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禧賴在開封不走

北宋祕辛 發佈 2024-01-26T02:34:00.829579+00:00

呂惠卿說:「當年澶淵之役,聽說定州才有二、三萬人,澶州只有二萬人,所以敵人敢逼我訂城下之盟。現在我們在北方有二十萬正兵,又有保甲,我們還怕他再逼迫嗎?」

韓絳說:「要警告蕭禧,遼國派他來本為解決邊界事,如果我們另派別人去把這事辦了,於他臉上也不好看。如果他一定要攪得兩朝起爭執,恐對他自己今後也不相宜,要他仔細掂量。」趙頊說:「好,就這樣統一回復蕭禧。」

第二天,趙頊又對兩府大臣說:「昨日擬定回復蕭禧的話裡面雖有『已差官商量結束』之語,朕擔心蕭禧會以未有劃分明白為由,不肯承受,故意又生事端,卿等可再議一議。」

呂惠卿說:「當年澶淵之役,聽說定州才有二、三萬人,澶州只有二萬人,所以敵人敢逼我訂城下之盟。現在我們在北方有二十萬正兵,又有保甲,我們還怕他再逼迫嗎?」

王韶說:「當年周世宗一旅之眾,還敢與契丹對抗呢。」趙頊搖搖頭:「五代時候的國家,乃盜賊叢生之世,亡命之徒多,不怕死,所以都能以一當十。現在我朝立國多年,百姓安居樂業日久,很怕戰爭,所以考慮事情,須是萬全,怎可不重視?契丹是一強敵,真要打起來,誰能為朝廷領兵?」

呂惠卿望著王韶說:「陛下能使天下之民認為契丹可伐,就必然有敢為陛下領兵者。」王安石說:「確實如此,只是我們要儘量按既定國策行事。」

陳昇之說:「遼國國書上既說『早委邊臣,各加審視,另安戍壘,以便回到舊時常態』,如果雙方審視意見一致,自然是可以另安戍壘的。我方考慮劉忱等堅執前議,難有商量,所以改派談判官員,已與遼國國書之意,不再矛盾,只是蕭禧在遼國國書之外提出太過分的要求,恐怕不能滿足他。」

王安石說:「只依昨日擬定的口徑答覆再說。」趙頊終於下定決心:「先這麼辦,看蕭禧是什麼反應。」

十八日,按規定是蕭禧出使應該期滿離京的最後期限,皇帝又遣內侍李憲將手詔送到驛館給蕭禧:「朕同意你以長連城、六蕃嶺為界的要求,其他地方維持往日疆界。」蕭禧見沒有完全滿足自己的要求,說:「你們既不能完全答應,我只能留在開封不走。」於是呆在驛館飲酒作樂,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

三月二十一日,皇帝憤憤地宣布:「朕決定委任沈括以代翰林院侍讀學士為回謝使,委任榮州刺史李評以代四方館使為副使出使契丹。撇下蕭禧,讓他們去和耶律洪基當面商談。」

沈括這時正在御史台參與辦趙世居案,朝廷忽然頒布了這樣的任命,親朋好友們都勸沈括:「眼下宋遼劍拔弩張,使遼很不安全,辭了這份差使吧。」,沈括說:「為人臣子,所擔心的是自己的才智不足以同仇敵愾,而使遼的生死禍福卻不是我應該顧慮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