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保送清華」,低劣話術怎就騙倒家長? | 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 發佈 2024-01-31T03:31:05.520369+00:00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新華社據陝西網白鹿視頻報導,4月3日,江蘇常州一14歲少年被保送清華大學,家長辦升學宴後發現被騙。據男孩父親回應稱,當時事情還沒確認,家裡辦升學宴時,酒店聽說孩子被保送清華,就寫在了大屏上,被人拍照傳網上後遭到質疑,後來發現確實被騙了。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新華社

據陝西網白鹿視頻報導,4月3日,江蘇常州一14歲少年被保送清華大學,家長辦升學宴後發現被騙。

據男孩父親回應稱,當時事情還沒確認,家裡辦升學宴時,酒店聽說孩子被保送清華,就寫在了大屏上,被人拍照傳網上後遭到質疑,後來發現確實被騙了。對於被騙經過,孩子父親不願再提,表示一家人因此事整夜失眠,孩子至今沒有去學校,準備先休息一段時間。

透過此事,其實也給廣大家長提了個醒,既不要輕信「保送」「免試」等騙子話術,也不應該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以至於,被各種忽悠迷惑,讓孩子深受其累。對於孩子的成長、成才,家長應有理性的期待,回歸育人的常識。

隨著騙子的騙術層出不窮,更需要家長們理智冷靜,保持平常心。所謂因材施教,不僅要求學校要了解學生的個性、能力,也需要家長理性評價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合理的成才期望。

我國之前曾有過「全民奧數」現象,不管孩子有無數學特長、興趣,部分家長會送孩子去上奧數班。有的校外培訓機構用「提分承諾」等來招攬生源,就是看準了家長對孩子的期待。

因「孩子被保送進清華」而被騙的家長,並不是個案。近期,一些「培訓班」打起了家長的主意,以「清華大學有保送名額」等話術,忽悠家長一擲千金。

這其實也給公眾提了個醒,家長不僅需要理性冷靜地面對「升學誘惑」,還需要教育孩子識別騙局,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辨別。

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呈現低齡化的特點,其中,一些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是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這當然不是去指責家長失管失責,而是說,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還應該多上點心——不僅是對孩子,也是對自己。

無論是從《家庭教育促進法》看,還是從孩子成長過程的需求看,家長都要依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了解與孩子求學、成長、升學相關的法律法規。除保持理性、克制虛榮外,家長們也不妨增加對升學政策的了解,不要相信道聽途說的東西,如花多少錢可以搞定名校等。

從這個維度看,學校等同樣需要加強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包括讓家長了解從幼升小,小升初到中考、高考的升學政策,以此杜絕發生在升學階段的招生詐騙。

當然,對于越來越隱蔽、花樣繁多的各類騙局,職能部門也該提升監管觸角,加強打擊力度,讓更多家庭與孩子免於詐騙陷阱。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陳荻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