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女兒問:饅頭叫蒸餅,麵條叫湯餅,武大郎賣的炊餅是什麼?

妖精媽媽育兒經 發佈 2024-03-01T18:50:10.861716+00:00

#2023育兒季#說起餅,我們可能會想起大餅、燒餅、糖餅、餡餅等等。其實餅的種類有很多,尤其在古代,各種麵食統稱為餅。鍋上蒸的叫蒸餅、鐺里煎的叫煎餅,水裡煮的叫湯餅。最近女兒在讀《水滸傳》,有一天她突然問我:「媽媽,武大郎賣的炊餅是什麼呀,燒餅嗎?

說起餅,我們可能會想起大餅、燒餅、糖餅、餡餅等等。其實餅的種類有很多,尤其在古代,各種麵食統稱為餅。鍋上蒸的叫蒸餅、鐺里煎的叫煎餅,水裡煮的叫湯餅。

最近女兒在讀《水滸傳》,有一天她突然問我:「媽媽,武大郎賣的炊餅是什麼呀,燒餅嗎?」

相信大家在看《水滸傳》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問題,當年我也因為這個問題翻了很多資料。不過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吃喝玩樂在唐朝》的書,終於找到了一個靠譜的答案。這本書以幽默的方式講述了唐朝人的吃喝玩樂,書中第一章就是講吃的,介紹了唐朝的網紅小吃——餅,從中我也找到了女兒問題的答案。

書第二章中講到唐朝的飲食,當時的飲食習慣和現在很像,南北方也是遵循南米北面的特點,這一點從去年上映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就可以看到,首都長安就有很多吃餅的鏡頭。我們現在飲食中的饅頭、麵條、燒餅等麵食在唐朝統統叫做餅。

我先來解答大家的疑問,什麼是炊餅

唐朝比較流行的餅要屬蒸餅了,顧名思義就是放在籠屜里蒸的餅就叫蒸餅。你肯定問,這個炊餅有啥關係,聽我慢慢給你道來。

蒸餅其實就是饅頭,早在漢朝就有吃饅頭的習俗了,但漢朝人不會發麵,因此饅頭不但不好吃,還會讓人消化不良。三國之後,人們才熟練掌握了發麵技術,饅頭才變得香軟可口。不過,發麵技術還屬於高科技,類似今天火熱的chat gpt,只有貴族才能吃得到。

到了北宋年間,隨著發麵技術的成熟和糧食收成的增加,普通大眾也有機會吃到「圻作十字」的饅頭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開口笑」饅頭。到了仁宗年間,蒸餅為了避宋仁宗趙禎的諱才改為「炊餅」的。因此,武大郎走街串巷賣的不是燒餅,而是我們常吃的大白饅頭。

唐朝人有多愛吃餅?書中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就讓我們知道唐朝的饅頭有多美味。故事發生在武則天時期,一個叫張衡的官員非常愛吃蒸餅,一天下朝回家途中聞到道邊蒸餅香氣四溢。於是他就下馬買了一個,又因為實在饞的不行了,就在大街上邊騎馬邊吃餅。因此,負責百官風紀的御史參奏他有失官儀,皇帝聽後勃然大怒,罰他「流外出身,不入三品」。張衡因吃饅頭丟官,一時成為笑柄。

除了蒸餅,當時胡餅也很流行

唐朝的長安可謂是國際性大都市,走街串巷的商人不少是來自西域高鼻子、藍眼睛的胡人。隨著經濟的交往,胡人也把他們的美食帶到了長安。其中一種「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餅肥美,可經久」的餅最為流行,這就是胡餅,也就是我們常吃的燒餅。當時也有夾著羊肉的胡餅,後來成了西安小吃——肉夾饃。

胡餅到底有多好吃,書中還是用一個故事來解釋。盛唐時期有個叫劉晏的宰相,上朝路上聞到了胡餅的香氣,於是派人買了幾個。他也和張恆一樣,饞的受不了就在路上開吃了。不過劉晏畢竟是宰相,吸取了張衡的教訓,用袖子遮面偷偷地吃了。

最後我們聊聊皇帝也愛吃的湯餅

熟讀唐史的人都會知道唐中宗李顯喝了一碗韋後和安樂公主準備的湯餅後駕崩的,所以李隆基等人就說是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殺皇上。這段歷史的準確性我們暫且不談,皇帝愛吃湯餅卻是確鑿無疑。

湯餅也叫素餅,是指又寬又大的麵條放在水中煮,煮熟後加一些蔥花、姜蒜和豬油就可以吃了。

冬天天氣寒冷,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別提多暖和了。可是到了夏天,天氣炎熱,再吃麵條就不合適了。這個問題可難不倒聰明的唐朝人,他們發明了「冷淘」,就是把煮熟的湯餅過涼水,再加以佐料後食用,唐人形容冷淘後的湯餅「經齒冷如雪」,非常適合夏天吃。

這本書中還記載很多唐朝時期的美食,也為我們了解古人,以及現代飲食的演變提供了素材和依據,關鍵是這本書加入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在保證知識嚴謹的同時,有提升了閱讀的趣味性,非常適合孩子和陪娃的媽媽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