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榴槤的「前世今生」:以前種不活 如今將上市

三亞發佈 發佈 2024-02-26T20:05:32.540458+00:00

榴槤作為「消費升級」「餐桌升級」類的水果,從2019年開始,中國進口新鮮榴槤數量超過車厘子,榴槤成為進口水果之王。近日,三亞育才生態區榴槤基地種植的榴槤樹已掛幼果,將於今年6月份成熟上市的消息,吸引了社會關注。

榴槤作為「消費升級」「餐桌升級」類的水果,從2019年開始,中國進口新鮮榴槤數量超過車厘子,榴槤成為進口水果之王。近日,三亞育才生態區榴槤基地種植的榴槤樹已掛幼果,將於今年6月份成熟上市的消息,吸引了社會關注。那麼,海南省榴槤產業種植現狀如何?如何發展榴槤種植產業?在4月3日舉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種業發展論壇上,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馮學傑說起海南榴槤的「前世今生」,並對未來海南榴槤種植提出了具體建議。

60多年前,海南就已經嘗試引種榴槤樹

據了解,隨著中國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全球榴槤進出口貿易量大幅增加,中國已成為各個榴槤主產國努力爭取的出口市場。自2017年開始,中國榴槤市場一直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鮮食榴槤的進口額和進口量分別為42.05億美元和82.15萬噸,進口額較2020年暴增了82.4%,進口量也同比增加了42.7%。榴槤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自己種?早在60多年前,海南就已經嘗試引種榴槤樹,但果樹長期不開花、不結果,國內其他地區亦沒有榴槤種植產業化的先例,榴槤無法國產,似乎成了業內共識。

面對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榴槤本土化前景可期。據海南相關部門統計,目前,海南全省種植榴槤面積已達3萬畝。今年三亞最早一批榴槤將在6月上市,將讓消費者吃到「海南牌」樹上熟榴槤。

據了解,海南榴槤引種分為自發引進和自發向自覺引進過渡階段。馮學傑說,自發引進階段時間為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是引進種子,如保亭熱作所1958年引種的大樹,鮮有開花結果。自發向自覺引進過渡階段時間為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期。引進的有種子、嫁接苗,尋求引進的單位有三亞育才金葆公司、保亭新星農場種植戶、保亭三道榴槤基地等。部分基地開花結果良好,其中不乏優良單株。

儘管有獨特的氣候條件,但依舊沒有形成「氣候」,目前,除了保亭三道榴槤基地連續幾年掛果之外,目前,規模種植開始開花掛果的有陵水莉可密榴槤產業有限公司、海南省優旗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傳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榴槤園,海南萬保實業有限公司和海南領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果園也有少量榴槤樹初次開花。

馮學傑說,榴槤是一種很「挑」又「愛享受」的水果,榴槤必須「住」山里,喜歡冬暖夏涼氣候,背風生長,濕度要控制在75%到85%。三亞地處北緯18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7℃,全年平均日照時長達2534小時,是培育和推廣熱帶優異果蔬種植的理想之地,這也是育才榴槤基地成規模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麼實現榴槤「本土化」?推廣林下栽培模式的可行性很高

無法成規模種植的原因在哪?馮學傑說,首先,海南榴槤產業在「三無」條件下啟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不少,種苗主要來自境外,目前榴槤種苗基本為民間從東南亞引進,質量良莠不齊,留下較大隱患;其次,民間自發種植,缺少產業規劃,存在較大風險;作為外來樹種,海南沒有規模化種植先例,在品種適應性、適栽區域、管理技術等方面尚待探索研究。容易發生寒害、熱害等,部分基地出現死苗、僵苗等情況。馮學傑建議,在規範種苗市場上,暢通進口渠道,合法合規進口種苗;建立種質資源庫,開展資源創新利用,建立優良品種母本園,實現種苗自主繁育,科學布局示範點,推動優良品種認定。他還建議加大對資源引進收集的企業、科研單位等資金支持,激發其資源收集的積極性。積極協調溝通農業農村部、海關部門,簡化通關手續,縮短通關時間,提高資源引進的效率和質量。大力支持榴槤種質資源圃建設,協調解決資源圃用地問題等;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針對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控、整枝防風、花果管理、產期調節、品質提升等開展科學研究,研發集成海南榴槤栽培技術標準,擴大試驗示範,科學種植區劃。此外,在明確可以種植的三亞、保亭、樂東等地加大生產性示範面積。加大中部、北部試驗示範點面積,科學布局榴槤種植區域。在五指山、瓊中、屯昌、萬寧、瓊海、定安、文昌、澄邁等市縣建立試驗點,通過試種觀察,評價種植適應性,科學區劃榴槤種植區域。

「從保亭、樂東的成功經驗表明,榴槤-檳榔套種模式是一種節本高效的榴槤種植模式,也是海南的典型經驗。」馮學傑認為,推廣林下栽培模式的可行性很高。另外,改造低產橡膠園,採用寬窄行方式種植榴槤同樣是一種防風和節本增效的模式,建議開展試驗示範,成功後擴大推廣。

來源:三亞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