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唯一的敗仗:御駕親征北漢,卻兵敗太原城下

縱橫五千年 發佈 2024-03-02T21:24:35.908999+00:00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馬上皇帝,他原是後周的大將,在征戰的過程中表現出色,從而得到了後周世宗柴榮的器重,被任命為殿前司的都點檢。趙匡胤征戰天下時,幾乎戰無不勝。969年,趙匡胤御駕親征,率領數萬精兵北伐。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馬上皇帝,他原是後周的大將,在征戰的過程中表現出色,從而得到了後周世宗柴榮的器重,被任命為殿前司的都點檢。趙匡胤征戰天下時,幾乎戰無不勝。969年,趙匡胤御駕親征,率領數萬精兵北伐。然而,這位幾乎打了一輩子勝仗的皇帝卻未能降服北漢,最終兵敗太原城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北方之敵

北漢的建立者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950年北漢滅亡,郭威殺死了劉贇,從而激怒了劉贇的父親劉崇。於是,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政權,與後周作對。說起來,趙匡胤與北漢還頗有淵源,他在早年間遊歷四方,曾經來到太原,在劉崇麾下為將。不過,趙匡胤很快就離開了這裡,投奔了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在禁軍中任職。

954年,柴榮即位後不久,就與北漢爆發了高平之戰。激戰過程中,後周軍隊一度陷入不利,年輕的趙匡胤「麾同列馳馬沖其鋒,漢兵大潰」,一舉扭轉了戰局。在之後圍攻太原的戰役中,趙匡胤奮勇當先,甚至左臂中箭。高平之戰可以說是趙匡胤人生中的轉折點,他得到了柴榮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候,一舉成為禁軍的高級將領。

二、改變策略

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江山,建立北宋王朝。當時的天下依然四分五裂,有許多割據政權,為此趙匡胤雪夜訪趙普,向其詢問統一天下的策略。趙普認為「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我獨當之,不如姑俟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簡而言之,趙普認為應該採取「先南後北」的策略。

趙匡胤採納了趙普的建議,於963年滅掉了割據湖北、湖南的政權,又在964年滅掉了統治四川的後蜀,與此同時,南唐、吳越向北宋稱臣。可是到了968年,趙匡胤突然改變了策略,決定先滅掉北漢,於是他派出三路兵馬討伐北漢。原來此時北漢內部出現了問題,國主劉鈞死後,爆發了內亂,幾個人搶奪皇位。

三、鎩羽而歸

宋軍很快就打到了太原城下,但卻並未攻破城池,同時趙匡胤的招降也遭到了拒絕。到了這年十一月,契丹援軍趕到,李繼勛等人被迫退兵,北漢趁機反撲,「大掠晉、絳二州之境」。趙匡胤很生氣,就在969年二月御駕親征,並在三月抵達太原城下。趙匡胤沒有強攻太原,而是讓將士們「築長堤壅汾水」。

趙匡胤的計劃果然奏效,「水自延夏門瓮城入,穿外城兩重注城中」,就在宋軍準備殺入城中時,「有積草自城中飄出,直抵水口而止」,北漢趁機阻塞了水口。宋軍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強攻了,但是太原城防堅固,宋軍損失慘重。這個時候,夏季已經到來,「大軍頓甘草地中,會暑雨,多破腹病」,士氣低落,另外契丹也派出了援軍。趙匡胤被迫放棄輜重撤軍,北漢得到了「粟三十萬,茶、絹各數萬」。宋軍撤退後不久,太原城有多處坍塌。

參考資料:1.《宋史》;2.《續資治通鑑長編》

關鍵字: