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被囚、兩次稱帝,他的人生因為這一法則,成為最後贏家

學國學網 發佈 2024-01-26T01:13:36.089806+00:00

作為皇帝,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8歲登基,22歲時想御駕親征樹立君威,結果被俘虜,差點斷送大明王朝。從皇帝到囚徒,又從囚徒到皇帝,失敗的人生該如何翻轉?

作為皇帝,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8歲登基,22歲時想御駕親征樹立君威,結果被俘虜,差點斷送大明王朝。被囚8年後,30重新登上帝位。從皇帝到囚徒,又從囚徒到皇帝,失敗的人生該如何翻轉?


少年天子,人小志向大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明宣宗執政10年突然死亡。一點兒預兆都沒有,這時候明英宗才8歲,朝中議論紛紛,太子8歲即位,能夠掌管國家大事嗎?

這時 張太后(太皇太后),也就是明英宗的奶奶,領著8歲的明英宗,召集大臣到殿上,說這就是新天子。大家一看,趕快高呼萬歲,新天子定下來了,所有的議論都安靜下去。

其實不要看他年紀小,他真的有一番抱負,他要像他的祖輩那樣關心北部蒙古問題。有一次,他命令兵部侍郎鄺埜,你給我匯報一下邊疆地區的情況,邊防究竟怎麼樣?


但是好長時間這鄺埜沒有回答。得不到消息,明英宗說:你們藐視我是個少年嗎? 你藐視我年紀小嗎?於是他下令,就把鄺埜關起來,給以處分


大臣們談到這件事時說到:不要看明英宗年紀小,當時就有鞭笞四夷之志。也就是說,不要看明英宗年紀小,當時就有統御國家的大志向。


蹬鼻子上臉,瓦剌得寸進尺

明英宗統治的時候,北方瓦剌勢力崛起,當時主要首領叫做也先。也先有大志。他希望統一蒙古,再次建立蒙古的輝煌。


可是以瓦剌的實力,又不足以和明朝爭奪政權,他們經常和明朝之間發生經濟糾紛。


明朝對於蒙古各部採取了懷柔政策,什麼是懷柔政策? 就是籠絡,給予好處。 你蒙古各部承認我的主權地位,我給你好處,封你為官。同意你定期來朝貢。在這些朝貢的過程當中,明朝要給予大量的賞賜。


