「人文固本,行知合一」的校風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青島實驗高中的高一年級設有一個星期的「小學期」,這個時間被固定下來開展「詩意黔行」的研學旅遊,已經連續做了4年。期間,為了讓研學旅行真正落地落實,學校圍繞政治、文學、地理、歷史等多科學習目標,成立了由各學科教師參加的課程開發團隊,以當地的地理、歷史、風俗、文化為基礎,開發研究性課題,讓每個學生自主選擇,自主調研,自主撰寫研究報告,真正踐行「行知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王陽明當年悟道的山洞裡,孫睿看到了石壁上民國時代浙江學生來此遊歷的痕跡,那一刻,他仿佛際遇了另一個時空裡推行「行知合一」的教育家陶行知,這也讓他堅定了「行知合一,人文固本」的校風改革。很多學生在這種遊歷中逐漸發生變化,「一種說不出來的改變」,像是某種意義上關於教育的喚醒。

「學生的這種改變不是來自於某種說教,可能是源於旅途中不經意的那山、那水、那人,雖然短期內它不會在成績上體現出來,但這就是留於他們生命中的教育。」孫睿不著急,在急功近利的應試備戰中,他堅持的「新人文」教育要幫助學生「成就最好的自己」,而學生要明白「自己」是誰,「行知合一,在做中學」便是認清自己最好的方式。

掌勺者的理想國

治大國若烹小鮮,學校改革亦如是。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改革內容的不斷增多,如何滿足每一個實高學子個性化的需求,如何有效收集到學生關於學校工作的意見,成為「掌勺者」孫睿必須要直面和思考的問題。

「我們建立了完備的學生自主管理體系,在學生組織裡面構建一個三權分立的模式,來保證意見的有效性。」孫睿說,學校有學生會、社團聯合會、學生權益保障組織三個學生組織,每一個組織的主席一定是另外兩個組織的副主席,三個組織交叉管理,既能彼此監督,又能提出有效建議。其中,學生權益保障部門的職責,主要就是收集學生的一些意見、要求。

在青島實驗高中,有一個類似於「巴菲特午餐」的制度,校長的「午餐有約」。校級幹部輪流每日和學生共進午餐,學生可以通過預約和校長孫睿進行面對面交流。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承擔「值周校長」的角色,去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直接向校長孫睿匯報。不僅如此,「值周校長」還要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對全校一周的工作進行點評,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有了提意見的渠道,也多了一種鍛鍊自我的新方式。

「每個周五下午是我的校長接待日,學生還可以直接來找我提意見。」儘管做了很多年的教育行政管理,但是孫睿還是很喜歡和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感覺。在他記憶中,自己剛開始當初中班主任的時候,因為初三沒有歷史課,這個陪伴學生兩年的班主任只能在半道下車。學生聽說之後,甚至效仿起電視劇里寫血書的辦法向校長請求讓他繼續當班主任。從那時便與學生結下的深厚情結,讓他一直喜歡和學生做朋友。

青島實驗高中和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第二中學合作辦學,創辦「華師卓越班」,每年暑假組織卓越班學生赴上海開展科創「研學旅行」。有一次,學校安排一位老師帶著幾名學生前去上海參加科技節交流活動。按照規定,普通老師出差只能報銷火車票,所以整支隊伍只能選擇乘坐火車前往上海。一名學生便直接找到孫睿反映:可以提前購買打折機票,和乘坐火車相比,既節省時間又能節約不少錢,為什麼不能變通出行方式?他根據事實情況當下就做出特批,隊伍改乘飛機前往上海。就這樣,學生中間逐漸形成了一種有事情直接找校長對話的氛圍。

除此之外,學校推行的全員導師制是學生反饋意見的另一個窗口。學校充分發揮了1:10的師生配比率,每位教師都會簽約帶幾名學生,學生在每周的導師日可以和導師進行全面溝通。定期體檢是學校良性發展的又一必要過程。學校開發了基於學生發展的內部診斷項目,學生可以對課堂、學校課程、社團、老師、校長、餐廳、保安物業等各方面做出評價。這個診斷結果作為一個內部體檢,成為學校各項工作改進自省的依據。

不只是學生的意見,老師的聲音也要被聽到。學校新校區距離城區幾十公里,辦學地點的遷移也給很多家住城區的老師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如果有事情需要在工作日辦的話,老師們不得不請假。孫睿在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提出了「人文假」的制度。每個老師每周有半天的「人文假」,只要老師登記之後便可自由支配,大大方便了老師的生活。為了豐富老師的業餘生活,學校也為老師開設了社團,每一個老師也在這裡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成為最好的自己。在玩與樂中,老師熱愛生活,熱愛學生,也熱愛著這份終身的育人事業。

馴虎山下,「新人文」的理念逐漸在這裡成長為一種文化,每一個實高人都從中受益,以文化人。孫睿描述這種文化理想中的樣子是一種「人文精神,隆重的人文精神」,它將如同古代文人志士身上的入世精神和改造世界的責任感。他說,從這裡走去的學生不僅要做一個「好人」,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去感悟,去投身這個世界的改造,「要始終相信我們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孫睿,本文發表時任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校長,現任青島第九中學校長、青島第三十七中學校長。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山東省優秀德育教育工作者,齊魯名校長,青島市勞模,青島市拔尖人才,青島市名校長,「名校長工作室」負責人,青島市優秀教育管理工作者、青島市教書育人楷模,青島市「推行協商民主、強化社會責任」優秀個人。

——END——

來源 | 本文刊於《課堂內外》(中國好老師)2020年05期,原標題《孫睿:無改革,不實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