你的貢品,除了少量給朝廷進獻以外,帶有象徵性,大量的可以拿到內地去交易、做買賣,實際上朝貢就是朝貢貿易


於是,這些蒙古各部的首領,貪圖在朝貢貿易當中得到的好處,就不斷增加朝貢人數。原來規定:一年來一次,每次三十人。後來一年來三次,每次三百人,後來五百人。

明朝對這些人按照貢使予以接待,到了京城以後,要安排住宿,要給予賞賜。他拿來的貨物要給予高價收購,這樣明朝的負擔是越來越重,幾乎是不能承受了。


到了瓦剌崛起、也先來朝貢的時候,貢使就增加到了一兩千人。你想想,一兩千人的貢使,在京城要享受朝廷的接待和賞賜,給朝廷帶來多大的負擔。明蒙之間的衝突日益明顯。


五十萬大軍保護,

明英宗還是被抓當了俘虜

面對瓦剌的挑釁和騷擾,明英宗率軍親征蒙古,他帶領五十萬大軍倉促出師,前往大同進發。


但是當時隨行官員說:天象示警,說看到星象有異常變化,恐怕要出現大的情況,明英宗,最好你不要再前進了。


有的人就主張趕快撤退,但是王振,明英宗最信任的宦官,他說:如果發生什麼情況,這是天命。我們現在就是要剿滅敵軍,在這種情況下,大軍繼續前行。


走到土木堡時,瓦剌兩路軍包圍上來。明軍駐紮在土木堡,這個地方本來有一個水源,可是此時乾涸了。幾十萬大軍在這個狹窄的空間,又沒有水,兩天掘地幾尺沒發現有水。


怎麼辦?軍心浮動,瓦剌的軍隊又包圍前來。這個時候,明軍就前去派人談判,說你們後退,我們現在需要讓這些士兵飲水。


瓦剌軍暫時停止進攻,明軍都去紛紛找水源,在失去指揮的時候,瓦剌軍衝上來了。很多士兵失去了抵抗能力,紛紛扔下武器逃跑了。

明英宗席地而坐,瓦剌軍有人就來到明英宗面前,想搶奪明英宗身邊的財物。可是又看這個人不凡,就把這個消息報告了也先


他們後來就發現,竟然是明朝的皇帝,這真是一個天大的意外,明英宗成了俘虜。


幸虧此人,明英宗得以回國,

奈何當今皇帝容不下他


明英宗出征蒙古,當時安排郕王監國,郕王是他的弟弟,叫做朱祁鈺。監國就是守攤兒吧,看著這個攤子,監國有皇帝之職責,而沒有皇帝之權位。


現在突然明英宗陷於北虜,國家無人主政,朝中一片混亂,怎麼辦呢?最後由太后決定,讓郕王繼皇帝位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


這時候,有一個人脫穎而出,這就是兵部侍郎于謙。在于謙為主的主戰派的一致要求之下,大家下定了堅守都城北京的決心,開始了北京的保衛戰


明英宗作為瓦剌手中的一張牌,他們挾持明英宗到各個關口,要求守關的將士開門。他們說:皇帝在此,請打開城門。可是這個時候,是開門還是不開門呢,難以決斷。


這時候,于謙傳令各關,所有瓦剌脅迫明英宗到各個關口,均不得開門。他說,皇帝不是重要的,我們重要的是保衛政權,保衛江山,這樣,瓦剌就失去了手中的一張牌。


在瓦剌軍事進攻不成,用明英宗要挾不成的情況下,他們更是加快了送還明英宗的步伐


但是朝廷對於迎還明英宗,態度非常地消極,特別是郕王繼位後,他根本不願意迎還明英宗。如果迎還了明英宗,他的皇帝地位將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


但是後來,有一位叫做楊善的這個使者,他來到了瓦剌,他知道了瓦剌急於把明英宗送還的這種態度,於是就擅自做主


他說:我的文書上雖然沒有迎還明英宗這種文字,但是,我們很希望迎還明英宗,為什麼我們不在文書上寫要迎還?就是把好的名聲留給你,讓你做出決定。


經過楊善的一番巧辯,最後明英宗得以回還明英宗回到北京,被尊為太上皇,安排在南宮。


明英宗雖然號稱太上皇,但是跟囚犯差不多一樣。景泰帝限制明英宗的活動,禁止很多官員去朝拜,更不許他和外邊的人來往,明英宗幾乎等於囚徒。


人算不如天算,

時機一到,他又重返皇位

明英宗自瓦剌回來住在南宮,但是住在南宮形同囚虜。景泰帝朱祁鈺,也就是明英宗的弟弟,隔絕了他與任何大臣的往來,不許大臣朝拜,也不許他和別人有任何的接觸。


現在景泰帝做了皇帝,如果太子仍然是明英宗的,他哥哥的兒子,那麼將來這個皇統怎麼算?


景泰帝不免有私心,於是就把明英宗的兒子,太子的位子廢了,立了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


但是天不作美,景泰帝的兒子被立為太子以後11個月,不幸去世了,這讓國家的大政未來走向又出現了疑點和疑問。


很多朝中的大臣,對這裡是狐疑不定。明英宗和景泰帝之間,哪頭炕熱呀?我們要抱著哪頭呢?許多人就打起了主意,在策劃著一場陰謀,這場陰謀就叫做奪門之變


景泰八年元月十七號,以大將軍石亨等人為首的一批人,帶領人匆匆地打開了南宮的門。南宮的門鎖得很緊,他們很多人用大木連撞,最後,南宮的門被打開。


他們就上前去,把明英宗扶到轎子上,而且紛紛報上名來。明英宗不知道怎麼回事兒,看這麼多人要抬自己上轎子,是怎麼回事?


一些人就說,我們是想迎您復位呀!我的名字叫什麼,我的名字叫什麼,我叫什麼,紛紛報上名來,將來有迎立之功。這一行人就把明英宗抬到皇宮,重新坐上寶座,這就實現了英宗的復辟。


明英宗人生最大一件事就是戰敗被俘,他身為囚徒8年,沒有任何作為,竟然成功復辟,原因何在?


也許人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外部機遇,藉助他人的力量,掌握了這一人生法則,就算人生落到低谷,也要相信終有峰迴路轉之時。


明英宗憑一己之力丟掉皇帝之位,憑藉群臣之力又重登皇帝寶座。你覺得他是幸運嗎?評論區一起留言討論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